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让编钟“活”起来“火”起来 ——访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王清雷
  • 发布时间:2023-06-16 08:50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罗皓月
  • 审核:罗皓月
打印

“举办拜谒炎帝神农大典,弘扬炎帝文化,对激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提高国家凝聚力和向心力有着重要意义。”6月13日,参加完大典后,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研究员王清雷感慨道。
    王清雷是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主攻音乐考古学、中国古代音乐史,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音乐文物大系》总编辑部主任、中国音乐史学会副会长、东亚音乐考古学会副会长等职。王清雷对编钟颇有研究,他曾数次来到随州,但参加拜祖大典还是第一次。他说,随州是炎帝神农故里、中国编钟之乡,要对礼乐文明的内涵、价值进一步深入研究,彰显其时代意义。
    1978年在随州出土的曾侯乙编钟是我国古代的礼乐重器,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是古代科技文明的结晶,以其高超的铸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性能被专家、学者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随州要创造性地对编钟文化进行挖掘、转化,让编钟真正‘活’起来‘火’起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古今音乐的精神需求。”王清雷说。
    王清雷认为,随州要想擦亮“编钟文化名片”,要加强研发投入与物质保障,培养音乐理论、创作、表演及艺术策划与管理等方面的人才,打造一支有着高超演奏水平的钟磬乐团,让人提到编钟演奏,就想到随州。要多培养传播编钟文化的“种子”,从娃娃抓起,在全市中小学校进行培训和表演,把编钟文化变成有趣的群众文化,让编钟真正“活”起来“火”起来,增强随州传统文化底蕴,为打造文旅名城增光添彩。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