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甜蜜产业”酿造幸福生活——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助力桐桥畈村发展养蜂致富
  • 发布时间:2019-08-07 09:20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广水市人民政府
  • 审核:李发兵
打印


  山高林密,空气清爽。一个个蜂箱隐藏在用砖土搭建的“小房子”里,一只只勤劳的小蜜蜂上下飞舞,一片繁忙景象。

  随意打开一个蜂箱,割出一块蜂巢,金黄的蜂蜜令人垂涎欲滴。盛夏时节,随县淮河镇桐桥畈村的特色野生蜂蜜产业迎来了又一个收获季。8月2日上午,记者在位于大山深处的养殖基地看到,该村野生蜂蜜养殖合作社社长张名国正在山间忙碌行走,指导农户采割蜂蜜,做好销售前的准备工作。

  “我们村养的都是野生中华蜜蜂,一年只收割一次成熟蜂蜜。全村有30余户养殖野生中华蜜蜂,预计今年蜂蜜产量比去年翻一番,能达到6000斤,产值50万元以上,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张名国说。

  桐桥畈村地处桐柏山南麓,距离淮河镇16公里,这里山高林密、人烟稀少、交通不便,发展较为滞后。2015年,该村被列入建档立卡的国家级革命老区重点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85户,贫困人口221人。多年来,大山阻隔了村民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但也让这里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得以保留,全村山场面积50000余亩,森林茂密,生态环境极佳。

  “脱贫的潜力在山,致富的希望在林。”在市委组织部、市扶贫办的大力支持下,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团市委、市无线电管理处驻村工作队及众多帮扶干部的帮助下,桐桥畈村“靠山吃山”,大力发展林下养殖绿色生态产业,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徐俊轩介绍说,走访发现,该村有养殖野生中蜂的传统,不仅有大量的野生中蜂种群,还有一套成熟的养殖技术。更为重要的是,当地的生态植被和气候特点,都非常适合野生中蜂养殖,漫山遍野的各类花卉,为养蜂提供了充足的蜜源保证。

  去年5月,调整后新组建的桐桥畈村扶贫工作队按照“一村一品,因户施策”的产业发展思路,引导该村发展野生中华蜜蜂养殖产业,扩宽增收致富渠道。同年8月,该村依托养蜂能手张名国,成立了随县淮河镇桐桥畈张氏野生蜂蜜养殖合作社,吸纳成员33户,其中贫困户18户,共同发展野生中华蜜蜂养殖。

  两年前,张名国自己还是一名贫困户,去年,他通过养蜜蜂成功脱贫。他说,桐桥畈村位于山区,生态环境好、无污染,他们把野生蜜蜂从大山上引下来,用砖石、树枝和泥土为蜂箱搭建“小别墅”,营造和大山深处一样的生长环境。桐桥畈村山场广阔,蜜蜂在山上采的是百花蜜,其中包括各类药材的花蜜,药用价值比较高。由于采用最原始的养殖方法,一年只割一次成熟蜜,使得桐桥畈村出产的蜂蜜以原生态、高品质深受市场欢迎,产品供不应求。

  村民代秀海是村里的贫困户,由于家人身体状况不佳,不能外出务工的他,每年只能靠种地获取微薄收入。今年初,他跟随大家开始养殖野生中蜂,不用走出家门,在获取收入的同时还能照顾家人。“养了几十笼,产量还可以。养蜂酿蜜投入少,我们这里生态良好、环境无污染,酿出的蜂蜜一定有好的消费市场。”

  桐桥畈村的野生蜂蜜产业发展过程中,帮扶单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林业局)立足行业优势,积极从技术、产销等方面做好指导,推进产业良性发展。

  “发展林下养殖蜜蜂产业既不用砍树伐林,还能获取一定经济收入,成为了桐桥畈村的脱贫‘法宝’,蜜蜂成了村民脱贫致富、过上‘甜蜜生活’的源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有关负责人说。

  为提高广大贫困户发展产业致富的积极性,去年,驻村工作队拿出近3万元对参与合作社养殖蜜蜂的贫困户进行了产业奖补。大家看到了希望,今年又扩大了规模。同时,随着养蜂技术的提高,蜂蜜的产量也逐渐提高。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派驻桐桥畈村第一书记王玉春介绍说,甜蜜背后也有隐忧。目前,桐桥畈村的中华野生蜂蜜产业还存在两个问题,一是进村道路需要改善,二是网络信息不够发达。下一步该局将积极争取,尽快打通桐桥畈村至淮河镇的进村公路,让冷藏车或者快递车能够进村,同时开拓电商销售渠道,进一步让桐桥畈村优质中华野生蜂蜜走出淮河、走出随州、走向更加广阔的市场。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