随州市质量技术监督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 发布时间:2017-05-19 00:00
  • 信息来源:
  • 编辑:admin
  • 审核:杨文明
打印

一、“十二五”全市质监事业发展回顾
  “十二五”时期,在市委、市政府和省质监局的坚强领导下,全市质监事业不断深化改革发展,充分履行“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监”工作职责,各项工作扎实有效推进。

(一)质量强市稳步推进

市政府成立了以市长为主任,28个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质量强市工作委员会;每年组织召开全市质量大会和对各县市区成员单位年度质量工作考核;市政府表彰奖励了“湖北名牌”产品、“编钟质量奖”获奖企业;大力开展了质量兴企活动,引导企业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鼓励企业开展质量攻关、质量创新。积极组织开展质量提升活动,随州专用汽车产业先后被授予“全国专用汽车质量提升示范区”、“国家级出口专用车产业质量安全示范区”等荣誉称号。

(二)名牌创建扎实有效

围绕“两大龙头、四大支柱”产业,大力实施精品名牌战略,不断完善“考核评价、奖励激励、检查督办、议事会商、信息通报”五项工作机制。“十二五”时期,共走访调研全市重点企业、规模企业、特色企业、优势企业300余家次,组织召开了全市实施名牌战略推进会,按照“巩固发展一批、培育壮大一批、开发储备一批”的工作思路,指导、帮助企业争创“湖北名牌”。“十二五”时期,共组织全市42家企业56个产品申报“湖北名牌”。

(三)特种设备监管有力

贯彻落实特种设备安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以“三项制度”明确监管责任,以“两员一书一承诺”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深入开展了“打非治违”、“六打六治”、“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以及“三大战役”专项整治行动,开展了安全生产大检查督查活动。推进全市特种设备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两化”体系建设,开展了压力管道特种设备安全应急预案演练。“十二五”时期,共检查特种设备使用单位2860家,检查特种设备11347台(套),排查隐患765起;累计办理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件8853个;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培训率及持证上岗率达到100%;检查气瓶充装单位271家次,发现隐患66起,下达安全监察指令书66份,立案查处8家。配合推进全市燃煤锅炉改造工作,编制完成全市燃煤锅炉清单。全市未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特种设备事故死亡人数为零。

(四)质量基础有效夯实

出台了《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标准化工作的实施意见》、《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质量兴市战略的意见》等文件规范、鼓励、支持地方标准化工作。标准化工作以开展示范项目建设为抓手,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服务业标准化试点、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的创建,在工业、农业、服务业分别树立了标准化工作标杆,并充分发挥示范项目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实施标准化生产(服务)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经济效益,在广大工业企业、服务业、种植(养殖)业达成共识。“十二五”时期,全市先后建成或批准在建6个国家级(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8个省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以及4个标准化良好行为工业企业。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3个。全市工业企业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家(行业)标准30余项。

(五)质量提升成效明显

推进“全国专用汽车产品质量提升示范区”建设,持续开展以危险化学品罐式车为重点的专汽产品质量整治提升行动。对企业生产危化罐式车的罐体实施逐台监督检验,引导企业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鼓励企业开展质量攻关、质量创新。先后邀请科所院校专家、教授80余名到我市开展质量咨询、质量创新活动,帮助企业解决各种质量、技术问题200多个,组织专项课题研究项目25个。

深入开展专汽质量整治提升活动。“十二五”时期,共开展定期监督检验495批次,不合格31批次,合格率93.7%;委托检验1157批次,不合格31批次,合格率97.3%;省级监督抽查290批次,不合格9批次,合格率96.9%;省级监督抽查复查8批次,不合格1批次,合格率87.5%。通过监督检查,有效提升了企业的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十二五”时期,共组织开展专汽质量专项整治20余次。共查扣违法车辆32台,立案调查80件,端掉制假窝点5个,移交司法机关处理案件5起。受理专汽举报投诉150起,为企业、群众挽回经济损失2250余万元。

(六)“中心”建设稳步推进

2016年4月,“国家级中心”通过专家现场审查论证。5月17日,国家质检总局正式批复湖北省质监局,在随州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基础上,按B级国家质检中心标准,筹建“国家专用汽车车载装置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湖北)”。市政府主持召开了筹建工作推进会。落实项目前期资金1940万元,争取国家发改委“2016年国家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项目立资金1080万元,“国家专用汽车车载装置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湖北)”建设有力有序推进,力争2017年底建成并运行。

