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王巍:大洪山区域是长江中游文明起源的一个重要地点
  • 发布时间:2023-06-17 10:41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罗皓月
  • 审核:罗皓月
打印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经过几代学者接续努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重大工程的研究成果,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
    6月13日,炎帝神农、曾随文化高端论坛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历史学部主任,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作了《长江中游地区的文明起源与形成》主旨演讲。他说,长江中游地区在同周边其他区域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距今5000年前后,长江中游史前文化构成早期中华文化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从多元起源到一体化伟大进程的深度参与和积极贡献者。
    一、环大洪山区域是长江中游文明起源的一个重要区域
    长江中游文明主要集中在两湖盆地、南阳盆地,两大盆地的中间便是大洪山。近些年,在大洪山南麓陆续发现了距今5000多年的屈家岭文化遗址、石家河文化遗址等,发掘了大型都城、诸多墓葬、大量陶器等,表明当时社会已经进入贫富分化、精神生活丰富的文明阶段。
    随州处于大洪山的北麓,经考古发掘,距今5000年前后的新石器遗址和文物也非常丰富。据不完全统计,已发现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50余处,新石器时代文物3000多件。
    特别是2002年发掘的金鸡岭文化遗址,有大型的房址、高等级的建筑,极具特色,时代分期属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时期。
    王巍认为,环大洪山区域发现了大量有影响的文化遗址,正好处于公元前5000年前后的中华文明形成的关键期,说明大洪山这片区域是长江中游文明起源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地点。
    二、环大洪山区域是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文明交汇地带
    文明是交流互鉴的。
    王巍表示,1万年前,长江中下游地区初步形成了稻作文明,出现了农业和定居村落。到5500多年前,黄河中下游稻作发展比较普遍。显然,农业发展是由南向北传播过去的。
    不仅如此,随着农业的发展,种植的富余,大约6000多年前,战争开始形成,部落集团之间开始抢夺粮食、水源、农田等。
    距今5000多年前,屈家岭文化非常强盛,部落也非常了不起,开始通过战争向河南南阳地区扩大,影响黄山文化。
    王巍表示,距今5000年至4300年前,长江中游文明向北挺进,影响南阳、洛阳等地区,也向东转移。而到了4300年前,尧舜禹时代兴起,中原文化开始南下,影响了长江流域地区。
    随州正处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交汇的地方,受到长江文明与黄河文明的双重影响,成为文化融合发展的重要区域。冷皮垭、西花园等文化遗址,均有鲜明的屈家岭文化、龙山文化、仰韶文化的痕迹。
    三、炎帝时代与屈家岭文明早期是相重合的
    炎帝神农诞生在随州,与黄帝共同被尊称为人文始祖。
    王巍表示,炎黄时代,在中国大地长江上中下游、黄河上中下游、辽河流域都有区域文明的起源和形成过程,在随州这一带兴起的史前文化,距今5000年前后,跟炎帝集团的兴起是吻合的,可以看出距今5500至5000年的时候,这一带是史前文化非常发达的区域。
    王巍介绍,炎黄时期是中华早期文明起源到初步形成的时期,距今5500年至5000年左右。两个集团间相互交流,推动南北文化交融。
    王巍认为,屈家岭文化中反映出的社会分化现象,应该与炎帝集团的活动有关。特别是随州有一批新石器时期的考古发现,出土了大量陶器、石器等农耕工具,还发现了面积较大的房屋村落。这些环大洪山的考古发现揭示当时的文明程度跟炎帝时代是吻合的。可以说,以随州区域为代表的这一时期的长江中游文明,对中华文明的起源有着重要作用。
    四、曾国青铜音乐成就位列西周诸侯国前列
    随着时间车轮的前进,到了夏商时期,冶金术开始出现,并传到了长江流域,对铜矿的控制越来越严格。武汉盘龙城便是商王朝控制铜矿的重要据点。
    到了西周时期,在随州建立了曾国。通过一系列考古,在随州地区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乐器。王巍表示,从出土的文物可以发现,当时的农业发展强盛,精神生活丰富,铜矿资源富集,为铸造编钟等青铜器提供了基础。从考古价值来看,曾国考古为中国考古作出了重要贡献,曾侯乙编钟在世界音乐史上也是个奇迹。曾国的青铜工艺、音乐成就等在西周诸侯国中应是名列前茅的,承载着灿烂的中华文明,传承着厚重的历史文化。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