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担当奉献“厚植”民生情 ——汲取炎帝精神助力争先进位述评之三
  • 发布时间:2025-05-21 09:20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黄振忠
  • 审核:黄振忠
打印

在华夏文明的灿烂星空中,炎帝精神如同一颗璀璨巨星,闪耀着永恒的光芒。炎帝神农开创的农耕文明,是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根基,其为民造福的无私奉献精神,更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炎帝故里随州,炎帝精神代代相传,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随州人在新时代的浪潮中,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向着争先进位的目标奋勇前行。
  炎帝神农氏的一生,是为百姓谋福祉的传奇一生。他“始作耒耜,教民农耕”,让远古先民告别了茹毛饮血的原始生活,开启了刀耕火种的农耕时代;“首创医药,为民疗疾”,尝遍百草,以身试药,为解除百姓病痛付出了艰辛努力;“日中为市,互通有无”,促进了物品的交换和经济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条件。炎帝“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日遇七十毒而不辍,终因误食断肠草而献出宝贵生命,只为“令民所避就”。
  这些伟大壮举,无一不饱含着炎帝对百姓的深切关怀,凝聚着他为民造福的无私奉献。正如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马平安所说,“炎帝文化的基调是奉献和创造”。炎帝神农氏这种以民为本、舍己为公的精神,铸就了中华民族民为邦本、天下为公的文化基因,成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的源头活水,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
  岁月更迭,时光流转,随州作为炎帝神农故里,始终将炎帝精神铭记于心,深挖炎帝精神的时代价值,将担当奉献融入城市发展基因,以“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为实践导向,在产业发展、城乡建设、民生改善等诸多领域,书写着一份份温暖人心的新时代“民生答卷”。
  随州将炎帝精神写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中,坚持发展成果人民共享,全力打造惠民利民利益链。作为“中国专汽之都”,全国每十辆专汽就有一辆“随州造”,随州四分之一的家庭都与专汽相关联,产业工人10万人,50多年来积淀的专汽文化,深深烙印在随州人民心中。作为“中国香菇之乡”,随州香菇产业惠及30余万人口,“一年种菇建新房,二年种菇娶新娘,三年种菇奔小康”这句广为流传的民谚,生动诠释了产业富民的真谛。文旅产业蓬勃发展,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民生红利,将产业优势转化为富民动能。
  在城乡环境改善方面,随州积极践行共享发展理念,将炎帝精神融入到每一个细微之处,努力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开展“清洁家园”行动,从日常保洁维护、村居环境治理、市容村貌提档、生态环境改善等多个方面入手,打造小而精、小而美、小而特的“随城印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白云湖“一湖两岸”功能提升、迎宾大道改造提升工程、农文旅融合发展“一号公路”等一批重点项目,让城乡环境焕然一新,让百姓在整洁优美的环境中真切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在民生领域,随州不断加大投入,推出一系列创新举措,让民生服务更有温度、更具实效,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在教育领域持续加大投入,着力解决“入学难”问题,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医疗保障上,构建“小病不出村、大病有保障”的医疗服务网络,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医疗服务,切实减轻百姓的就医负担。就业创业方面,通过“创业孵化基地+租金补贴+贷款支持”的组合拳,持续优化服务,提升就业创业质量,让每一个有梦想、有能力的人都能在随州这片土地上实现自己的价值。
  在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的过程中,随州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传承制度创新基因,提高为民服务质量。改革开放初期,探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诞生了“荆楚第一包”。本世纪初,探索村级“两票制”选举和“两会制”决策,成为基层民主政治的一大创举。“逢四说事”的基层矛盾化解机制,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记在心上。这些创新举措,把人民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人民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打造了治理现代化的“随州样板”。
  从炎帝神农“为民造福”的远古实践,到随州“共享发展”的现代探索,跨越五千年的精神火炬始终照亮随州的前行之路。我们要继续以炎帝精神为指引,厚植为民情怀,彰显民生温度,在高质量发展中书写争先进位的新篇章,让“发展成果人民共享”的理念在炎帝故里这片土地上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