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一朵菇的华丽“绽放” ——“菇乡”三里岗香菇产业的发展嬗变
  • 发布时间:2023-09-28 10:52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杨文明
  • 审核:杨文明
打印


    随州是“中国香菇之乡”。
   随县三里岗镇是“全国现代香菇产业发源地”。
  1978年,华中农业大学教授杨新美在三里岗镇杨家棚村试种椴木香菇成功,点燃了香菇产业的“星星之火”。
  经过40多年发展,随州香菇产业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成为随州特色产业、创汇产业、富民产业。
  新时代新征程,因香菇而兴的“菇乡”三里岗镇,认真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不断延链补链强链,引领香菇产业提档升级、转型升级,走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创新发展 科技赋能促提质增效
  三里岗镇吉祥寺村是该镇香菇产业核心村。记者近日走进该村,只见整个村子青山绵延、碧水环绕,一座座现代化、标准化的香菇大棚掩映在青山绿水之间,排列整齐,气势壮观。这里是品源、裕国等众多香菇企业的标准化种植基地和原料来源地。
  长久菌业公司的现代化香菇栽培示范基地十分惹眼,基地占地30亩,40个智能化大棚依托农业物联网实现自动化控制。“这个电子显示屏可以实时显示菇棚内的温度、湿度、光照等,遮阳、采光、喷水都可一键操作,自动控制。”在基地控制室,技术员杨思成介绍说,“一键掌控”百万菌棒,变过去的“人海战术”为如今的“智海弄潮”,标准化、智能化生产推动了香菇产业的提质增效。
  在三里岗镇,科技创新贯穿于“一朵菇”的全生命周期。
  菌种是香菇产业的“芯片”,直接决定着香菇的品质。位于三里岗镇的长久菌业公司与科研院所合作,研发出“久香401”等优良菌种,实现了随州自主研发香菇品种“零”的突破,为香菇品质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撑。该公司董事长龚长久介绍,公司已有300余个食用菌种质资源菌株,可日产菌种6万袋,年推广栽培香菇8000万袋以上。
  传统香菇种植高度依赖人力,靠天收、凭经验,特别是制棒工艺流程长,投工投劳大,风险难控。近年来,三里岗镇积极引进菌棒工厂化生产、数字化菇棚等先进模式,以龙头企业、合作社为重点,大力推进香菇现代化、标准化、智能化、规模化生产。
  在位于三里岗镇的森瑞农业的制棒工厂,记者看到,上料、装袋、封装全程自动化。该公司还建成现代化养菌车间,实现温、湿、氧智能控制。公司负责人蔡述洪说:“从配料、制棒,到灭菌、冷却、接种、养菌,这些流程可全部在工厂完成,农户购买菌棒后,只需管理出菇。既从生产源头保障香菇品质,又大大降低劳动强度和种植风险。”
  香菇产品从初加工向深加工延伸。从三里岗走出并发展壮大的品源公司,开发的香菇酱销售红火。而在三里岗镇,一些“孵化”性企业也纷纷开发香菇调味品、香菇“辣条”等即食品、保健品,推动香菇产业加快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该镇红阳公司研发的香菇调味品投放东南亚市场后,备受消费者青睐。公司总经理杨天富说,今年出口创汇有望达到5000万美元。
  科技创新、智慧赋能,提升价值链、点燃新引擎,推动三里岗香菇产业向“高技术”“高效率”“高品质”“高附加值”迈进。
  协调发展 城乡融合延产业链条
  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进城乡融合、产业融合,三里岗镇以香菇产业为牵引,不断延链、补链、强链,走出了一条城乡融合、协调发展之路。
  镇东,安达物流两座保鲜库总面积1.5万立方米,可储存50多万公斤香菇。旺季时,每天早上几百吨鲜菇从这里发往全国各地,2个多小时到达武汉,10多个小时到达广州、深圳等地,冷链物流“冰箱”让原产地的“鲜”香菇直达城市市民的餐桌。
  镇南,裕国菇业、品源现代的香菇种植基地“双星”闪耀,这里的香菇被源源不断送往工厂进行深加工,生产的香菇酱、香菇脆等产品,成为国内外市场的抢手货。
