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府河镇 70余名新农人“领跑” 带富500余户村民
  • 发布时间:2025-06-10 09:21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黄振忠
  • 审核:黄振忠
打印

近日,在曾都区府河镇麦林岗村,新农人刘大宝的17个蔬菜大棚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走进大棚,翠绿的黄瓜顺着藤蔓垂挂,工人们熟练地操控轨道运输车,将新鲜采摘的黄瓜快速运出棚外。棚外,一辆货车正在装货,刘大宝的父亲刘德勇擦着汗,满脸笑意:“今年已经卖了20万元,这批货得赶紧发完。”
  去年,刘大宝租下村里的大棚种植黄瓜和青茄子。在他创业过程中,村里全力支持,不仅保障水电供应,还帮忙维修设备、协调政策。“滴灌技术省水又省工,轨道运输也省时省力。”刘德勇对现代化种植技术赞不绝口。
  在沙门铺村,“80后”新农人廖冬生正蹲在新型斜面温控大棚里,专注查看青西红柿的长势。通过人才引进政策,廖冬生流转村里60亩土地,建设智能大棚,带动20多名村民就业,人均年增收过万元。
  “自己育苗,试种新品种,风险可控。”廖冬生掏出手机,展示在云南学习时拍摄的视频,“下半年还要去学习自动化技术,给大棚升级设备,以后在手机上就能远程操作。”
  如今,廖冬生大棚里的黄瓜、青茄子和青西红柿等作物,年产值共约100万元。他还计划再流转40亩土地,打造蔬菜产业园,“希望能带领更多乡亲在家门口挣到钱。”
  近年来,府河镇把生态绿色有机农业作为产业转型的核心方向,大力推进“一点一带一片”建设,打造千亩有机蔬菜示范带和万亩香稻示范片。该镇农办负责人介绍,通过与省乡投集团合作,引入智慧农业项目,并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桃胶、田园综合体等特色产业。像刘大宝和廖冬生这样的新农人,正是镇里“保姆式服务”的受益者——从免费申领地膜、开展技术培训,到完善基础设施、拓展市场渠道,一系列政策红利正不断转化为农民实实在在的收入。
  为激发能人返乡创业热情,府河镇积极组织村党组织书记外出学习、开展座谈会等活动。目前,全镇已有70余名新农人投身生态农业,带动500余户村民增收,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正在府河镇徐徐展开。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