(七)法制建设成效显著

一是认真开展行政执法换证工作。组织执法人员资格清理和教育培训,参考的53名执法换证人员全部一次性通过考试。二是围绕农资、建材、专用汽车等重点产品,大力开展了“亮盾”和“利剑”行动,加强“三重一大”执法力度。三是认真开展权责清单清理工作。对本部门权力事项进行了清理,清理出来的本级部门保留的权力事项共302项,涉及行政许可类7项、行政处罚类261项、行政强制类10项、行政检查类11项、行政确认类2项、行政奖励类1项、其他类行政措施10项。

(八)自身建设取得实效

一是强学习,建学习型机关。制定年度教育培训工作方案。党组中心组集中学习65次,开展“春训”、“三严三实”、“质监大讲堂”等专题教育活动130余次,有446人次参加各类思想政治、专业技术教育培训活动。定期召开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进行廉政谈话、举办预防职务犯罪专题讲座、举办专题辅导报告、开展警示教育、举行廉政文化教育培训。二是抓作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以作风建设为抓手,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宣教月、“三严三实”、“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落实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治理“不作为、慢作为”、整治“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等专项活动。建立健全主体责任体系和监督责任体系,落实“一岗双责”。三是建制度,强化督导。建立工作周报制度、季度重点工作督办制度。确定权力清单,编制职权目录,制作权力运行流程图,固化工作流程。推行“行风监督卡、服务评价卡、意见征询卡、纪检监察意见书”、“三卡一书”制度,行政案件“阳光审理”。开展整治“不作为、慢作为”、“七项专项整治”等活动。“十二五”时期,共开展专项检查148次,印发情况通报24期。同时,行政警告8人,诫勉谈话2人,通报批评2人。四是抓组织,强化党建。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对局机关党总支和局机关支部等9个党支部进行换届选举。设立市局机关退休干部支部委员会。审核整理干部档案180余份、在职学历认证200余份。组织参加全市“双万双比”活动并获得荣誉四项,涌现全市劳动模范1名。五是强管理,控经费。修订完善全市质监系统6大类112项工作制度。严控“三公”经费,“十二五”时期,全系统“三公”经费与同期相比下降了35.39%,公务接待费下降了33.62%,公务车运行费下降了28.32%,会议费下降了20.65%。没有出现违规安排出国、公费旅游、违规用车等问题。

二、“十三五”时期全市质监事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十三五”是随州乘势而上、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全市质监事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攻坚期。当前,全市质监事业正处于质量强市建设的机遇期、质监改革的加速期、质量安全的风险期,全面把握“十三五”时期全市质监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是谋划好质监事业发展的前提。

“十三五”时期全市质量技术监督事业发展的主要机遇是:

一是转型发展为质监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加快转型发展,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是党中央、国务院基于对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发展研判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和部署,是破解新常态下经济社会发展难题的重大举措。《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作出了“开展质量品牌提升行动,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促进工业创新驱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重大部署,充分凸显了搞好质量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感,为质监部门有效发挥职能作用,勇于担当质量发展的推动者和质量安全的守护者,明确了方向。

二是全面深化改革为质监事业创新发展提供了契机。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委、省政府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部署和要求,为质监部门摒除历史积弊、焕发新的生机活力提供了重大机遇。当前,质监部门正在由收费“养人”、“养事”向财政保障基础上的服务型政府部门转型,为质监部门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环境下进一步理顺工作职能,创新体制机制,该放的放得下,该管的管得住,该治的治得好,转变工作重心,明确角色定位,服务大局,服务中心,服务产业,服务民生,实现从“收入驱动”向“要素驱动”的转变提供了机遇。

三是人民群众对质量的关切和期盼为质监事业发展提出了要求。质量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对有品质有质量的生活要求日益提高。当前,质量的有效供给,与人民群众对质量的需求之间的矛盾还比较突出,人民群众对质量安全的诉求越来越高,对质量的获得感要求越来越多。要回应人民群众的关切,就必须进一步加大质量供给侧结构的改革,为人民群众提供越来越多的质量有效供给,使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质量安全感和质量获得感。

