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吴店镇:小花菇撑起“致富伞”
  • 发布时间:2024-03-20 09:01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管理员
  • 审核:黄振忠
打印

3月15日,广水市吴店镇东门楼社区,湖北红仓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香菇种植园,一排排立体栽培架上,菌棒整齐排列。花菇们撑起褐色“小花伞”,个大朵圆、长势喜人。凑近细闻,菇香袭人。
  “你看,这个菇上的花纹都长开了,形状饱满圆润,在市场上能卖到50元一斤。”红仓丰公司董事长潘晓枫手捧菌棒,笑得合不拢嘴。
  潘晓枫是曾都区人。2015年,他随公司到吴店镇开发光伏发电项目。四年后,承包千余亩土地转行种黄桃。受疫情影响,成效不明显。
  “我在吴店镇工作多年,对吴店感情很深,总想在这里干一番事业。”潘晓枫不想放弃,多方调研寻找新项目,最终瞄准了香菇产业。
  吴店镇是广水市香菇种植重镇,香菇种植历史达40余年。全镇地处北亚热带季风气候,相对空气湿度高、年无霜期长、昼夜温差大,十分适宜香菇生长。
  彼时,吴店镇也在“苦恼”——全镇素有“食用菌之乡”的美誉,村民个个是种植能手,但都是农户零散种植,成本高、产量低、利润薄,“缺龙头企业带动”。
  双方一拍即合。2022年10月,吴店镇级合作公司——广水市三色生态产业有限公司与红仓丰签订协议,共同打造现代化科技智慧农业香菇种植园。项目总投资4000余万元,占地100余亩,预计年产香菇200万袋。
  同时,红仓丰与东河村、王子店村、东门楼社区、中心社区4个村级合作公司达成合作。4个村级合作公司或投资购买香菇大棚,由红仓丰提供生产、管理、销售等“一条龙”服务;或提供园区建设土地、获取土地租金;或提供原材料、劳务派遣服务等。多方携手,共同推动吴店镇香菇产业发展壮大。
  2022年11月,香菇种植园破土动工。次年9月,正式试产。
  原料搅拌、机械制棒、高温灭菌、强冷降温、自动点菌……步入红仓丰标准化车间,4台自动装袋机一字排开,全力运转,2名工人正有序工作。
  “我们采用机器自动化制棒,工人任务非常简单,只需将传送带上的菌棒整齐码放到不锈钢灭菌架上即可。”潘晓枫说,“一条自动化制棒生产线一天能生产菌棒3万棒,仅需2名工人,同样数量,人工制棒得要15人左右。”
  潘晓枫介绍,种植园建有70个电动智能种植大棚、生产制棒标准化车间、高标准净化无菌车间、养菌大棚、全自动接种车间、保鲜冷库等,各类设施一应俱全,可实现香菇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全链条生产。
  “生产出来的香菇,我们会进行分级分类筛选,共四个等级。品相极好的花菇市场价可达到50元每斤,次之可售40元每斤,以此类推,每个层级差价为10元每斤。”潘晓枫说,得益于优越的自然环境和良好的生产管理,园区生产的香菇品质上佳,吸引了众多公司合作。
  “目前,我们已与吴店金丰、随县万佳等公司达成意向,由它们进行统一收购,出口日韩等国。”潘晓枫介绍,今年园区预计年产干香菇20万斤以上,年产值达800万元,利润300万元。
  产业发展红火,也带动了周边村民增收致富。潘晓枫介绍,目前种植园共有长期务工人员30余人,平均每人每月工资4000多元;高峰期时,150余人在园区打零工,每天人均工资130元。
  沈大国和妻子是东河村人。老两口年过五旬,儿子儿媳们都在外务工,两人在家照顾孙子上学。闲来无事,时常打打麻将。种植园成立后,老两口来园区务工,负责接种、搬袋等。一年下来,老两口年收入近4万元。“有事干、有钱赚,谁不高兴呢!”沈大国笑道。
  吴店镇人大主席段功伟介绍,在红仓丰等企业的带领下,吴店镇香菇木耳产量实现了质的飞跃,由过去600多万棒(袋)增至800至1000万棒(袋)。今年,东河村、王子店村、双乡村将向红仓丰分别追加投资300万元、200万元、100万元,共同助力吴店香菇产业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