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五大产业撑起“汉襄肱骨”
  • 发布时间:2022-09-21 10:01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黄振忠
  • 审核:杨文明
打印



  随州高新区区专汽产业园鸟瞰图。


编者按:
  为了全面展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城乡面貌发生的巨大变化,内树信心,外展形象,凝聚奋进力量,全力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谱写”汉襄肱骨、神韵随州“建设新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本报自今日起推出“喜迎党的二十大非凡十年看随州”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产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根基和支撑。多个产业为随州擦亮城市名片:中国专汽之都、中国编钟之乡、中国香菇之乡、中国风机名城……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州市委、市政府高位谋划,全市上下奋力拼搏,聚焦高质量发展,践行新发展理念,围绕优势产业打造特色增长极。
  专汽产业年产值超500亿元,全国每十辆专汽就有一辆“随州造”;农产品出口多年稳居全省第一,香菇出口保持全国前列;风机产业产值突破100亿元,多项产品占有率全国第一;追风逐日,新能源累计发电量连续10年保持全省市州第一……
  10年来,一项项成果,一个个数据,成为随州产业发展最生动的注脚,见证着随州向高质量发展的决心和毅力。
  构筑现代产业体系推动更高质量发展
  10年来,历届市委、市政府根据随州不同阶段的实际出发,先后提出“圣地车都”、品质随州、“汉襄肱骨神韵随州”等发展战略,随州产业特色逐渐明晰,产业结构日趋优化,产业体系日趋完备。
  时间拨回到2012年,这一年,“圣地车都”战略确立。“圣地”建设借文化平台唱经济大戏,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车都”建设推动专汽产业集群发展,一业兴带百业旺。
  在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2019年初,我市提出建设品质随州,打造“三城四基地”,依托现有产业优势,优化产业发展布局,打造特色品牌,推进高质量发展。
  2020年,市委四届七次全会提出,奋力打造“汉襄肱骨、神韵随州”,建设全国有引领力的专汽之都、全国有影响力的现代农港、全国有吸引力的谒祖圣地、全国有竞争力的风机名城。
  2021年,随州市第五次党代会再次强调产业发展要以特制胜,进一步擦亮专汽之都、现代农港、谒祖圣地、风机名城“四张名片”,构建特色引领、梯次发展的“2236”产业集群,奋力打造全省特色增长极。
  在前不久闭幕的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上,省委赋予随州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新使命。城乡融合的支撑是产业发展互促共进,市委五届四次全体会议提出,要推进特色产业集聚发展,建设专汽之都、现代农港、谒祖圣地、风机名城和新能基地。
  一棒接着一棒干。10年来,随州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竞争实力不断增强。202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726亿元,是2012年886.7亿元的2倍;规模工业增加值385.5亿元,比2012年增长130余亿元。
  构建集群发展优势提升产业发展能级
  一辆辆改装车载着“中国专用汽车之都”,向专汽千亿元产值迈进;一朵朵香菇种出“中国香菇之乡”,打造从田间到餐桌的重点产业集群;一套编钟敲响神韵随州,成为响彻中外的文化经典;一台台风机走进地铁市场,拥抱轨道交通发展机遇;一片片光伏板匍匐山坡、一扇扇叶轮徐徐转动,流淌出源源不断的“绿能”……随州特色产业的优势成为高质量发展的胜势。
  专汽之都形神兼备,全国每十辆专汽就有一辆“随州造”——随州是全国专用汽车品种最齐全、特色最鲜明、资源最富集、区域集中度最高的地区,专汽产业年产值超500亿元。2015年,随州成功创建首批“国家应急产业示范基地”。近年来,随州以专汽产业为核心,集聚壮大应急产业集群,应急产业规模企业达到130多家,年产值达600亿元以上。
  现代农港内秀外俏,农产品出口总量稳居全省第一——随州全力推动以食用菌、粮油、畜禽、果蔬、茶药为主要代表的五大优势产业链建设,“现代农港”建设迈出坚实步伐。随州农产品出口多年稳居全省第一,香菇出口保持全国前列。食用菌、茶叶等外贸蹚出了一条“无中生有、有中生优”的新路,形成外贸出口的“随州现象”。
  谒祖圣地聚“金”会神,“神韵随州”享誉海内外——随州是人文始祖之城、编钟乐祖之城,备受海内外华人关注的炎帝故里寻根节已成功举办了13年。随州立足炎帝文化、编钟文化、曾随文化铸品牌,推出“神韵随州、一见钟情”城市口号和城市IP,推进文化资源与旅游业态深度融合,加快打造全国具有吸引力的谒祖圣地。2021年,随州接待游客225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40亿元。
  风机名城风行天下,地铁风机全国占有率超30%——2012年,广水市荣获“中国风机名城”称号。广水风机产业连续17年被纳入湖北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产值突破100亿元,地铁风机占全国30%、武汉80%的市场份额。
  新能基地“绿能”流淌,新能源发电量连续10年位居全省第一——自2012年首座风电场投运起,10年来,华润、国家能源、华能、中广核、中电建、国家电投等众多能源“头部”企业抢滩随州,随州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新能源累计发电量连续10年保持全省市州第一。
  以特取胜协同高质打造特色产业示范
  产业兴则随州兴,产业强则随州强。抢占未来产业竞争制高点,随州作出了前瞻性布局:通过未来5年努力,力争专汽及零部件、农产品加工两大优势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文化旅游、冶金建材产业产值突破500亿元,风机制造、精细化工、纺织服装产业产值突破200亿元,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文化印刷出版产业产值突破100亿元。
  立足新的起点,随州怎样接续奋斗,跑好这场产业发展“接力赛”?
  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
  目前,随州共有高新技术企业134家,高新技术企业个数五年翻一番、产值增长近一倍,全社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36%;创建3家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建有各类研发机构345家,20多所高校院所与随州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产业升级提供不竭动力。
  把项目作为产业发展的第一引擎
——
  大型机械长臂挥舞、工程车辆往返穿梭、厂房大楼拔地而起、生产车间机声隆隆……一派繁忙是随州项目建设的生动写照。随信高速、随县百万千瓦新能源基地、斯诺锂电池负极材料等一批过30亿元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加快推进,随州电厂铁路专用线获得省发改委核准批复……这些项目将成为随州产业发展的生力军、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把企业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石
——
  随州着力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全市规上工业企业达到700余家,其中国家级、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分别达到6家、42家。它们坚持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创新型发展道路,勇攀行业高峰,带动产业链迈向中高端。
  历史川流不息,时代考卷常新。随州将紧盯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目标定位,打造“以特取胜、协同高质”的特色产业示范,努力为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作出应有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