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2023年市人大常委会工作回眸—— 用心用情用力书写履职为民答卷
  • 发布时间:2024-01-08 09:03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黄振忠
  • 审核:李发兵
打印


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召开。

市人大常委会组织视察市五届人大二次会议建议办理情况。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夏卫东调研督导代表行动,联系走访基层人大代表。

随县高城镇组织人大代表视察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为和美乡村建设建言献策。
 

 制定、颁行法规2部,听取审议报告26个,开展调研、视察、执法检查35次,作出决议决定14项,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40人次,督办议案建议86件。
  一组组数字,与发展相通、与民生相连,是市人大常委会用心用情用力书写的履职为民答卷。
  2023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依法履职尽责、务实重行担当,立法、监督、代表等各方面工作和自身建设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实践中焕发勃勃生机,为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作出了积极贡献。 
 

实行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
  监督有力度有温度

  随州日报全媒记者 陈云
  监督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聚焦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和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统筹运用审议报告、执法检查、集中视察、专题调研等多种方式,实施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把审议督办、整改反馈、跟踪问效链条拧得更紧实,确保监督有力度、有温度。
  把促进经济稳增长作为监督重点。年中到发改部门调研了解全市各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加强分析研究和跟踪监督;听取和审议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深入重大项目建设一线了解项目实施;听取专汽、文旅、新能源等产业发展情况的报告,持续跟踪督办审议意见落实……紧扣市委决策部署,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形势,以监督实效助力全市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2023年,市人大常委会首次听取审议市监委优化营商环境监察监督专项工作报告,推动打造法治化便利化市场化营商环境“新高地”。
  我市奋力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着力打造形神兼备的花园城市。市人大常委会依法审查批准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推动以功能布局优化塑造市域空间新格局;深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现场调研,听取审议《随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贯彻实施报告,进一步促进社会文明习惯养成、城市发展“软环境”提升……靶向发力监督,助力全面提升随州城市品质内涵。
  监督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纵深推进。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一法一办法”执法检查,聚焦农村公路县镇村三级“路长制”、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等开展专题调研,听取农业农村工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等报告……找准着力点和切入点依法监督,倾力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高度关注民生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回应群众关切,让监督有温度。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围绕学前教育、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食品安全法和退役军人保障法贯彻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能力等开展监督,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
  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关系全市人民身体健康。2023年4月中旬,市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市人大代表到市妇幼保健院新院、市中医医院新院、曾都区何店镇桂华村卫生室等实地调研,听取和审议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补短板情况报告,督促在人才队伍建设、医疗服务、政策支持上持续发力;11月,又专题调研全市公共卫生体系补短板重点项目建设和投用情况……持续监督,推动优化医疗服务供给和配置均衡,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就医便利性和健康满意度。
  调研时,采用点面结合、明察暗访等方式,注重找准问题;审议时,注重析事明理,既讲成绩,又指出问题、分析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交办时,注重提好对策,跟踪督办审议意见或工作建议落实,促进“一府一委两院”改进工作;督办时,注重延伸监督链条,抓紧抓实问题整改“后半篇文章”……寓支持于监督中,以高质量监督护航高质量发展。 
  

