喧腾的锣鼓唢呐,舞动的民风民俗,如潮的炎黄子孙,5月24日(农历四月廿六),又是一年炎帝神农的诞辰纪念日。甲午年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暨拜谒炎帝神农大典在炎帝故里风景名胜区隆重举行。
烈山苍苍钟毓秀,炎帝巍巍唱大歌。细雨阻挡不了回家的脚步,雨雾蒙蒙,更添烈山翠色。远道而来的嘉宾们被热情的炎帝故里群众和景区如画的美景吸引了,他们细细品味炎帝故里的传统民俗文化,驻足、拍照、摄影,留下美好的纪念。
连续六年,来自海内外的炎黄子孙在这一天齐聚炎帝故里——随州,缅怀圣祖功德,共襄中华盛举。中央台办、国台办副主任叶克冬赞叹“随州是一个把古老的传统文化和现代发展很好结合起来的城市”;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会主席团主席张荣恭说,“随州这几年的变化是有目共睹的”。正如他们所说,随州这座古老而“年轻”的城市,这座有“始(祖)”有“(编)钟”的城市,以它日新月异的面貌一年又一年迎接来自海内外的嘉宾。
教民以农、治麻为布、筑土构木、剡木为矢、削桐为琴、作陶为器、遍尝百草、首倡交易。炎帝神农,功昭日月。
位于景区中轴线上的华祖门,宁静肃穆,伴随着铿锵悠扬的乐曲,来自海内外的宾朋怀揣着一颗颗赤子之心,走过华祖门,走进宽阔庄严的谒祖广场,走进始祖炎帝的怀抱中。
击鼓九通,钟鸣九响,上午8时8分,在庄重恢弘的乐声中,大典正式开始。
81名青壮年男子高举象征炎帝精神的幡旗,在主奉祀官鄢继烈的引领下庄严入场。幡旗猎猎,心中升起的是对华夏人文始祖的无限崇敬;幡旗森森,手中高擎的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紧随幡旗引领方阵之后,是由81名青年男女组成的炎帝八德方阵,展示着炎帝神农八大功绩。
来自祖国东、南、西、北、中各地区民众组成的民间奉祀方阵,成为本届方阵中的亮点和特色,一经出场,便吸引了嘉宾的目光。他们当中,有流传于中原地区河南省的祭祀样式“担经挑”,有代表长江流域祭祖文化、来自江西南丰的“傩面舞”,有来自北疆赫哲族传统节日的“河灯祭酒”,有来自西南边陲瑶族的“伞舞”,还有来自东南地区福建一带盛行的“挑幡”。这些全国各地极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祭祖形式更加突出了本届大典的“民间”色彩和“民俗”特色,这些祭祖习俗虽然特色各异,却有着相同的寓意——驱灾避祸、祈福纳祥、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身在异域,情系故园;家山万里,梦萦魂牵。世界华人方阵抬着炎帝大像,以最虔诚的姿态宣示着认祖归宗的心愿,以最直白的形式表达出血浓于水的情感。最后上场的是贵宾方阵。
“值甲午之孟夏兮,寻根帝乡;奉赤子之悃忱兮,谒我神农。”所有方阵汇聚烈山脚下,正式开启对炎帝神农的拜祖仪式。
主会场内,致欢迎辞、大典开幕、恭启圣门、点燃圣火、敬献花篮、敬献高香、恭读颂祖文、共拜始祖......全场秩序井然,庄重肃穆。
主会场外,是民众的节日,狂欢的海洋。舞龙、舞狮、蚌蛤精、采莲船等传统民俗节目,将欢乐祥和的气息传遍了炎帝故里,感染着每一位炎黄子孙。随州民间近百年祭祀炎帝活动的精华、古老的民风民俗、本地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在庙会上一一呈现,以最朴素的方式表达随州百姓对炎帝神农的无限敬仰、对传承炎帝精神的坚定信念。
“炎帝,中华的太阳;炎帝,我们的祖先。我们想念你,我们追随你,年年岁岁谱写创世的诗篇。”东北农民歌王马广福、西北农民歌王王向荣和湖北土家农民歌王王爱华领衔100位农民同声高歌 《炎帝颂》,唱出了对炎帝的敬仰,唱出了普通百姓的心声。在省楚剧、汉剧、黄梅戏和京剧四个戏曲剧种的艺术家联袂演唱的《天佑中华》中,大典落下帷幕。
每一个炎黄子孙都有一个“中国梦”,到炎帝故里寻根,到炎帝故里圆梦,在追逐梦想的路上更有力地奔跑……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随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
您的浏览器版本太低!
为了更好的浏览体验,建议升级您的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