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好产品,不愁销——随县玉明农场“爆款”黄桃探访
  • 发布时间:2018-06-19 09:19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广水市人民政府
  • 审核:李发兵
打印


  正是桃子大量上市的季节,网络上频频爆出桃子滞销的新闻,一时间许多果农谈桃色变。随州的果农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而随县厉山镇灯塔社区玉明农场的黄桃,却价格坚挺,让精品水果经销商一果难求。6月12日,记者走进农场一探究竟。


草比人高,只为果好吃

  玉明农场内,有个怪现象:正在成熟期的黄桃地里,长满了杂草,部分草比人高。在今年新种的桃地里,草比树高。这样的环境能产出好桃子吗?

  农场主何振永道出了究竟:为了保证桃子的好口感,必须要有好的生长环境。为此,农场从不用除草剂。取而代之的是一台价值6万多的进口除草机。每一个半月机器除草一次,农场的225亩地除草一遍要用一个星期时间。

  市农业局专家介绍,这种叫“果园生草栽培”的栽培模式,以加强人工管理,让草类与果树协调共生,从而保持土壤健康,形成利于果树生长的良好小环境,病虫害少、树更健康、有机果子更好吃。

  果子好吃,还有一大秘诀——肥料。在果园看到,地上堆放着从内蒙古采购回来的有机肥——羊粪。“用羊粪,果子口感是最好的。这是日本的种植经验,我也试验过了。”何振永介绍,以前用猪粪、鸡粪做有机肥,果子的口感始终不理想。一般果农为了高产,盲目用碳铵、磷肥,产量上去了,果子不好吃。

  何振永算了一笔账,农场每年秋季要用掉四五百吨羊粪,春季每个生长周期再追施进口有机肥,每年仅肥料开支五六十万元。


一亩少产2000公斤,依然增收

  丰产减收,是今年桃市的普遍现象。市农业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受强降雨及阴雨天气的影响,病虫害严重,桃子品质差,价格跳水严重。

  而玉明农场却是另一番景象。12日下午,随州大型水果连锁店味万金的十几名店长到果园选货,一次拉走近5000斤黄桃。顺丰快递几名工作人员现场打包,最多一天三百多件。

  味万金采购经理程浩表示,玉明农场的黄桃品质不亚于在外地高价采购的精品黄桃,而且本地运输各方面更有优势。店铺计划将这款黄桃打造为爆款。预售已经取得很好效果,预计供应期内每天可销售4000斤左右。

  一位上海的精品黄桃采购商在玉明农场黄桃开园后,慕名而来。最后却因为果量不够,只采购了几千斤。

  记者发现,每颗果树上挂果不多,所有果树呈Y字形,每个果子都套着袋,树枝很少,保证果子能充分吸收阳光。何振永介绍,为了保证品质,进行了严格控产。每棵树只产桃子15斤左右,每亩只有1500斤。而一般桃农种植的每亩地高产可达五六千斤。

  “虽然产量低,但是效益不错。”何振永算了一笔账,今年他家的桃子每斤地头价达到了6元/斤,前期大果超过了8元/斤。而一般品种的桃子最高价卖到1元/斤,甚至大量的桃子烂在地里。

  明年这批黄金蜜一号将达到丰产期,可以丰产8年。预计每亩收入可达1万元,40亩黄桃收入40万元,很可观。


“中国不缺水果,缺好水果”

  问到销售秘诀,何振永说:果子种得好,销售没困难。

  采购者们尝过之后纷纷表示,这是“儿时的桃子味”“吃过的最好吃的桃子”。

  然而,何振永对自己的产品还不满意,并没有向外大力推销,顾客都是慕名而来。

  2013年,种了7年蔬菜的何振永改行种水果。那时,他的有机蔬菜已小有名气。问他为什么改行?他说,蔬菜种得再好,一般人品尝不出它的品质。但是水果好不好,大家都吃得出来,品质高,价格差别很大。

  为此,何振永开始了漫漫求学路,流转的200多亩地成了他的试验田。他介绍,随州桃基本是全国大棚桃成熟后,最早成熟的一批陆地桃,有得天独厚的种桃条件。但是本地农户没有利用好,他想试验出更多适合随州的好品种,带动更多农户提高效益。

  他加入了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硕士李春雨老师成立的海棠春葡萄联盟,每年到全国各地学习,每次学习都会带回新的品种进行试种。

  先行者总是会走些弯路。今年因为疏果不得当,大果黄桃量不到5%。在精品黄桃收购商那里,超过200克的大果收购价每斤超过8元。

  何振永始终记得中国农协会一位专家的教诲:中国不缺水果,中国缺好水果。虽然前几年投入大,但是标准化的基地和流程已经成熟。丰收指日可待。

  本月底,他将带领附近的种桃大户,前往山东、安徽、江苏、上海等地学习考察,学习好技术,带回好品种。他也欢迎随州的桃农们到农场交流经验,共同种出更多“随州产”好水果。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