“十三五”时期质量技术监督事业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是:

一是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和规则正在面临重大调整,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为了抢占全球新一轮经济发展制高点,围绕着高标准、高质量的全球化竞争十分激烈。为了抢抓经济发展的机遇,以质量和品牌凸显区位优势的竞争更加激烈。随着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推进,与质量相关的技术服务市场将完全处在多元化竞争的环境之中,随州制造业面临转型升级任务繁重,质监部门在推进质量强市战略中任务艰巨,责任重大。

二是质监改革与发展的头绪繁多、任务艰巨,与政策措施不配套、制度体系不完整的短板,制约了在新常态、新要求下大质量格局的建立。当前围绕大市场监管机构、体制改革方向还不明朗,给未来我市质监体制改革和事业发展带来一定不确定性。

三是新常态对质量发展的新要求与质量发展能力之间的矛盾还比较突出,人才短板、创新活力不足的问题还没有真正得到解决。质量技术基础还不够牢固,计量、标准、检验检测等服务能力与我市产业发展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检验检测技术机构科研能力还不强,还存在小、散、乱等问题。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四个全面”、“五大发展理念”为统领,围绕“圣地车都”、“神韵随州”、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抢抓《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新机遇,高举“质量强市”大旗,坚持把服务随州经济社会发展作为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的出发点、立足点和落脚点,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重点、紧扣企业发展难点、社会关注热点,找准质监工作的切入点,不断夯实质量基础、强化质量安全监管、加强检验检测平台建设和自身建设,推进质监工作的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切实发挥质监工作在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重要作用,推动“十三五”时期全市质监事业在更高起点上的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大局意识。必须站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谋划质监事业发展,把质监事业的工作理念、工作重心、工作目标统一到市委、市政府和省质监局的决策部署上来,旗帜鲜明、积极主动地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以建设质量强市为己任,准确把握工作切入点、结合点和着力点,充分发挥质监工作在去产能、降成本、补短板、提质量、增效益方面的积极作用,力争在主航道上有所作为,在大变革中健康发展。

——坚持服务为先。必须准确把握质监事业发展定位,毫不动摇地服务发展、服务产业、服务民生,建立新的职能架构,探索新的履职方式,理顺权责机制、强化职能职责,增添市场活力、释放发展动能。转变工作重心,把服务作为核心工作,围绕服务抓决策、抓落实、抓考核,不断提升服务意识、丰富服务手段、提高服务能力、强化服务质量,实现从“收费服务”向“公益服务”根本转变。

——坚持底线思维。必须把保障质量安全作为质监工作不可逾越的红线,聚精会神、全力以赴地抓好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着力创新质量安全监管方式,以强有力的手段落实从严监管,维护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维护社会的公共利益,保住基本、兜住底线,牢固树立质量安全发展的观念,强化责任意识、忧患意识,不断提高质量安全的保障能力和监管水平。

——坚持改革创新。必须将改革创新作为质监事业发展的基本动力,顺应改革大势,准确把握和不断适应新常态,坚持“改、建、管、治”,推进检验检测市场化改革,深入推行流程再造、简政放权和事中事后监管。创新质监发展新理念,不断推进质监事业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质量服务、质量技术、质量监管的改革创新推动全市的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管理创新、万众创新。

——坚持强基固本。必须把质量技术基础建设作为质监事业发展的根本,以计量、标准、检验检测等质量技术基础的协同发展、融合发展为支撑,推动各项质监工作稳步加强。切实加强和改进质监部门自身建设,强化党风廉政建设、人才队伍建设、质监文化建设,提高质监部门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发展目标

力争到“十三五”期末,全市扎实推进质量强市战略,各领域质量发展实力得到全面提升,检验检测平台建设基本完成,检验检测能力明显提升,全市重点工业产品监督抽查合格率稳定在94%以上,规模以上企业监检覆盖面达到100%。每年通过各类质量体系认证及产品认证企业新增10家以上,产品标准覆盖率达到98%以上,重点企业研制或参与研制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实现新突破。

----各领域质量实力全面提升。大力实施质量强市战略,质量工作领导和协调机制更加完善。产品、工程、服务质量显著提升。更好地发挥政府部门的激励作用、市场的优胜劣汰作用、企业的主体责任作用和人民群众的维权作用,着力构建政府引导、市场调节、企业自律、舆论监督的质量共治体系。

