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一个香菇种植户的增收台账
  • 发布时间:2024-07-11 11:17
  • 信息来源:随州市珍稀食用菌学会
  • 编辑:杨文明
  • 审核:杨文明
打印

26个食用菌菌种,点种香菇100万袋,年收入1000多万元;开展菌种研究与制种,年销售200多万斤菌种收入300 多万元,总收入超1300万元——这是随县塔儿山菌业种植专业合作社李金国、李胜父子去年的账。

李金国指尖带泥、布满老茧的双手裂着血口,令人心痛不已。翻开他们的增收台账,密密麻麻的数字背后,既有苦干实干的韧性,也有开拓创新的胆魄。借助优惠政策支持,发挥本地资源优势,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端起了“数智碗”,吃上了“菌种饭”,发起了“旅游财”。

转换思路 数智种菇天地宽

随县位于鄂西北,地处淮河、长江流域的交汇地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有霜期短,适宜香菇种植,是著名的中国香菇、花菇之乡。顺着随殷公路登上山腰,就到了李金国、李胜的香菇数智化工厂,菇架上整齐地排列着菇袋,李金国天刚蒙蒙亮就在工厂忙碌。这是他的大学生儿子李胜,挂靠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投资1600万元兴建的数字香菇种植工厂,李胜通过手机物联网,对大棚掀膜、控温、除湿、通风、增氧。他介绍说,过去这类活需要37人操作,如今2人就够了。而且一年可产3一4茬菇,菇的安全、产量、质量都有保障,大大减少了种菇风险,减轻了种菇劳动强度,降低了种菇成本,提高了种菇效益,让他们端起了“数智碗”。

科技赋能做优菌“芯片”文章

食用菌的“芯片”是菌种,塔儿山菌业种植专业合作社,一改靠勤劳、苦干、实干、运气种菇,坚信科技就是生产力,主动与武汉高校、科研院所对接,每年承接16个左右原菌种和从企业引进的十几个良种试验、试种、选育、选种,经过2一3年定型后,择优大面积推广,让菇农用上放心种。宜昌木郎坪镇食用菌总经理徐传龄是合作社菌种购销大户,当问起他为什么舍近求远来这里买菌种时,他坦然一笑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用这里的菌种6年了,相比之下,菌种产的菇,质量优、产量高、品相好、卖的贵、不愁销。据了解,远在重庆、河南、安徽等地的菇民都在这里有菌种订购合同,年销售菌种200余万斤,收入300多万元,让600多菇农买的放心,用的舒心,收入开心。为解决千家万户点种污染风险,他们应用科技手段灭菌、点种,年为菇农提供400多万袋标准菇袋,既为菇农省去了备料、粉料、装袋、灭菌、点种的烦脑,还省心,省力、省工、省钱、省资源,让合作社吃上了“菌种饭”。

利用资源   搭上旅游早班车

随县是天然的香菇种植地。多年来,随县先后投巨资,修建了通往香菇数智化工厂路,为菇农提供资金支持,规划建设集观光、采摘、休闲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农业生态景区香菇园,李胜也顺势把自家的数智菇工厂变成了采摘园,电子称计重,二维码付费。如此同时,他们把心思花在扩大菌种数量,菌袋的精细化管理上:从菇料的质量、菇袋的长度、重量、菌种的品质、养菌的效果、补水的标准、菇朵计划生育……通过控产降低香菇生长密度,实行优生优育,最终生产出新质香菇。投放市场后,因花菇、品相、大小、形状、口感独特,备受消费者青睐,一些外地游客慕名而来。可不久后,他们发现品种单一,不能满足游客需求,借助大专院校力量,研究出春栽和秋栽新品种,实现四季出菇,满足了游客的需求。品种多了,景美了,前来采摘的游客更多了。在旅游旺季,李胜的数智化香菇工厂经常接待游客和客户,虽然每天产菇5吨多,仍然供不应求。让他们发起了“旅游财”。

父子俩兴办的菇产业如日中天,红红火火。获得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被评为“随州市种菇能手”、“随县香菇大王”等荣誉称号。李胜因此当选县政协委员、县食用菌协会副会长。(通讯员刘毓 石守京)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