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高城镇大桥村:“智慧大棚”显身手 香菇种植助增收
  • 发布时间:2023-02-05 08:54
  • 信息来源:随县发布
  • 编辑:张小茜
  • 审核:张春燕
打印

眼下正值香菇采收季,位于高城镇大桥村的智能化香菇种植基地喜获丰收。日前,笔者来到该基地实地探访,近距离感受数字化、科技化给传统香菇种植带来的新变化。只见一排排大棚鳞次栉比,一袋袋菌棒整齐排列,一朵朵香菇撑起了“致富伞”。

当天,瑞兔迎春、暖阳和煦,几十个“智慧大棚”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该基地负责人黄河走到大棚外智能操控平台前,现场演示远程控制香菇大棚里的卷帘通风和温度湿度等,触屏按键操控、5G远程操控、设定对比参数自动操控三种操作模式切换自如。

“你看,香菇菌盖上有裂开的花纹,图案特别好看,这是由于温度、湿度、光照等适宜,种植的香菇质量就好,产量也高,让我尝到了种植香菇带来的甜头。”一番“云指挥”后,黄河走进自动拉开门帘的大棚内,兴致勃勃地展示着菌棒上朵形圆整、菇质肉厚的香菇。

给大棚装上“智慧大脑”,就如同给香菇种植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对于新的种植模式黄河如数家珍,与传统菇棚不同,我们这个菇棚相当于“智能管家”,安装了内外遮阴系统、风机排风系统、自动控温设备、水肥一体化自动灌溉系统等,依托智能化设备、大数据应用,实时定量“精确”把关,为香菇种植提供24小时全天候适宜的生长环境,长出的香菇品质更好、口感更佳。

“智慧大棚”也为周边老百姓带来不少实惠,他们不仅可以在大棚内就近务工,也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红利”。“采摘、分拣、装筐、搬运,事多但有奔头,工作离家近,还能挣点儿钱补贴家用。”当天,王金荣和菇农们穿梭在大棚里,正忙着采摘鲜菇,只见他们手指上下翻飞,不一会儿肥硕鲜嫩的香菇便装满了筐,菇棚里不时传来阵阵欢声笑语,丰收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2022年,随州市大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大桥村流转了70亩余土地,新建了这个集现代化人工智能与“5G+”物联网智能管理于一体的香菇种植实验基地,通过物联网控制中心进行自动化管理,年种植香菇100余万棒,建设了2000余平方米的冷库和日烘干2500余公斤的烘干房,年产出鲜菇约180万斤,带动了120余人实现了就近就业。

“小香菇”撬动乡村振兴“大产业”。有了科技创新赋能,让小香菇飘香万千家庭的餐桌,黄河信心满满:“香菇市场整体形势持续走高,2023年计划种植130余万棒,开拓线上线下销售渠道,扩大自主品牌、地域品牌的影响力。并为全镇菇农标准化种植提供技术指导、集中制棒支持,改变传统种植模式,带动更多农户参与现代化香菇产业发展,形成规模化效应,为建设随北香菇走廊贡献一份力量。”

如今智慧大棚实现了自动化控制、规模化种植,解决了以前靠天收、菇农老龄化、种植规模受限等多重难题。据高城镇有关负责人介绍,该示范基地为壮大农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在创新发展农业的同时,实现了多方共赢,未来将持续推进示范基地建设,力争打造成政企共建现代农业的样板。(李佳)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