  镇西,规划建设香菇文化体验馆,集研学科普、观光采摘集于一体,让香菇产业与休闲旅游、文化教育、健康养生等领域碰撞出新的火花。
  镇北,是香菇企业孵化园,一批年出口千万美元以上的香菇企业如红阳、元丰、森瑞、鸿强等正在这里孵化、壮大。
  镇中,是中南五省最大的香菇交易市场,年交易额达30亿元。
  一朵香菇带活一座小镇。目前,三里岗已经形成集菌种繁育、标准化种植、精深加工、机械制造、科技研发、商贸物流、技术服务等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有大小香菇生产经营企业100余家,其中,规上企业12家。该镇采取“龙头企业+乡村合作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推动香菇产业转型升级,带动村民增收致富,促进了一二三产业加快融合,镇村面貌焕然一新。
  绿色发展 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
  炎帝故里,“菇”香天下。
  随州,地处北纬31度的香菇黄金生长区,适宜的气候条件和丰富的林木资源,造就了优质香菇生长的理想环境。而三里岗镇地处大洪山北麓,森林覆盖率达73%,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生产期长,是香菇生长的沃土。特别是所产花菇花纹如刻、肉质醇厚、香味浓郁、颜色洁白,是菇中上品。
  近几年来,三里岗镇主打“生态牌”“绿色牌”“有机牌”,加强森林资源保护,推进香菇生产工厂化、标准化、智能化,做足了香菇的“绿色”文章,实现了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
  眼下正是秋栽香菇养菌的时节。在三里岗镇吉祥寺村2组的香菇大棚内,菇农代泽忠正通过喷淋给大棚降温,确保菌棒能在适宜的温度养菌。谈起香菇产业的绿色发展,有多年种菇经验的他深有感触地说,早期香菇种植以椴木为主,需要消耗大量的栎木资料,一度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为保护生态环境,后来由椴木栽培改为袋料种植,杂木屑、玉米棒、麸皮等成为香菇棒主要原料。
  “现在菇农的生态环保意识很强,对山林资源实行间伐和补植,还从外面购买部分原料,使得山林长青、永续发展。”诚如其言,记者行走三里岗镇,只见青山环绕、植被丰茂,与一座座香菇大棚相映成趣,呈现出生态与发展的双赢局面。
  自2018年开始,三里岗镇大力推广“集中制棒、分散出菇”模式,香菇种植走上绿色化、标准化、集约化之路。市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鲁建说:“集中制棒,规模化、标准化种植,节约了林木资源,提升了香菇品质。”
  目前,三里岗镇建有香菇生产基地38个,种植香菇2300万棒,年经销干香菇8500吨,年市场交易量超过6万吨。高峰时种植规模突破8000万菇棒,香菇出口创汇3.2亿美元。该镇多年斩获全国乡镇出口创汇桂冠,成为国家“万吨食用菌标准化示范镇”,湖北省首批“新农村建设示范镇”、湖北省“生态乡镇”、随州市“十强乡镇”等。下一步,该镇将奋力打造全省乃至全国数智香菇示范区,以生态优势为依托推动香菇绿色标准化生产,建设绿色富硒香菇产业园。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三里岗镇深学笃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谱写了香菇产业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高品质答卷,实现生态保护与强镇富民的有机统一。
  开放发展 融“双循环”飘香海内外
  农产品产得好,更要卖得好。
  三里岗镇持续推动香菇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擦亮系列“金字”招牌,主动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
