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胡海泉:大义凛然洒热血
  • 发布时间:2016-07-01 11:33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广水市人民政府
  • 审核:李发兵
打印

    胡海泉生于1909年,又名胡思洛,应山马坪胡家岩人。两岁时,父亲病故,靠母抚养,8岁进私塾读书,13岁因家无劳力弃学务农。

    1933年与冯柳凡、姚必武在胡氏祠堂开办学堂。1935年夏,国民党马坪区公所催捐逼税,抓走农民胡华堂,他即组织农民百余人追赶未果,到国民党县政府告状,反被诬为 “聚众闹事”,遭到毒打。应山沦陷后,他积极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1939年春被党组织送到随县长岗店中共青年训练班学习,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到寿山工作。

    1940年2月,胡海泉任中共寿山区委组织科长,9月任寿山区委锄奸委员,1941年3月任寿山区委书记。1942年,他卖掉家中仅有的八亩地和三间房子,到外地购回粮食,解决军粮问题。1943年3月任安应县特二区(魏家店一带)区委书记。1946年中原突围前夕胡海泉代理安应县委书记,汪东波代理县长,即在赵家棚附近的张家冲,召集留下的一百多人开会,要求大家“不怕坐牢,不怕杀头,坚持斗争到底”。

    中原部队突围后,党的基层组织遭到严重破坏,领导游击队转战寿山及府河东岸,由于叛徒的通风报信,胡海泉常遭敌人的包围堵截,伤亡较大。胡海泉决定把游击队带到府河西岸,行军途中,脚被毒蛇咬伤,在寿山老虎洞隐蔽,由汪东波带队过河,汪不幸被激流吞没,队伍失散。

    1946年7月12日上午,叛徒刘东州、胡明寿到魏家店告密,引导乡丁二十余人,到老虎洞将胡海泉捆绑,抬到魏家店乡公所。乡长孙绍权设宴款待,企图劝降,胡海泉在宴席上,痛斥孙绍权种种罪行。孙绍权恼羞成怒,用铁丝穿掌,押送到国民党县政府。县长陈汉雄严刑逼供,他不吐半点真情,直到昏死在酷刑下。国民党县党部监察委员黄克深夜探监,妄图摸清安应地区共产党组织的秘密,得到的却是一番奚落和痛骂。接任县长余子明始则摆酒宴,金钱引诱,婉言劝降,继用各种刑具折磨,钢鞭抽身,香火烫背,辣椒水灌肚,铁杠子压腹。虽软硬兼施,胡海泉始终守口如瓶,8月21日在县城西门外英勇就义。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