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广水创新“返租托管”模式发展虾稻共作
  • 发布时间:2018-12-28 09:28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广水市人民政府
  • 审核:李发兵
打印

  12月26日,广水市城郊办事处石桥村八组的农田里,几台挖掘机正干得热火朝天。这里正在开挖虾稻共作基地,只见一片农田被整理成沟堤相间的块状。

  “以前在外打工,前年回来养殖小龙虾20多亩,尝到甜头后,今年将基地扩大到170多亩。”该基地负责人邱先容一脸兴奋地说道,“虾稻共作效益好,每亩纯收入6000元以上,比纯粹种稻强多了!”

  近几年,广水市发展小龙虾产业风起云涌,这得益于该市“返租托管”经营模式的推广。

  2014年,湖北大自然农业实业公司探索实施“返租托管”经营模式。所谓“返租托管”,就是先把农民分散种植的农田整片地流转过来,按虾稻共作模式进行标准化改造,然后将这些农田再托管给农民,农民就近在虾稻共作基地务工。目前,这种模式在广水市大面积推广,现已有基地1.1万亩,涉及6个乡镇(办事处)36个村528个农户,其中贫困户327户。

  湖北大自然公司副总经理陈运兵介绍,实施虾稻共作投入较大,包括整地、投苗、喂饲等每亩需要6000元左右,对于单个农户特别是贫困户来说,风险很大。“返租托管”模式则化解了这个风险,由企业负责投入,提供免费技术指导,以“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运作,实行订单生产,保护价回收产品。目前,该公司创峰种养合作联社在广水市建立了30多个养殖基地,在各乡镇都成立了合作社。

  “用‘返租托管’模式发展虾稻共作有多重好处,既解决了农田抛荒难题,又解决了部分贫困户无技术、无资金问题,还可让农户规避风险,获得多样收入。据统计,农户每年可从大自然公司获得500余万元的土地流转收入、1200多万元的务工收入和约200万元的入股分红收入。”广水市水产局局长敖国华大为赞赏。

  企业也受益颇多。陈运兵说,每100亩虾稻田需要工人6名,万亩基地共需要600多名工人,“返租托管”解决了企业劳动力不足问题。更重要的是,公司加工生产线总是“吃不饱”,虾稻基地的壮大解决了原料来源问题,标准化养殖使产品更加绿色生态,提升了小龙虾的品质,可谓一举多得。

  该经营模式引起了广水市政府的重视支持。该市出台《鼓励特色农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相关职能部门优化服务,从土地流转、国土整理、水利设施、技术扶持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促进了虾稻共作产业的迅猛发展。目前,该市小龙虾养殖面积已发展到5万亩,每年为农民增加纯收入2.5亿元,加工出口创汇3500万美元。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