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双向奔赴的“幸福密码” ——广水市以省级“双试点”引领基层治理新格局
  • 发布时间:2023-12-12 18:55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随州市生态环境局
  • 审核:李发兵
打印

从全省党建引领乡村治理试点县,到运用共同缔造理念和方法推进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试点单位,广水以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涌动无限生机。
  近年来,广水市以“双试点”建设为纽带,将“五共”理念融入产业发展与基层治理,做好共同缔造融合文章,坚持美丽线、治理线、富裕线“三线一体”,完成从“美好”向“幸福”的迭代升级。  
  细“治”入微解民忧
  “遇事主意大家拿、办法大家想、难题大家解;社区发动大家一起出资、出力、出点子……”7月28日,广水市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上,“百姓名嘴”侯美丽正在讲述应山街道前河社区变“我和你”为“我们”,变“要我做”为“一起做”,发动群众群策共谋的生动故事。
  前河社区针对无物业小区和散居片区,在成立党组织的基础上组建业委会,深化1个党组织+4个工作队的“1+4”管理模式,以休闲街公寓B区为精细化治理试点,探索城市无物业管理小区治理模式,让每位居民在潜移默化中成为社区治理“合伙人”。
  如何调动居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凝聚社区“向心力”?
  “社区党委充分调动业主积极性,争取乡贤能人、下沉单位、企业机构等多方资源,共筹措各类项目资金80万元。”前河社区党委书记熊伟介绍,居民主动参与美化、靓化庭院行动,筹资筹劳35万元,用于社区庭院健身、休闲基础设施建设。
  截至目前,休闲街公寓B区水污分流管网改造、路面刷黑、车位划线、绿植栽种等28项民生事项已全部完工,社区面貌焕然一新。
  “墙面粉刷了,道路平整了,还有漂亮的绿化带。”“现在社区活动空间足,车位也新增了不少,很便利。”……家门口的点滴变化,居民们赞不绝口。
  在盘活物业活动阵地的同时,前河社区整合资源,将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三至五楼改造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书法室、音乐室、共享书吧等场所,居民们自觉义务维护,幸福指数直线上升。 
  走进社区共享书吧,干净的书架上整齐排列着不同类目的书籍。宽大的阅读桌旁,“银发先锋”志愿者熊本考正在聚精会神地阅读。
  “我现在基本每天都要来这里待上一两个小时,看看书、充充电,顺便做些公共设施的日常维护工作。”熊本考说。  
  自2006年退休后,老党员熊本考回到社区,经常带头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在社区“一呼百应”,有着极高的知名度和感召力。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工作上可以退休,但党员的义务和责任永远不能退休,能带动更多邻居共同参与社区建设,我很光荣。”这是熊本考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群策群力觅“良方” 
  在马坪镇柏林村民俗广场,村党支部书记彭先翠和村民们围坐一团,共同商讨如何“救护”百年古柏树。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保护古柏,就是保护乡土文化代代传承”“无论如何,我们要想尽一切办法,不能让这棵古树倒下去”……村民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现场气氛热烈。
  古柏树是柏林村的象征。460余年树龄的古柏树因年代久远,倾斜严重,随时可能倾倒死亡。村民们商讨后决定,利用两根废弃电线杆支撑树木,并在电线杆涂上与树木相似的颜色保持美观,使濒临倒伏的古树拥有“第三只脚”,重获新生。
  古树重获新生正是柏林村民高效自治的缩影。“我们经常召开‘板凳会’,村里的事大家商量着办。”彭先翠介绍,柏林村逢事必议,路如何修、产业怎样发展、资金从何处来,都需要村民“出点子”。
  群众议事小阵地,基层自治大舞台。如何更好地凝聚群众,让村民共评共议、共谋发展?
  从“无形”到“有形”,柏林村“两委”有自己的思路:村民商议、村里出资、众人出力。柏林村先后对晏家湾、方家湾68户农房进行立面改造,栽植绿化带5000多平方米,同时修建环形步道、整治连环塘堰、刷黑村级公路……在共谋共建中,柏林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环境提升了,后续维护不能少,村民也要参与进来。”彭先翠说道,村美好环境理事会依托党员活动日,定期开展环境卫生户评比活动,将环境卫生责任细分到人,保证每家每户房前屋后干净整洁,遵守“环境整治”村规民约。
  环境美起来,口袋也要鼓起来。柏林村豆腐制作历史悠久,鼎盛时期,有一个湾58户村民家家户户做豆腐、卖豆腐。
  如何重振产业、发展乡村,成为“广场板凳会”亟待商讨的新议题。
  去年1月,柏林村成立乡村合作公司,租用、改造村民闲置房屋,购置烘干机、真空包装机等设备,成立豆腐作坊,同时加工各种豆制品,统一包装对外销售。
  得益于月光海景区的辐射效应,柏林村打造库区生态走廊·柏林村“豆腐湾”项目,着力为游客提供绿色健康食品和沉浸式乡愁体验。预计可提供就业岗位50个,带动村民人均年增收2000余元。
  “通过创办乡村合作公司能够集合党组织、村干部、村民等多方主体在生产运营事务上协商合作,在村庄治理事务上平等议事。”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部、中国农村研究院副教授黄振华说。 
  “积薪聚柴”产业兴
  游步小道干净平整、青瓦白墙错落有致……吴店镇楼子湾村的水光山色间,蕴含着乡村合作公司的“共富密码”。
  在乡村合作公司的带动下,楼子湾村建成800亩油茶、200亩优质桃基地,全村发展进入快车道。
  “自合作公司运营以来,村民不仅通过土地流转、技术入股获得收益,还能务工获得报酬,真正实现了共谋共管共享。”楼子湾村党支部书记雷先国说。
  昔日贫困村,如今遍地金,离不开能人返乡,增智添力。
  2021年10月,广水市吴店镇楼子湾村成立乡村合作公司——广水市楼子湾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推选返乡创业能人黄勇担任职业经理人,发展农村电商,同时纳入村级后备干部库。
  35岁的黄勇发挥所长,通过电商打开农特产品市场,将本地牛羊肉、云雾米、生姜等20余种特色农副产品线上售卖,解决了全镇农特产品销售问题。
  回故乡,建家乡。从深圳某上市公司销售总监,到如今成为乡村合作公司“致富合伙人”,黄勇与楼子湾村“双向奔赴”,带领楼子湾村实现年集体经济收入50余万元。
  打好“乡情”“乡韵”牌,变“孔雀东南飞”为“春暖燕归来”。如今,在黄勇的带动下,乡贤回乡创业蔚然成风。
  “村级集体经济越发展,村民收入增长越多、安全感越强,参与共同缔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也越强。”黄振华说。
  2021年3月,楼子湾村成立村民自治组织——乡村治理理事会,下设矛盾纠纷调解等4个小组,先后化解矛盾纠纷30余起,引导村民参与乡村自治、共谋发展。
  “理事会设立以来,村民有了更多参与村级事务的平台,能够充分为村级发展献策出力,真正实现从‘要我干’到‘我要干’的转变。”雷先国说。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