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小香菇 大品牌——随州香菇产业发展与裂变之三
  • 发布时间:2019-12-03 09:59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广水市人民政府
  • 审核:李发兵
打印


  10月份在武汉举办的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在这场“仅次于奥运会”的世界性体育盛会中,我市品源公司的香菇酱、裕国菇业的香菇脆产品,经层层申报筛选,进入相关接待宾馆。其中品源香菇酱还作为本届军运会香菇酱类唯一指定的产品进入运动员餐厅,受到热捧。

  “我市香菇系列产品亮相军运会大舞台,进一步提升了‘随州香菇’知名度,扩大了影响力,对打造区域共享的‘随州香菇’品牌有着积极作用,有助于将品牌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徐锋说。

  荣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认证、入选国家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登陆全国丰收节晚会并持续在央视热播……近两年,我市围绕做优品质和做强品牌持续发力,“随州香菇”不断叫响。


品牌创建“做加法”

  近日,随州香菇产业再传喜讯——11月15日,在江西南昌举行的第十七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发布了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包括300个具有代表性的特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随州香菇”成功入选。

  “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是指在一个具有特定自然生态环境、历史人文因素的区域内,由相关组织所有,由若干农业生产经营者共同使用的农产品品牌,是一个区域的‘金名片’。‘随州香菇’入选,对提升区域形象和美誉度有着积极作用。”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作为我市特色优势农业产业,香菇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中有着重要作用。全市香菇产业从业人员30余万人,年综合产值超200亿元,出口创汇6亿多美元。

  从1978年杨新美教授在随县三里岗镇杨家棚村播下椴木香菇种植的“星星之火”,随州香菇产业发展已走过了41个年头。如何让“随州香菇”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品牌建设是重要方面。

  继去年“随州香菇”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认证、并被授予国家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后,今年,市农业农村局又先后申报了“随州香菇”全国特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目录和湖北优质区域公用品牌,均成功入选。我市还抢抓机遇,开展媒体宣传,“随州香菇”作为湖北优质区域公用品牌农产品代表,连续5个月在央视综合频道、新闻频道黄金时段展播;在“2019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晚会”中展示。

  “通过持续品牌打造,我们希望今后说起香菇,人们想到的就是随州。”市农业农村局市场信息化与交流合作科负责人说。


节会拉动扩效应

  11月中下旬举行的第十七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和第十六届中国武汉农业博览会,市农业农村局共组织8家香菇企业及香菇系列产品赴会参展。

  积极“走出去”,展示新形象。该局每年都要组织随州香菇企业参加类似展会,通过展示、交流、学习,不断扩大“随州香菇”品牌影响力。品源公司自主研发生产了我市首款香菇酱产品,该公司十分注重品牌推广,多次参加国际、国内各项展会,推介宣传产品,不断冲击中高端市场。“好产品也要有好‘吆喝’,打造区域共享的‘随州香菇’品牌,对推动整个行业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意义。”品源现代农业公司总经理罗圆说。

  在随州香菇的发源地随县,一场以“‘香’约随州、‘菇’行天下”为主题的“2019湖北·随州国际香菇产业博览会”正在紧张筹备中。这是我市香菇产业发展的一次盛会。承办单位随县相关同志介绍说,今年1月14日,湖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提出培育随州香菇国家级品牌。随县作为全市香菇产业发源地和主产区,积极落实省、市部署,统筹资源,整合力量,认真做好香菇特色产业发展文章,发力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助力品质随州建设。  据介绍,本次菇博会将于12月6日至8日在随县人民政府前广场举办,期间将举办推介会、高峰论坛、研讨会、洽谈会、现场观摩等九场主题活动和系列丰富多彩的配套活动,旨在搭建一个集展示展销、学术论坛、招商引资、品牌宣传、合作交流、产销对接为一体的平台,助力随州建设“全国香菇科技研发中心”“全国香菇文化博览中心”“全国香菇精深加工中心”“全国香菇产业交易中心”,打造中国香菇之都和国家级香菇品牌示范基地,进一步提升随州香菇产业在国际国内食用菌产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基地建设强支撑

  一个强大的品牌,需要优质的产业作为支撑。推进随州香菇产业有品质的成长,我市从生产和市场两端发力,做强产业,做响品牌。

  在有着“荆楚十大最美乡村”之称的随县澴潭镇柏树湾村,高标准建设了一座现代化的“香菇工厂”。大棚内,一棒棒袋料香菇长势良好。该村探索将香菇标准化生产与脱贫攻坚相结合,大力推进“集中制棒”模式,走标准化生产之路。

  徐锋介绍,多年来,随州香菇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以“房前屋后”各自为阵的小打小闹粗放型发展模式为主。近两年,市农业农村局联合市扶贫办等单位,深入开展调研,通过典型引路、政策激励等多种方式,推动随州香菇走上标准化、高质量发展之路。

  在曾都区洛阳镇邱畈村、王家桥村、张畈村等村,“合作社集中制棒、种植户分散管理”香菇种植模式正成为脱贫攻坚的“新引擎”,贫困户不仅购买菌棒、使用生产设备可享受一定的优惠和减免,而且还可在基地内通过劳作获取收入。

  围绕打造“随州香菇”国家级品牌,随县结合实际制定了《随县香菇产业基地建设实施方案(2019-2021年)》,提出以促进香菇产业品质提升、链条延伸、融合加深为目标,培育壮大香菇产业经营主体,推动国家现代农业(香菇)产业园建设,建成全国最大的菌种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花菇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食用菌交易集散地、全国最大的食用菌出口基地,打造“中国香菇之都”和国家级香菇品牌示范基地。

  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加快推动香菇产业转型升级,在生产种植上走标准化、规模化、机械化的路子,在企业发展上走精深加工的路子,在市场拓展上走干鲜菇同时销、内外贸一起上的路子,在产业链条上走香菇+旅游深度融合的路子,最大限度地提升产业质量,增加市场效益。加大品牌宣传力度,全方位、多渠道宣传“随州香菇”区域公用品牌,不断释放品牌红利。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