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此心安处,即是吾乡” ——真情实意留住外来教师的“小林温暖”
  • 发布时间:2024-02-21 10:49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管理员
  • 审核:李发兵
打印

从2012年开始,随县每年面向全国招聘教师,化解基层师资紧缺问题。
    如今,随县共有随州籍贯外教师367名,分布在基层教育岗位,成为支撑随县教育事业发展的生力军。
    外地教师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他们如何融入新环境?能否扎根基层、安心工作?近日,记者来到距离县城最远的小林镇进行探访。
    “一盘水饺,至今难忘”
    2012年秋,师范大学毕业的周磊入围随县首批面向全国招聘的教师名单,从470公里外的陕西商洛来到小林镇,在乡村学校开启从教生涯。
    “刚来时,一切都是陌生的,心里忐忑不安。”周磊当初性格内向,沉默寡言,对未来的工作和生活,心中一片茫然。
    入职第一天,学校安排了宿舍,配齐了煤气灶、电饭锅等必要生活用品,“一颗漂泊的心暂时安顿下来”。
    当年,小林镇针对外来教师开展“青蓝工程、师徒结对”活动,老教师结对帮助新教师,熊义国老师成为周磊的“师傅”。
    “一盘水饺,带我融入新环境,让我至今难忘。”周磊回忆,“那天熊老师敲门送来一盘水饺,说陕西人习惯吃面食,怕我吃不惯米饭。”
    此后,周磊成为熊老师家的常客,每顿都有他爱吃的面食,家的温暖让他性格变得开朗。
    转眼10余年,周磊在小林镇结婚安家,成为学校的骨干教师,参加市级中考命题,2019年成为湖北省初中道德与法治名师工作室成员。
    “校长让宿舍,温暖一家人”
    2022年秋,陈标、宋丽玲夫妻顺利通过招聘考试,一并入职小林镇。
    按照既定选岗程序,这对夫妻被分配到两所学校任教。他们还有两个孩子,一家人的生活很不方便。
    中心学校校长助理王先斌了解情况后当机立断:“好好一个家,不能被拆了!”随后安排他们一起在祝林小学工作。
    新问题又来了,该校教师宿舍紧张。“只一间房,如何住下四口人?”正当宋丽玲眉头紧锁时,校长杨传旺开口了:“把我的宿舍让出来,那有一间半,分三个小房间,虽然不宽敞,应该住得下。”
    一家四口,住进简单装修的新宿舍,看着孩子开心的笑容,宋丽玲的心情难以平复:“校长让宿舍,温暖一家人。心安之处是家乡,这里就是我们扎根的热土。”
    “夫妻档”是“最优解”
    十年间,小林镇新增外来教师52名,其中来自省外教师17名、省内其他地市州教师35名,占全镇教师总数四分之一。
    针对“如何把人留住”问题,小林镇落实关心关爱系列举措,外来教师一入职,就有校委会干部包保,一揽子解决各种问题,帮助他们迅速适应环境、安心工作。
    不仅如此,该镇着眼长远,节假日组织聚会、野炊、骑行、红色教育等活动,增加交流、增进感情,为解决婚姻大事创造条件。
    两年间,来自恩施的夏承鼎、肖亚相识相爱。“过完春节,正月初九结婚。”夏承鼎说,他们在小林镇找到事业、找到爱情、找到满满幸福和归宿。
    近年来,18名外来教师在小林镇结婚安家,来自河南的钮然、来自荆州的王婷都生下二孩,来自荆州的龚文喜得贵子……
    “要把人留住,‘夫妻档’是‘最优解’。”小林镇党委书记宫英堂说,“坚持以人为本,尽最大努力优化服务,为小林镇教育发展、社会发展提供生生不息的动力源泉。”
    1月25日,小林镇中心学校“2024年外来教师座谈会”隆重举行,大家话心声、送祝愿、表演歌舞、集体朗诵,随县教育局干部深情寄语……动人心扉的“小林温暖”,装进52名教师的返乡行囊,播撒四面八方。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