  品源、裕国公司是随州香菇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它们都是由三里岗走出来的企业家创办,都在三里岗建有香菇标准化生产基地。品源公司以三里岗出产的香菇为原料,生产的“菇的辣克”香菇酱俘获了众多食客的味蕾。该公司董事长罗圆介绍:“我们一方面积极借助各种展会走出去访客户、抢订单、拓市场;一方面练好内功,加速优工艺、提质量、强品牌,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今年1至6月,品源公司内销外贸双线飘红,共完成出口8.3亿元、内销1.15亿元,均实现90%以上的高速增长。
  裕国菇业通过美国食品安全FDA认证,近年来推出的即食香菇、香菇调料、香菇提取液、香菇饮品等8大系列、近100种产品,近3年累计出口超6亿美元。
  三里岗镇现有10家具有自营出口资质的香菇生产企业,年出口额均超过千万美元,培育出“大洪山”“楚风”“财牌”“银兆”“永光”等一批香菇品牌,并获国家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认证。“大洪山”“三里岗”等商标成功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注册,销售持续走俏。
  从干香菇到系列精深加工产品,三里岗香菇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朋友圈”不断扩大,产品走向40余个国家和地区。
  共享发展 联农带农走共富之路
  小小香菇,一头连着“菜篮子”,一头鼓着“钱袋子”。三里岗镇精耕“一朵菇”,不断探寻联农带农的“共富”密码。
  “一年种菇建新房,二年种菇娶新娘,三年种菇存银行,四年种菇奔小康。”这句广为流传的话,是三里岗菇农的真实写照。正是靠着香菇产业,该镇从曾经偏远的穷乡镇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镇。新时代新形势,该镇不断探索“龙头企业+乡村合作公司(合作社)+农户”等经营模式,走出了一条联农带农的共富之路。
  裕国菇业是三里岗走出的食用菌行业领军企业。2021年,该公司牵手吉祥寺村成立乡村合作公司——随县集香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共建数字化、智能化、工厂化香菇种植基地等。村集体占股60%、村民占股25%、裕国公司占股10%、镇合作公司占股5%。合作公司并以菇为媒、以菇为链,带领老百姓喜获租金、薪金、奖金、股金等“致富金”。
  村民邓卓印是乡村合作公司的原始股民,不仅可以领取公司分红,他被流转的3亩土地每年还可获得租金2400余元。在今年村上举办的香菇种植能手评比活动中,他获得第二名,公司奖励2000元。“去年以来,种了1万余袋香菇,估计纯收入能有12万元。”他说。
  “成立一年多,盈利80余万元。”吉祥寺村党支部书记张国勇介绍,在收益分配上,盈利资金的90%将按照持股比例分红,其余部分用于积分超市、激励评比等方面,充分凸显了联农带农富农的共富机制。
  “菇二代”正在成长为该镇香菇产业的主力军。菇农代泽忠的女儿代雨婷大学毕业后回乡接替父母种植香菇,她与同是“菇二代”的老公程正茂联合15个农户成立了正茂食用菌合作社,开始规模化、标准化种植香菇。目前,他们每年种植30万棒,可产干香菇7万斤左右。“年产值有200万元,纯收入大概130万元,我们计划三年内种到50万棒。”代雨婷信心满满。
  目前,在龙头企业、乡村合作公司和合作社的带动下,三里岗镇90%的农户从事香菇种植、加工、销售,90%的收入来源于香菇,香菇产业已经成为乡村振兴的特色产业,村民致富的主导产业。
  一朵菇的华丽“绽放”,激活了一个产业,富裕了一方百姓。三里岗镇党委书记沈晓鹏说:“我们将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用活用足我市香菇产业支持政策,以龙头企业引领延伸产业链,以科技创新提升价值链,以乡村合作公司(合作社)巩固利益链,推动香菇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奋力打造中国香菇第一镇。”
  一朵菇的“飘香”,从三里岗弥漫到全市,直至“傲娇”海内外……

(随州日报全媒记者 王董斌 刘诗诗 滕锐 通讯员 许为 石守京)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