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市民文化生活的“双重享受”——寻根节给随州带来什么之三
  • 发布时间:2015-06-19 09:59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广水市人民政府
  • 审核:李发兵
打印

    “随州非常美,一河两岸风光带极具特色,展现了宜居的风采。”著名作家二月河评价随州“小城大美”。
    不错,文化与生态资源,是随州人为之骄傲的独特资源。而伴随着连续7年寻根节的举办,这些资源已变为发展的优势和动力。随州,用建设的加速度,完善城市功能、改变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位,每年带给海内外嘉宾全新感受;随州,利用寻根节平台,打造国家免审、湖北第一的节庆文化品牌,让炎帝文化这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一符号走向世界,也走进民间,走入寻常百姓的心中,给市民带来文化生活的“双重享受”。
    今年寻根节期间,在襄阳工作多年的徐海艳应亲人之邀回到随州,这是她第一次在寻根节期间回到家乡,浓厚的节日氛围、鲜花扮靓的城市,曾经非常熟悉的地方让她恍如隔世,感到陌生。其实,同她这个身在异乡的游子一样,在东护城河边住了50多年的老市民谢远福也不敢相信眼前的变化。谢远福曾经亲历护城河从过去的一河清水变成垃圾遍地、污水横流的“龙须沟”。2013年,我市将东护城河的改造提上日程,去年9月启动了200米示范段建设,寻根节前示范段内再次恢复清水潺潺,让谢远福笑得合不拢嘴。
    群众的节日让群众受益。通过寻根节的倒逼机制,一大批城市建设项目倒排工期,加班加点,创造了建设的“随州加速度”,改善了民生,展示出随州靓丽的形象。
    解放东路全线竣工、清河路绿化带完工、东护城河示范段建成……一个个项目在寻根节之前顺利完工。清河路绿化从启动到完工用了不到50天,征迁40多户,增绿3.4万多平米。玉石街是随州老街,整条道路有40多个大大小小的坑凼,污水、下水道等井盖严重下陷,5月28日开始,市政处采取错时、分段封闭、立体施工等措施,经过5天奋战,高效完成700米道路刷黑,解决了出行难题。
    寻根节期间,20万盆鲜花装点城市的颜色,57家亮化璀璨城市的夜空,而鲜花和亮化不仅只在寻根节昙花一现,也逐渐成为随州日常可见的风景。
    神韵随州,建设增韵,文化提神。一年一度的寻根节中,参与面最广、最接地气的莫过于炎帝文化庙会。2010年,寻根节举办第二年,我市首次举办庙会,收到了广泛好评。作为弘扬炎帝文化的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庙会传承了“共生”、“利民”等炎帝文化的精髓,展现了我市丰厚的文化家底,打造了文化品牌,丰富了群众生活。
    62岁的厉山镇人徐德超,在上海定居十多年,返乡正赶上文化庙会,他连连感叹:“充满随县乡土气息的表演,好多年没看到过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民间牛人选拔、农副土特产品展销、民俗文化展示展览、民间藏品交流展示、地方特色美食销售,“庙会好看、好听、好玩、好吃”,这是大家一致的感受。
    随州人身体里潜在的文化因子因寻根节而活跃起来。今年,来自随县民间的1200多名农民演员,参与了80余个涵盖了非遗文化及绝技绝活表演的文艺节目,群众成为活动的主角,为游客带来无与伦比的视听享受。
    唐县镇的三独(独人轿、独角兽、独轮车)是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历年庙会的保留节目,今年有28个人参与演出。镇文化馆馆长刘晓随介绍,连续多年参与寻根节,激发了镇上群众的热情,寻常时候或者各种节日,总有人给文化馆打电话要求开展文化活动或者参与演出,这是以前鲜有的现象。近几年,镇上开展了春节游艺、文化广场等各类活动,群众自发自愿参加的热情非常高。厉山镇上,一股“文艺风”扫走了过去的一些旧习。52岁的冷新敏和同伴十来个人组织了一个腰鼓队自娱自乐,既锻炼了身体、丰富了生活,而且有时候还接受邀请参与商业演出,赚个外快,像她们这样的不在少数。
    随县文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借助文化庙会这一活动品牌,各个乡镇都结合实际开展了特色鲜明的群众文化活动,抵制了低俗文化在民间的渗透,引导基层群众树立健康的生活情趣,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还有助于乡风文明,对推动经济文化大发展,起到了 “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