----技术检测能力明显提升。以“国家专用汽车车载装置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为基础的检验检测平台建成投入使用。技术机构独立运行机制、共建共享机制和人员管理机制创新有序推进。技术机构科研能力得到提升,承担并完成一批高水平的国家、省级科研项目,科技成果、优秀科技论文和数量取得新的突破。

----服务经济有效性增强。名牌培育取得新成效,争创湖北名牌20个以上;引导50家重点企业贯彻卓越绩效模式,开展质量兴企活动;新制修订地方标准不低于10项,建设巩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5个以上;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试点企业3家以上;新建设国家级、省级服务业标准化示范试点3-5个。

----依法监督能力进一步加强。以企业质量档案、质量信用等级评价制度和质量信用信息平台为基础的企业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取得新突破,以风险监测、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公告、责任追究和缺陷产品召回等为基础的质量安全动态监管体系基本建立。

----依法行政工作机制不断完善。行政许可受理、审查、审批“三分离”机制规范运行。政风行风建设取得较大进展,检测准确性、执法公正性、政务服务规范性明显提升,部门形象显著优化。

----自身建设不断深化。绩效考核模式有新突破。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占总人数的60%以上,全市系统实现信息网络互联互通,推进无纸化办公,主要业务工作基本建成数据库。质监文化建设有序推进。

四、“十三五”时期全市质监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强力实施质量强市战略,突出质量建设内涵,全面深化质量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加快构建大质量工作格局。推动质监工作转型发展,加强质量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质量供给水平,增强质量治理能力,严守质量安全底线,以质量建设引领转型升级,以质量强市支撑随州经济社会发展。

(一)深入推进质量强市战略

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实施质量强省的一系列部署要求,推进质量强市战略。一是建立大质量工作格局,落实《2010-2020随州市质量发展纲要》,进一步完善质量强市议事会商、信息通报、检查督办、奖励激励、考核评价“五项工作机制”,推动质量强市各项工作有效落实,以质量发展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二是引导企业争创长江质量奖,继续开展随州编钟质量奖的评定工作,落实相关奖励政策措施。三是大力推行先进质量管理模式,引导企业开展质量改进、质量攻关等活动,不断强化企业质量管理,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推进质量水平由符合性向卓越型迈进。四是加大质量宣传力度,提高随州企业知名度和美誉度,树立质量管理先进典型和标杆,引导企业提高质量管理水平。五是提升公共服务业的质量管理水平,推进银行、铁路、交通、教育和卫生等行业建立卓越绩效管理模式。

到“十三五”期末,力争培育长江质量奖企业实现突破,培育编钟质量奖企业5-10个,新增20家重点企业建立卓越绩效模式、新增40家质量认证企业。

(二)服务创新发展,发挥质监优势

进一步夯实质量基础,充分发挥在标准技术、计量检定、检验检测等方面的优势。加快技术机构改革步伐,加快提升技术机构技术支撑能力,特别是要加快以“国家专用汽车车载装置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为重点的公共检测平台建设,支持、服务支柱产业创新发展。

一是深入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加强标准化工作的实施意见》,完善标准化工作机制,落实激励措施,创新技术标准,实施标准示范,提升标准化工作水平。引导企业制定国家(行业)标准,占领标准制高点。推进工业、农业、服务业标准化建设,夯实质量基础。

到“十三五”期末,全市企业参与制定国家、行业标准5项以上;全市主导产业以及重点骨干企业的重点产品采标率达到90%以上;培育争创国家级服务业示范企业1家、省级4家以上;争创省级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4家以上。

二是加强技术服务平台建设。贯彻“京山现场会”精神,统筹谋划好全市系统技术机构改革。加强检测能力建设,加大技术装备投入。实施人才强检战略,建立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加大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引进力度。加强科研项目建设和加大技术装备投入,科研创新每年投入不低于预算的2%、装备投入不低于15%。重点推进“国家专汽质检中心”建设,为我市专汽生产企业提供质量检测、标准制定、科技研发等技术服务,促进专汽产业快速发展。