持续加强自身建设——
  夯基提能勇担当

  随州日报全媒记者 包东流 刘馨怡
  2023年,市人大常委会坚持赶考初心、严实标准,以自我革命精神推进“四个机关”建设,自身建设得到全面加强,干部活力充分彰显、工作效能持续提升。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2023年11月22日,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夏卫东讲授主题教育专题党课,为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全体党员干部深刻阐释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主要内容和理论精髓、时代特征和重大意义、实践要求和使命任务。这次专题党课,是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揽和指导人大工作,深入扎实推进主题教育,持续强化理论武装的一个缩影。
  市人大常委会认真贯彻落实“第一议题”制度,用好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人民学习”智慧教室等平台,集中深学党的二十大精神、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扎实开展主题教育,把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建章立制等贯通起来,主任会议成员带头交流研讨,讲授专题党课7次,下基层形成调研报告8篇,推动包联村103户村民自来水水费下降一半、打通包联社区142户居民不动产办证堵点等,解决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加强制度建设是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的重要保障。市人大常委会坚持守正创新,认真梳理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人大工作和建设系列文件贯彻情况,形成落实清单和分析报告,对照弱项补齐短板。以改革激发动能,首次邀请11名公民旁听常委会会议,让人民群众走进人大、感受人大;进一步改进常委会会议组织方式,细化审议分组、优化日程安排,使审议讨论更深入、意见表达更充分;审议意见落实情况由相关专(工)委会审后提交常委会会议再审议,延伸监督链条、形成监督闭环。以机制规范作为,按照总结、继承、完善、提高原则,制定修订常委会工作制度、机关管理制度41项,分别汇编成册,用制度管权、按程序办事成为习惯。
  过硬的作风产生战斗力、创造力、凝聚力,是干事创业的“基石”。市人大常委会持续强化作风建设,促进人大工作提质增效。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扎实开展“四强四促”活动,探索打造“党建+依法履职”等特色品牌。强化工作能力建设,举办年轻干部专题读书班,细悟笃行党的创新理论;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组织党员干部积极参与“百千万”等活动。巩固良好政治生态,支持派驻纪检监察组开展工作,机关全面开展政治生态承诺践诺行动,全力配合市委巡察,自觉接受“政治体检”。
  “‘四个机关’是新时代加强人大工作和建设的新定位、新抓手,是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题中之义和必然要求。我们将持续对标调校,一以贯之开拓奋进,真正打造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模范机关,在新的征程上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随州篇章作出更大贡献。”市人大常委会主要负责同志表示。 
 

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
  保善治 促发展 惠民生

  随州日报全媒记者 陈云 刘馨怡
  “所有的建设施工都要避开大银杏树,施工区域内的小银杏树一律移栽,确保不因项目减少一棵银杏树。依法办事,也是为景区长远发展考虑。”2023年12月29日,在提档建设中的千年银杏谷景区,曾都区洛阳镇副镇长陈攀说。按照《随州市古银杏树保护条例》,洛阳镇、建设方、施工方在项目推进中格外注重保护景区的银杏树资源。
  为“一棵树”立一部法,《随州市古银杏树保护条例》是全国首个专门针对古银杏树保护的地方性法规。2022年底,该条例经市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根据《湖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立法条例》,设区的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须报省人大常委会批准后才能施行。2023年开年后,市人大常委会认真准备报批相关资料,详尽解答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审议时的提问。2023年3月29日,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全票批准该条例。
  2023年4月27日,市人大常委会召开《随州市古银杏树保护条例》新闻发布会,深入阐释、全面宣传。7月1日,该条例正式施行。古银杏树不单是宝贵的生物资源,也是重要的乡村旅游资源、随州人的乡愁寄托。以法的力量守护“一棵树”,推进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促进和美乡村建设。
  市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聚焦改革发展所需、人民群众所盼,突出务实管用、急用先行,注重小切口、小快灵立法,增强立法的针对性、时效性、可操作性,探索形成富有随州特色、随州智慧的立法成果。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为立好《随州市矿山生态修复条例》,市人大常委会坚持提前、主动介入法规草案起草工作,从架构设计、内容安排、解决问题对策和贯彻上位法具体措施等方面加强指导。同时,严把草案一审稿合法性审核关,从权利与义务、行政审批、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设置方面逐条审查、修改完善。
  把全过程人民民主贯穿立法全过程。新设10个基层立法联系点,创新“基层立法联系点+代表联络站”互融模式,听民意、汇民智,使立法过程成为扩大人民参与、接受人民监督的生动实践,确保每一部法规都立得住、行得通、真管用。
  在《随州市矿山生态修复条例》立法过程中,市人大常委会广泛听取人大代表、人民群众、专家学者等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通过随州日报、市人大常委会官网、随州人大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公开征求意见建议。同时,扎实开展立法调研,深入县市区8个镇街15处现场调研,通过看现场、听汇报、座谈交流等方式,收集、反馈意见建议500余条。
  汇集各方智慧,一次次座谈调研、一次次审议、一次次论证、一次次修改完善,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随州市矿山生态修复条例》,推动建立“全链条”生态修复管理制度,从“一座山”发力扛起筑牢鄂北生态屏障的责任使命。
  严把立项关,在广泛征求意见建议、面对面协调对接、评估论证的基础上,市人大常委会筛选《随州市府澴河保护条例》《随州市住宅小区物业服务和管理条例》作为2024年度立法计划建议审议项目,《随州市城市绿地保护条例》《随州市徐家河国家湿地公园保护条例》作为立法调研项目,确保立法工作服务发展大局、顺应时代要求、反映人民意愿,切实增强立法的统筹性、针对性、前瞻性。
  立良法,保善治,促发展,惠民生。市人大常委会将始终坚持立法引领、崇法善治,因时因需开展地方立法,全面优化法规制度供给,为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充分发挥代表作用——
  代表行动见成效 议案建议办理高质量

