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这里曾发出中国第一份抗日宣言——重访中共满洲省委旧址
  • 发布时间:2016-06-25 11:15
  • 信息来源:新华网
  • 编辑:广水市人民政府
  • 审核:李发兵
打印
 

  新华社沈阳6月25日电(记者李铮、高铭)沈阳,皇寺路福安巷3号,一排硬山式青砖瓦房显著保持着历史的烙印。85年前的1931年9月19日,作为中共满洲省委机关所在地,这里发出了“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第一份抗日宣言——《中共满洲省委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

  “九一八”事变发生的第二天上午,时任中共满洲省委书记张应龙、组织部长何成湘等召开了紧急会议。这次会议决定,要给中央写一个报告,发表一个总的宣言。宣言定稿后,立即刻蜡纸、印刷,并通过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进步学生在街头散发出去。

  中国近现代史料学会副会长王建学说,这个《宣言》在9月19日的下午就贴在沈阳城各处,《宣言》实际上和日本关东军司令本庄繁的布告同时在沈阳的大街小巷出现。

  宣言明确指出,“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蓄谋已久侵略中国、变中国为它殖民地的侵略行为,揭露了国民党当局的不抵抗政策,提出只有劳苦大众自己的军队,才是真正反对帝国主义的力量,号召东北军不投降、不缴械、带枪到农村去,发动游击战争。

  王建学说,《中共满洲省委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快速、准确地揭露了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本质,完整正确地提出了反抗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策略,这是“九一八”事变以后中国抗战第一个完整的宣言。

  作为中国共产党在东北的领导机构,中共满洲省委之所以能够在“九一八”事变第二天就迅速、准确做出反应,与他们长期有效的工作密不可分。据介绍,“九一八”事变前,在中共满洲省委领导下,东北地区恢复了基层党组织,加强了省委机关建设,并在长期发动基层群众和组织工人运动中获得了劳苦大众的支持。九一八事变前,满洲省委及时向党中央报告了日军在东北的活动情况,使党中央了解到了东北局势。

  当时在奉天纺纱厂、奉天兵工厂等处,都有基层党组织秘密活动。在“九一八”事变前夕,正是满铁奉天驿(今天沈阳火车站)的搬运工人,多次向党组织汇报了他们发现的日军军事机密。

  王建学说,满洲省委洞察到了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蛛丝马迹,特别是他们用棺材装着零件,用雨布盖着从日本偷偷运来两门240毫米口径的大炮。这些秘密举动都没有躲过满洲省委的眼睛,满洲省委通过分析日本在奉天驿这样频繁的军事调动,得出了近期日本可能发动大的军事行动的结论。

  “九一八”之夜,日军正是用这两门巨炮轰击了东北军北大营,这也证明了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是经过精心准备、策划的。

  中共满洲省委旧址纪念馆馆长龚祖介绍,在《中共满洲省委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以及之后一系列宣言的带动下,东北民众的抗日热情被点燃了。“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共满洲省委武装工农群众,联合一切爱国力量,抵抗日本侵略者。在东北各地陆续建立起党直接领导的抗日游击队,后来发展成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继而发展成为东北抗日联军,成为中国抗日军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接下来的抗日斗争中,中共满洲省委先后培养出了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李兆麟、周保中等优秀东北抗联将领,抗日的烽火燃遍了白山黑水之间。

  沈阳中共满洲省委旧址于1986年对外开放,共接待国内外观众数十万人次,已经成为进行党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