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为了菇农的丰收——记湖北长久菌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龚长久
  • 发布时间:2023-09-13 09:18
  • 信息来源:随县三里岗镇
  • 编辑:杨文明
  • 审核:黄振忠
打印

为了菇农的丰收

——记湖北长久菌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龚长久

王磊 许为 石守京

浓眉大眼,言谈中透着憨厚,一聊起香菇就难掩激动,身体跟着前后摇摆……眼前这个汉子,就是跟香菇打了大半辈子交道的湖北长久菌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龚长久。

龚长久1967年11月出生,家住随县三里岗吉祥寺村,2003年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食用菌专业,高级工程师,现任湖北长久菌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同时担任中国食用菌协会理事、湖北省食用菌协会常务理事、《湖北菇业》编委、湖北省农技110专家、随州市政协委员、随州市工会委员、随州市农作物种子质量田间鉴定专家、随州市珍稀食用菌学会副会长、随县人大代表、随县政协委员。

不为改变个人命运而为改变乡亲生活

出生于随县农村的龚长久,记忆最深刻的就是小时候在农田里干活的场景:盛夏,小麦金黄。凌晨时分,孩子们跟着大人一同到麦田里,弯腰躬背,脸朝黄土,背朝天,手持镰刀,挥汗如雨,一茬茬地割着麦子,整个人累的一身汗水一身泥。“在我的家乡,一年一季麦一季稻,每逢收割最怕下雨,要抓紧时间抢收、抢插,经常夜以继日地劳动,简单吃点东西,又要开始第二天的劳作。”龚长久记忆犹新地说。

周而复始、日复一日的田间劳作,让龚长久深深感受到了其中的艰辛;那时,他就梦想有一天,开创一片新领域,把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

1985大学毕业时,.学校给他在城里安排了一份不错的工作,他毅然放弃繁华都市,扎根菇乡山镇 ,跟着华农大杨新美教授学习人工栽培段木香菇,当时有人劝他说,别人都是通过读书跳农门,而你却学成之后回农村,是不是脑壳里进水了?没有,我是农村娃,农民还在贫困线上挣扎,我想用我的知识,发展产业,惠及千家万户,帮助农民脱贫致富。

白手起家,从零做起。没有办公和实验条件,龚长久成竹在胸,先种植3万棒栎木香菇,从选料、打眼、点种、浇水、记录菌种参数等,都亲力亲为,成功探索出一套适合本地特点的香菇技术流程。栎木上长出菇朵儿后,引得乡亲们前来看稀奇,心里都痒痒的想种,龚长久介绍说,这就是我要达到的目的。技术无保留地传给乡们,出了问题我兜底。据统计,40多年来,他以自己种菇为基点,以菇廉文化为基石,进行试验、示范、推广,艰难探索,失败的损失自己承担,成功的喜悦大家分享,获得他的技术指导的有河南省桐柏县及周边的县、镇2000多户,种菇60多万棒,从不收村民的一分钱。种菇致富后,有58户在城里买了房子,购了轿车,培养出大学生47名。他感慨地说,我这么作既传播了香菇种植技术,更传播了菇廉文化,让菇农都能种菇致富,奔上现代化的新生活。村民杨闯爱学习,肯钻研,开始跟着种了1000棒,成功后,年年扩大种植规模,成为省内外知名的企业家,并先后无保留地将技术传递给很多村民,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成了菇廉文化的传播链。

发展香菇特色产业成败的关键在菌种

育种需要知识智慧,也需要汗水浇灌。走进龚长久的办公室,暖暖的深棕色是主色调。桌子上、窗台上都摆放着不同品种的菇朵,书柜里陈列着香菇样品做的手工拼图,有关香菇的各类书籍更随处可见。“我喜欢香菇,香菇是我生命的一部分。”龚长久说,他的微信昵称就叫“香菇大王”。

“农民的需求就是我研究的方向。”龚长久率领团队与华中农业大学、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建立长期科研合作关系,以菇廉文化为指引,以设施食用菌生产为载体,以菌种研究为突破口,顺应自然规律,算好生态账和经济账,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做好菌种研发大文章。

购进现代化科研设备,建现代化的菌种和菌包生产线、设施化培养室、标准化贮藏室、规范化析测实验室、现代化香菇示范基地,建起了“随州市三里岗食用菌科研中心”、“校企共建研发中心”和“院士专家工作站”。融合了菌物工厂、智慧农业、智能装备、育种加速等前沿技术,研发高质量菌种,实现从实验阶段到应用转化极为关键的一步。承担并完成了国家质检总局科技计划项目:“香菇对重金属镉的富集试验”、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香菇栽培新基质的开发试验”、湖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食用菌新型栽培基质开发与菌渣循环利用技术研究”、湖北省重大专项“食用菌精细栽培智能化装备研发与应用”、“香菇新品种试验、示范与推广”、“随州地区香菇栽培菌株杂交新组合的开发”、“香菇栽培菌株保藏方法以及特异分子标记的开发”等多个科研项目。他将自主研发和改良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灵芝高产栽培技术”、“天麻箱式高产栽培技术”、“香菇层架式日光温棚袋料栽培技术”、“食用菌无害化栽培技术”、“代料香菇标准化栽培技术”、“春栽香菇双棚栽培技术”、“花菇栽培技术”等各类食用菌技术义务推广,免费对菇农进行现场指导、电话咨询,不定期邀请华中农业大学专家教授对菇农进行培训。近二年来,已累计组织培训十多场次,免费发放各类技术资料一万余份,培训人数超过5000人次。用科学技术撬动了香菇产业的飞速发展。