  随州日报全媒记者 陈云
  随县安居镇第四代表小组多次组织泡泡青种销代表座谈,谋划做大做强;广水市武胜关镇代表反映,“107国道河南信阳段改造期间禁止大型货车通行,过往的司机意见很大”,广水市人大常委会跨省协调;曾都区长盛大厦业主向代表反映某酒吧噪音扰民,区人大常委会交办督办后最终拆除酒吧……2023年,全市代表行动共督促办结意见建议1188件。
  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来自人民、植根人民、密切联系群众的特点优势,2023年,我市坚持三级人大协同联动、五级代表全员参与,围绕“巩固家站建设·聚力共同缔造”主题,纵深推进代表行动。
  建好、管好、用好代表之家、代表联络站,搭好代表依法履职的平台和窗口。着力贴近群众,全市共建设代表之家48处、代表联络站231处,其中特色、示范家站57个。建立健全专(工)委对口联系等机制,通过选民接待、代表述职等方式,引导代表“进家入站”,规范化管理、常态化用好家站。
  以小切口融入大主题,围绕党委中心工作,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各地代表行动因地制宜选题。一年来,代表们纷纷走进田间地头、深入基层一线,通过“清风夜话”“板凳会”“庭院会”等载体,重点围绕民生保障、房前屋后、大街小巷三个“七件事”,推动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激发群众参与共同缔造的积极性、主动性,把大量建议办理在镇村、大量问题化解在源头,第一时间回应群众所想、解决群众所盼,推进代表行动见行见效。
  提出议案建议,是人大代表依法履职的重要形式。2023年,市人大代表聚焦经济社会发展热点,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围绕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城乡融合、营商环境和民生保障等建言献策。修订代表议案处理办法和建议办理规定,全面推进“预交办”“三见面”“督办月”“双满意”“回头看”五项机制落地落实,及时制定议案建议督办方案,主任会议成员选取事关大局、群众关心的建议领衔督办,推进代表议案建议高质量办理。
  抓议案督办。市五届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随城山森林公园保护管理的议案》。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及时听取办理方案汇报,要求“多做减法、少做加法,尊重自然性、体现野趣性”,推动政府组建工作专班,细化责任分解。目前,随城山森林公园修建性详细规划已原则通过市规委会审议。市人大常委会将持续跟踪,推动按照时间节点,真正打造“都市山水客厅·森系生活地标”。
  组织上门督办和集中视察。把“关于进一步优化我市营商环境的建议”等8件建议列入常委会主任会议成员领衔督办的重点建议,采取上门调研、座谈走访、实地考察等方式对口联系督办。7月份“督办月”活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各专(工)委邀请代表参与,对口集中督办议案建议,并将督办发现的问题以书面形式反馈给市政府办公室和承办单位,进一步督促问题解决。12月,结合建议办理,首次组织代表约见国家机关负责人。年末,集中视察并听取审议办理情况报告。
  胡继成代表提出《关于随县香菇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的建议》,目前随县香菇产业园已建成投用,推动香菇产业链式发展;王文虎代表提出《关于随州应以“中华炎黄城”为城乡融合示范的建议》,我市将炎帝文化、曾随文化融入花园城市建设,加快推进擂鼓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草甸子历史文化街区等项目;王强代表提出《关于加快老旧小区改造的建议》,2023年全市投资近2亿元改造老旧小区160个,改善了居民的居住环境……目前,市五届人大二次会议及闭会期间代表提出的84件建议全部办结,推动解决了一批发展难题、群众愁盼。
  充分发挥代表作用,推动代表行动见成效、议案建议办理高质量,见证全过程人民民主生动的随州实践。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