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吴天祥:“共产党的干部就是要为党分忧,为民解难”
  • 发布时间:2016-06-28 14:49
  • 信息来源:新华网
  • 编辑:广水市人民政府
  • 审核:李发兵
打印
 

 吴天祥在武汉市武昌区斗级营走访老街坊(2009年7月29日摄)。 新华社记者程敏摄

  新华社武汉6月23日电  题:吴天祥:“共产党的干部就是要为党分忧,为民解难”

  新华社记者熊金超

  何谓国家“脊梁”?在鲁迅眼里,“埋头苦干的人”是其中之一。

  吴天祥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在任何岗位上都以为民服务为本,以默默奉献为志。

  日前,记者采访吴天祥,地点如旧——武汉市武昌区群众来信来访接待室。那天,吴天祥和往常一样,早上6点多钟就赶到了他退休前工作多年的地方。

  年过7旬的吴天祥退休10多年了,但闲不下来,每天坚持接待信访群众,走街串户,为人解难排忧。

  1990年,吴天祥担任武汉市武昌区信访办副主任,数年间,他接待上访群众万余次,处理各类问题近万个。他还数十次义务献血,4次跳入长江救人,先后照顾过26名孤寡老人、6名孤儿,结识了300多个“穷亲戚”……

  “民之难即党之忧,共产党的干部就是要为党分忧,为民解难。”吴天祥诠释他数十年如一日的服务与奉献。

  上世纪90年代,吴天祥先后被授予“全国学雷锋先进个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

  在吴天祥心里,从无“在职”、“退休”之分,“为人民服务”当为永远的本分。退休后,吴天祥的助人故事仍在延续。

  2012年,他在社区走访时,发现武昌中华路街西城壕社区一位年过8旬的黄东萍老人,独自蜷缩在一间破屋里,生活难以自理。老人无儿无女,曾3次中风,长期靠政府部门和左邻右舍救济过活。

  尽管家中有80多岁老母,吴天祥还是把黄东萍老人背回家,张罗她洗澡、更衣、吃饭,认她做干娘,又动员朋友们捐款,为老人重修了宽敞的新房,让老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发动群众帮群众”——这些年,在吴天祥的鼓励和促成下,社区洗衣店开起来了,红领巾小餐桌办起来了,敬老院、家电维修点建起来了……再就业社区在武昌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学会感恩,才会有爱心”“有了爱心,哪怕做点微不足道的事,也会感到万分愉快”“13亿人的爱心是一个富矿,要靠有影响力的人带领大家发掘”……吴天祥这样说,更是这样做。

  多年前开始,每年中秋,吴天祥都要备好100多盒月饼,到武汉西藏中学去看望那些远离父母、到内地求学的藏族孩子;每年春节前夕,他都要跑遍武昌大大小小的福利院,带着礼物慰问孤寡老人;每年春节后,他都要去武汉及周边监狱,给服刑人员讲课,帮他们解决思想和生活上的难题……

  吴天祥的退休工资并不是很高,但他每月都要拿出数千元,资助一些家庭、生活、工作或者学习遇到困难的群众。

  始终如一的奉献和付出,在退居二线以后,吴天祥又被评选为“全国道德模范”。

  记者日前采访吴天祥,问及何以坚持这样做,他说:是出于对党的感恩之情。

  1944年,吴天祥出生在湖北省钟祥县农村。3岁那年,他患了重病,是路过的解放军军医把他从死亡线上救了过来。

  “父母告诉我要学会感恩,长大后,自己懂得了感恩的真谛。”吴天祥说。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近年来,在武汉及湖北各地,先后成立了两万多个“吴天祥小组”,20多万党员干部和青年积极分子以志愿者身份,做着“让别人感恩,让自己快乐”的事。

  建党95周年前夕,武汉中北仓储的一名老党员,在办理退休手续后,决定向党组织上交1000元特殊党费,并在退休后加入“吴天祥小组”,像吴天祥那样“做点有意义的事”。

  听到这个消息,吴天祥感到欣慰:“让更多的人懂得爱,懂得感恩,是我的理想。”

 


 吴天祥与武汉市武昌区紫阳路房管所“吴天祥小组”的成员们一起座谈(2001年12月10日摄)。何谓国家“脊梁”?在鲁迅眼里,“埋头苦干的人”是其中之一。 吴天祥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在任何岗位上都以为民服务为本,以默默奉献为志。日前,记者采访吴天祥,地点如旧——武汉市武昌区群众来信来访接待室。那天,吴天祥和往常一样,早上6点多钟就赶到了他退休前工作多年的地方。年过7旬的吴天祥退休10多年了,但闲不下来,每天坚持接待信访群众,走街串户,为人解难排忧。 新华社记者程敏摄 

 双目失明的孤寡老人周技珍抚摸着吴天祥的头(2004年1月27日摄)。周技珍老人当时已是88岁,几年前,房子失火烧毁,吴天祥带领区里“吴天祥小组”的成员们捐款为她修好了住房,平时隔三岔五来照顾她。何谓国家“脊梁”?在鲁迅眼里,“埋头苦干的人”是其中之一。 吴天祥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在任何岗位上都以为民服务为本,以默默奉献为志。日前,记者采访吴天祥,地点如旧——武汉市武昌区群众来信来访接待室。那天,吴天祥和往常一样,早上6点多钟就赶到了他退休前工作多年的地方。年过7旬的吴天祥退休10多年了,但闲不下来,每天坚持接待信访群众,走街串户,为人解难排忧。 新华社记者程敏摄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