脚踏实地负重前行打造香菇高质品牌

科研升级,培育香菇品牌名企,提高企业信誉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企业的品牌信誉非常重要,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既要有高标准,又要每一步都脚踏实地”。

湖北长久菌业有限公司,以食用菌高质量发展为突破口加强品牌建设。以恒心办恒业,以品质树品牌,把握发展机遇,打造出一批知名度高、美誉度强、影响力大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菌种品牌,成功注册的“久香”牌香菇、木耳、灵芝、天麻、平菇、茯苓等各类食用菌菌种,年推广种植食用菌8000多万袋,辐射带动1.5万余农户种植食用菌,促进农户增收近10亿元。其中自主研发选育出的香菇、黑木耳、灵芝等多个食用菌优良菌种,受到菇农的青睐和喜爱。

生产加科研,一企配一科研中心。“企业科研中心结合”这是龚长久又一创品牌密码,正迈向“升级版”。当年企业“出题”,科研中心“作答”;如今企业办有科研所,科技链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多向赋能。十年磨一剑。2009年,研发出具有高产、优质、多抗、广适、易制种等优良特性的。“久香秋7”、“秋香607”、“久香401”、“久香3号”、“申香1501”、“申香1504”“申香1513”等多个具有国家级自主知识产权的香菇新品种。其中与华中农业大学共同研发的两个香菇新品种“久香秋7”和“秋香607”通过了湖北省品种认定,开创了湖北省认定香菇品种的新纪元,实现了随州香菇新品种认定零的突破,弯道超越,并成功注册了“久香”商标。团队的辛勤付出得到了农民的认可,市场的垂青。

技术先行突破,应用随之破题,多个新品种投放市场,成为随州市唯一一家食用菌一级菌种生产供种资质企业,打造菌种行业领军科研中心。龚长久致力于促进食用菌科技进步,勇于科技创新,推进现代食用菌产业体系的健全,努力发挥先进企业、科研单位的载体作用,以帮助菇农科技致富、促进菇民增收为己任。对从事食用菌为创业的菇农朋友,热心提供技术指导和帮助,为建设富裕小康社会发挥了积极作用,使香菇产业成为当地富民、强村、兴镇的特色产业。去年,销往全国18个省的26个县(市)8000多万袋菌种,创历史之最,带动农民增收10亿元以上,惠及3万多人。

现可日产优良菌种6万袋、栽培菌包3万袋,专用冷藏箱里,一排排存放菌株的玻璃试管整齐码放,试管内有隐约可见白色的菌丝;已有300多个食用菌种质资源菌株,其中香菇菌株占三分之二。

用数智化种植香菇  锻造高质量新动能

当前,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全面开启,数字成为新的关键生产力。龚长久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加速渗透融合中,秉持菇廉文化,惠及千万百姓,壮大实体经济,全面提升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以创新集聚发展新高地、锻造高质量新动能、打造竞争新优势;以实施技术改造行动、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巩固提升全产业链优势;从引导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再到聚焦发展重点,集中力量推进香菇数智化转型,以大数据中心为基础,让数字赋能香菇生产、管理、储藏、加工、销售、流通等全流程,由种菇拼人力,到种菇靠科技,让广大菇民共享“数字红利”助力公司香菇产业行稳致远。

龚长久针对香菇高质发展“六靠”的短板,在短板补长,危中寻机中。投资700多万元,兴建数字化香菇栽培示范工厂,采用物联网AI智能控制系统,科研实验数据云,物联网接口、微信端接口和移动端app等组成的智慧农业系统,通过手机app或操作平台实现菇棚内光照、湿度、温度和通气增氧的自动化、智能化的控制,使百万袋香菇在适宜的环境里生长,每年可周转栽培3一4茬,提高效率2一3倍。不断产量多,质量好,市场俏,而且价格高,好菇不再论斤卖,而是论朵卖。大大缩减少了开支,降低了成本,百万袋香菇由原来37人管理,降到2人管理,减少工资开支 100多万元,安装了数字菇棒传送带,提高工效10倍多。采菇人100多个,年支付工资300多万元。

龚长久先后荣获“全国优秀农民工(国务院)”、“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湖北省科普先进工作者”、“湖北省农村实用拔尖人才”、“湖北省食用菌行业十大杰出中青年人才”、“湖北省食用菌行业突出贡献企业家”、“随州市农村科普带头人”、“随州市优秀科技工作者”、“随县第一轮县管拔尖人才”等荣誉,享受湖北省政府特殊津贴。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