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宗旨决定未来——《为人民服务》演讲地回访记
  • 发布时间:2016-06-28 11:18
  • 信息来源:新华网
  • 编辑:广水市人民政府
  • 审核:李发兵
打印
  

 新华社西安6月27日电题:宗旨决定未来——《为人民服务》演讲地回访记

  新华社记者付瑞霞、梁爱平

  “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6月23日下午,延安枣园革命纪念馆讲解员白皓云带领着30多名吉林游客,参观毛泽东同志发表《为人民服务》演讲地旧址,重温这篇光辉著作。

  1944年9月8日,毛泽东就是在这里同中共中央直属机关和中央警卫团的千余名官兵一起,为张思德召开追悼会,并作了题为《为人民服务》的演讲。

  如今这里已被辟为“为人民服务”广场,也叫张思德广场。毛泽东当年演讲站过的土台子已改为石板砌成的平台,张思德身背木材的石雕全身像屹立其上,雕像两面矗立着镌刻有《为人民服务》全文和描绘张思德光辉一生的巨幅石雕。广场中轴线上嵌着29颗红星,代表他年仅29岁便为革命奉献一生的生命历程。

  1933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解放了张思德的故乡——四川省仪陇县六合场,也就是现在的思德乡。当地青年纷纷报名参军,张思德便是这些热血青年中的一位。

  “张思德参加革命后,在战斗中屡立战功,被战士们亲切地誉为‘小老虎’。”延安市委理论讲师团团长安振华说,张思德在其短暂的一生中,始终严格要求自己,总是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

  随部队长征到达陕北后,张思德经常抽时间到驻地附近老百姓家中帮他们收割庄稼、修路、挑水。一次,一只狼叼走了一个小孩,他提枪就追出门外,为了防止开枪伤了孩子,他就赶上去一把抓住狼尾巴,打死了恶狼,救回了孩子。还有一次,外出值勤途中,他看到一个老大娘背着一大捆柴,非常吃力,就立即上前帮大娘把柴背回家。此后,他就把大娘当作自己的亲娘,常去看望,帮大娘种庄稼、做家务。

  1944年初,张思德积极响应党中央提出的大生产运动号召,主动到安塞县石硖峪办生产农场,担任副队长。当年9月5日,张思德和战友决定再新挖几个窑,多烧些木炭。中午时分,由于土质松软加上雨水渗透,即将挖成的窑洞突然塌方。危难之际,张思德奋力将身边的战友推出窑外,自己却被压在窑内,不幸牺牲。

  革命的成功,不仅需要有人在枪林弹雨中冒死冲锋,也需要有人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张思德就是这样一个无私的奉献者。在张思德的追悼会上,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写了“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的挽词,并发表了《为人民服务》的演讲,高度赞扬了张思德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革命精神。

  1945年党的七大上,“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具有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的精神”这句话被写入了党章。

  从革命党到执政党,中国共产党自始至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为人民服务并没有‘过时’,仍然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在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尤其需要坚持这种正确的价值导向。”延安大学中共党史研究院院长高尚斌教授认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决定的。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