到“十三五”期末,“国家专用汽车车载装置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湖北)建成并运行,整合新建两家省级质检中心,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质量强市战略提供有力技术支撑。全市技术装备、技术创新能力和人员综合素质居全省同类机构中上等位次;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科技人才队伍;完成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的立项5个以上。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基本满足全市的量值传递和溯源需求。

三是进一步完善名牌培育机制,围绕“两大龙头、四大支柱”产业,加强创建培植;以市场为导向,推动人才、技术、资源等要素向名优企业、行业集聚,努力培育一批制造业名牌、服务业名牌、农产品名牌、地理标志产品品牌和高新技术名牌与产业集群;引导企业在产品服务和管理上不断创新;扶持中小企业创建自主品牌,进一步完善落实名牌鼓励政策,加大宣传推介力度。

到“十三五”期末,争创和培育湖北名牌产品30个以上,总量累计超过120个。

四是大力开展质量强企活动。完善重点企业联系点制度,深入开展质量提升活动,促进生产企业强化内部管理、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履行法定义务、承担法律责任,严格从原材料把关、生产加工、出厂检验到售后服务的全过程质量控制,引导企业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开展质量攻关、QC小组活动,鼓励企业开展质量认证,提升质量管理水平与服务水平。

到“十三五”期末,在全市50家重点企业建立联系点制度,对口帮扶活动开展顺畅,在50家企业开展质量对比提升活动,大型标杆企业示范作用明显、中小型企业对比提升活动促进质量提升成效明显。

(三)服务协调发展,体现质监作为

围绕“圣地车都”战略、抢抓《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新机遇,充分履行市质量强市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职责,努力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走向“质量时代”。

一是统筹谋划全市质量强市工作。制定发布年度质量强市行动计划,牵头负责市政府落实质量强市责任目标检查考核,以及组织对各县市区政府落实质量责任目标的检查考核工作。二是发布年度《随州市质量状况白皮书》,为市政府决策部署全市质量工作提供依据。三是协调各成员单位整体推进质量强市各项工作。不断创新质量工作新举措,推动“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整体水平不断提升。四是加快质量诚信体系建设。推进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以随州市地方法人数据库为基础,研究制定我市质量诚信的组织、制度、技术保障机制,建立质量“红黑榜”制度,曝光不合格、不诚信企业,推动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到“十三五”末,部门执法、监管、检验体系“三位一体”进一步完善并互为支撑、整体联动,全方位的质量监控网络基本建成。

(四)服务绿色发展,注入质监能量

围绕“神韵随州”战略,推进节能减排。一是贯彻《关于落实<城镇化标准体系建设指导意见>的实施意见》,推进城市标准化建设。二是推进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改造,全面提升特种设备质量、安全与节能水平。三是全力推进能源计量,建立健全全市能源计量数据采集、监测和管理制度,逐步实现主要能源及耗能计量数据科学采集、综合分析和有效运用,为市政府节能减排和实施节能管理提供准确数据。加强对重点耗能企业的计量专项监督检查。建立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和涉及公共安全及应对突发事件的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

到“十三五”期末,城区在用燃煤燃薪锅炉基本淘汰,计量能源监测数据库基本建立。

(五)服务开放发展,发出质监声音

围绕“一带一路”,服务外向型经济健康发展。一是提升检测能力,服务出口企业。到“十三五”末,新增130种产品170个参数,达到930种产品833个参数的产品质量检验能力;新增19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达到60项、新增35种计量器具检测能力达150种,基本实现出口产品的质量检验、计量检测能力全覆盖。二是发挥随州市出口农产品检测中心、天津渤海商品交易所指定检验机构的作用,开展农产品的半成品、原材料以及大宗商品的质量检验检测,实现检验报告在线查询,推进交易便利化。三是预防贸易技术壁垒。建立WTO/TBT贸易技术壁垒通报预警机制。引导汽车、食品等出口企业采用国内先进标准或国际标准,支持出口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并转变为技术标准,掌握标准话语权。到“十三五”期末,力争不出现国际贸易技术争端。四是推进“互联网+”,促进我市物流业的质量和标准体系建设。

