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精神文明绽放“随州现象”
  • 发布时间:2022-10-11 08:55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涂小丽
  • 审核:杨文明
打印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战胜了无数的艰难险阻,留下了诸多的英雄故事,形成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州紧紧围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协调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培养时代新人,选树道德榜样,创建文明品牌,让这座富有神韵的城市的精神文明迈向了更高水平。
  为时代新人注入精神动力
  精神文明建设归根到底是人的建设。
  党和人民事业发展需要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必须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育新人,重在奠定理想信念的精神之基。
  进入新时代,学懂弄通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
  我市高举思想之旗,做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系列主题教育,督导广大党员干部、青年群体读原文、悟原理,深入学习新思想、新理论,不断砥砺初心,使之愈发闪亮。
  通过专题理论学习、多样系列宣讲、“学习强国”打卡、红色革命教育、网红党课等丰富多彩的学习形式,在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心中种下信仰的种子,引发共情共鸣。
  育新人,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滋养。
  今年国庆节,曾都区白云湖学校要求所有学生参与制作国旗、讲述英雄楷模故事等相关的实践作业,让同学们在实践中增长爱国知识。
  近年来,我市以帮助青少年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为目标,用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引领,增强情感认同、价值认同。
  特别是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抗战胜利75周年、建党100周年的重要时间节点,我市创新性开展知识竞赛、群众汇演等多样性活动,让爱国主义情怀激荡在广大青少年心中。
  如今,走在城市大街小巷,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随处可见;无论单位还是学校、乡村抑或社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基层实践中,潜移默化走进百姓心田。
  育新人,发挥优秀传统文化深沉的力量。
  我市连续14年成功举办炎帝故里寻根节,传承炎帝精神;深入挖掘曾随文化、编钟文化、古代治理文化、红色文化等,创新性讲好随州故事,激发爱我随州、兴我随州的热情。
  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通过提升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为基层提供育新人的空间和土壤,在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同时,不断增强群众文化自信。
  用榜样力量厚植道德沃土
  10月8日,随州武警战士李林雨登上了“见义勇为勇士季度榜”。
  今年7月12日,一名群众掉进水库遇险。危急关头,正在附近巡逻的李林雨与战友涂鑫闻讯赶到,合力将落水群众救到岸上。李林雨因体力透支沉水,壮烈牺牲。7月底,李林雨被批准为烈士,追授一等功。
  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
  十年来,我市持续培育选树“随州楷模”、道德模范等各类先进典型,以身边人教育身边人,让核心价值观展现在眼前,引导全市人民崇德向善、见贤思齐。
  “光满·爱心红丝带”服务队、“公路孝女”王何林、“带母求学”孙玉晴、“刨土哥”蔡伟……每个名字和集体都是闪光的名片,在新时代彰显着榜样引领的力量。向英模致敬,向好人学习,崇德向善的热潮扑面而来。
  据统计,我市共选树“随州楷模”320人(组)。其中,33人被评为荆楚楷模,20人被评为“中国好人”。
  2020年,一个不平凡的年份。新冠病毒肆虐而来。
  危急时刻,我们的党员干部、白衣天使、志愿者们逆行而上,与病毒搏斗,守护家园无恙。
  “我是驻村书记,必须第一时间赶过去,和乡亲们在一起……”2020年11月20日,在我市抗疫先进事迹报告会上,驻村第一书记杨曙光哽咽地讲述着,感染了无数干部群众。
  道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市运用道德讲堂、基层巡讲、新闻报道、公益广告、文艺作品等形式,宣传先进模范事迹;同时,邀请道德模范深入基层一线宣讲,让榜样的力量带动更多人奋力前行。
  广泛开展“最美退役军人”“最美教师”“随州好医生”等选树宣传活动,彰显了全社会崇德向善、明德惟馨的美好风尚。
  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在一个个先进典型、一项项道德实践的激发下,全社会善行义举蔚然成风,为随州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道德滋养。
  以文明创建擦亮幸福底色
  创建城市品牌,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抓手。
  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在城市品牌打造创建上不遗余力,从园林城市、森林城市、环保模范城市同创,到如今的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生态园林城市等争创,持续提升城市文明程度。
  通过系列创建,我们城市的公园更多了,交通更畅了,环境更美了,城市的治理体系逐渐完备、治理能力日益增强、历史文脉得到延续、公共服务更加完善。
  除城市外,我市以文明村镇、文明校园、文明单位、文明家庭等为创建载体,为群众构建幸福家园。
  走进随县万福店农场凤凰山村,干净整洁的水泥路、错落有致的农家院、房前屋后绿树成荫,青山绿水间蕴涵满满的乡愁。该村大力挖掘乡村旅游元素,依托特有的生态基底和耕读、民俗等文化特色,打造集休闲农业、生态旅游、文化体验等产业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2020年被评为第六届“全国文明村”。
  近年来,我市一大批村镇在文明创建中,改善人居环境、助推移风易俗、完善公共服务。全面进步的农村、全面发展的农民,正在走向新的未来。
  文明家庭创建广泛开展“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活动,以家庭的“小气候”温润社会的“大气候”。文明校园创建突出师德建设和学生品德建设,选树师德标兵、最美教师、最美学生、新时代好少年,帮助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湖北省文明城市2个、省级以上文明村镇32个、文明单位87个、文明校园11所、文明家庭7户。它们就像一颗颗散落的星星,以己之光照亮周边,引领大家共同走向文明。
  文明花开香满园,同心掬得满庭芳。
  放眼未来,我市精神文明建设必将结出累累硕果,助力打造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