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让村民的日子过得更甜 ——曾都区府河镇冯家畈村乡村振兴探访
  • 发布时间:2023-06-06 14:36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黄振忠
  • 审核:黄振忠
打印

5月29日,曾都区府河镇冯家畈村的空气中弥漫着清香的味道,一车车大棚蔬菜承载着丰收的喜悦被发往武汉、浙江、广东等地。大棚蔬菜种植,让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 我们不断做大品牌,让‘冯家畈’牌蔬菜在市场上立得更稳、走得更远,让村民的日子过得更甜。”曾都区农业农村局下派冯家畈村第一书记张兴志充满自豪地对记者说。
  冯家畈村地处丘陵,位于府河镇北部3公里。全村辖7个村民小组、714户、2611人,曾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
   过去杂草地,如今景色新。行走在冯家畈村宽阔的村道上,道路两旁栽植的樟树、桂花、红叶石楠和太阳能路灯格外吸引人眼球。该村党支部书记肖帮权告诉记者:“近年来,我们在驻村工作队的带动下,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突出塑造乡村‘形、实、魂’,重点围绕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思路,坚持规划引领、高点定标、突出特色、有序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切实将冯家畈打造成为乡村振兴的样板地。”
   漫步在冯家畈村,21亩大棚蔬菜、80亩稻虾养殖、1000亩香稻、2000亩优质稻……一个个特色农业基地“争奇斗艳”,村级农业发展公司带领村民抱团发展,让村民土地流转有“租金”、做工可以挣“工资”、入股能够获“分红”,一个个产业成为撬动农民增收的一个个引擎。
   乡村振兴靠产业,产业发展靠特色。一个个产业项目落地生根,如同一颗颗“希望种子”,在冯家畈村干部群众的辛勤耕耘下,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释放出乡村振兴的无限魅力。
   来到冯家畈四组文化广场,村民聂小龙正在广场上跑步健身。见记者来采访,他高兴地说道:“冯家畈‘脏、乱、差’已成为过去。如今,这里像公园一样,一年四季有花有草。生活在这里,很幸福!”
   “不仅是环境变漂亮了,村民的文化生活也丰富多彩,这里每天都有村民跳广场舞。”肖帮权说起村里这些年的变化,喜上眉梢。他告诉记者,冯家畈村是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在人居环境整治中既抓村容村貌,又树文明新风。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年来,冯家畈村大力改善人居环境,按照“六个一”标准,常态化开展人居环境综合整治。
   走进第五村民小组,只见道路平坦宽敞整洁,民房古朴、粉墙素雅,门前有花、屋后有树,成为市内外游客“打卡热地”。
   “村子现在成了乡村旅游区,每天都有游客来参观旅游,村民收入也增加了,日子过得越来越好。”村民胡海珍喜笑颜开地向记者诉说着变化。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提升生态环境质量。近年来,冯家畈村整合财政专项资金400余万元,撬动社会资金2000多万元,大力推进人居环境综合治理。对6公里乡村公路拓宽升级,高标准改造农田1200亩,整治塘堰13口、新建泵站2处、开挖引水渠道2000米;建成文化广场4处、安装太阳能路灯30盏;新建公厕6座,农户改厕312户,配备保洁员25名、大型垃圾箱25个、分类垃圾桶650个;栽种各种景观树20000多株,铺设草坪12000平方米;建成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和2个便民超市。
  美,不仅在环境,更在人心。
   除了精心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冯家畈村还完善了村规民约、家风家训等,为清洁乡村、美化家园、改善人居环境打下了良好基础。
  “现在,文明的乡风已经走进村民心里,形成了人人争做文明人、户户争创文明户的良好社会氛围。村民们自觉参与到移风易俗行动中,从思想上行动上自觉抵制歪风陋习,倡导文明生活,崇尚勤俭节约。”驻村第一书记张兴志感触颇深。
  “村里环境美了,百姓日子甜了!”这是所有冯家畈村民的共同感受。点滴之间,情感交融,推动着民风乡风、人居环境、文化生活的美丽蝶变。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