(六)服务共享发展,履行质监职责

坚持职能定位,严格依法履职,建立较为完善的产品质量、特种设备监管体系和风险防控体系,降低质量安全风险。

一是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督促相关责任主体履行法定义务,完善特种设备动态监管体系,进一步完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与检验数据库,特种设备使用登记率、定期检验率、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较大以上事故结案率和重点设备监控率、严重隐患治理率达到规范要求,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有效预防和减少特种设备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运行安全。

到“十三五”期末,形成政府统一领导、企业全面负责、部门联合监管、检验技术支撑、社会广泛参与、科学监管设备的工作格局,全市特种设备动态监管体系不断完善,重大危险源得到有效控制,事故隐患得到有效治理,事故应急反应能力显著提升,节能监管稳步推进。特种设备万台事故死亡人数控制在0.38以下。每年进行至少一次特种设备应急救援演练。

二是加强产品质量监督。科学制定年度抽检计划并实施,不断完善预防质量安全事故、突发事件的预警应急指挥和救援体系。深入开展专汽质量整治提升行动,大力开展“国家专用汽车质量提升示范区”创建活动,以专汽行业质量提升的实际效果向全市其他行业辐射,推进全市整体质量水平提升。加强质量安全教育,与名优企业建立打假协作机制,充分发挥12365投诉举报处置指挥中心的功能和作用,推动建立部门协作、区域合作、行业自律等维权格局。“十三五”期间,全市产品质量定期监督抽查合格率稳定在93%以上。

三是加强认证认可工作。健全完善与随州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行政监管、认可约束、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的认证认可管理模式,强化对社会出具公正数据的“二合一”质检机构的监管工作。到“十三五”期末,“四位一体”认证监管机制有效运行。认证违规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四是建立健全缺陷产品管理机制,积极推进制度及技术手段建设,规划和设立缺陷产品信息收集与反馈平台,为有效监管和防范召回风险提供保障。到“十三五”期末,缺陷产品召回管理的制度框架和运行机制基本确立,初步建立实施召回的缺陷产品信息管理与服务平台。

(七)加强队伍建设,增强服务能力

1、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坚持提能力,优服务,严纪律,促发展。坚持民主集中制,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增强拒腐防变能力,努力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政治坚定、团结统一、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纪律严明、作风过硬的领导集体。着力改善各级领导班子结构,加强年轻干部、后备干部和女干部的锻炼选拔,培养事业发展的接班人。

2、实施人才强检战略。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引进人才、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等形式,建立一支富有创新能力的质监队伍,“十三五”期间,中级职称人数达到技术人员的50%以上,本科学历人数达到专业技术人员的50%以上。上岗检测人员持证率达到100%。

3、坚持不懈地抓好党风廉政和政风行风建设。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的有效机制,深入推进从源头预防和治理腐败工作。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六条意见”和市委市政府“实施细则”为主线,全面加强政风行风建设,切实解决和纠正各种不作为、乱作为现象。健全“有权必有责、有责必负责、失责必追究”的岗责体系,完善跟踪督办的长效机制,促进党员干部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和效率进一步提升。

五、保障措施

“十三五”时期,必须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落实推进“质量强市”战略实施的各项政策、措施,保证质量技术监督“十三五”规划的实现和各项主要工作任务的完成。

(一)组织保障。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加强对质量工作的领导,将质量强市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将质量指标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体系。争取主要领导关心和支持开展质量强市(县、区)和质量提升活动,定期召开质量工作联席会议,研究实施“质量强市”战略重大情况,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二)政策保障。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扩大资金投入范围,确保“质量强市”战略实施和公共检测平台建设等“十三五”规划目标的实现。充分保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和行政执法等专项工作经费,加大对技术机构的资金投入,加速推进公共检测平台建设。对参加国际、国家、地方、行业标准制定与修订,以及标准化示范区建设请示市政府给予资助或奖励。

(三)人才保障。紧扣能力建设主题,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理顺人才引进机制,推进“四个一”工程:锻炼一批党政领导人才、培养一批专业技术人才、引进一批事业急需人才、完善一个教育培训体系。重点引进一批检验检测、计量、标准化和认证认可等领域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同时吸纳社会各阶层的专家人才加入到质监队伍中来。制定和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为人尽其才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认真落实人才奖励机制,用真情留住人、用事业感召人,关心和关怀人才的日常生活,切实帮助解决客观存在的实际困难。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