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包袱”变财富“合作”闯新路
  • 发布时间:2022-08-15 09:14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涂小丽
  • 审核:涂小丽
打印

一次诚意满满的合作洽谈,有望让板材厂老板郑道成200亩闲置土地重焕生机。这是日前发生在随县洪山镇高尖山村的一幕。
  距离该村村委会700米处,一座破旧的厂房废弃多年。“承包合同还有20年才到期。”承包商郑道成苦恼不已。
  应对发展之需,村里成立乡村合作公司,计划投资1600万元建设160亩物流交易园。“合同期内,承包商可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参与合作。”该村党支部书记程瑞怀向郑道成抛出了“橄榄枝”。
  “这样一来,既能解承包商之急,避免资产闲置,变‘包袱’为财富,还能盘活村级产业。”程瑞怀介绍,“即将新建的物流交易园包括村级党群服务中心,快递、物流、冷链仓库,农副产品展示厅、交易市场、大型停车场、新能源充电桩等,能为游客提供休憩、充电场所,有效整合兰草、香菇、中药材等产业,打造随南最大的物流中转站。”
  类似的合作,也让在外能人李红军深有感触。2021年,他计划在该村三组流转荒坡地70余亩种植中药材,签订合同时发生了一段小插曲。
  “56年承包期限太长,需要整改。”洪山镇财政所指出合同问题。李红军也提出担忧:“药材种植周期长,期限太短,对后期发展不利。”
  村委会以土地入股,双方成立华医农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茱萸、玄参、射干、白芍、文汉果等中药材,并套种菊花4万株。“计划采取提供种苗、技术指导、成品回收的方式,鼓励农户参与种植,带动群众增收。”程瑞怀说。
  “合作”闯出共富路,这样的事例在随县还有很多。各地结合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以“三清两建一提升”专项行动为抓手,充分发挥乡村合作公司和农民合作社紧密联系农户的优势,探索契约式、分红式、股权式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共享产业发展成果,缔造美好幸福生活。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