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让“新时尚”成为“好习惯” ——随州中心城区垃圾分类工作回顾
  • 发布时间:2024-07-01 09:37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黄振忠
  • 审核:黄振忠
打印

实行垃圾分类,关系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近三年来,我市以“全链条提升、全方位覆盖、全社会参与”为目标,通过政策支撑、资金保障、宣传动员、示范推动等有效举措,在中心城区加快形成垃圾分类“新时尚”,推动垃圾分类成为广大市民的“好习惯”。
  高位推进,政策支撑
  垃圾分类工作,领导重视是关键,政策支撑是保障。我市成立了以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市直各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城乡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编制了《随州市城区生活垃圾分类专项规划》,出台了《随州市餐厨垃圾管理办法》,印发了《随州市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等制度文件,明确了垃圾分类工作“任务单”“时间表”和“路线图”。
  市城管执法委深入一线开展督促指导、协调调度、评估考核等工作。在学习借鉴省内外垃圾分类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制定生活垃圾分类标准、管理办法、实施方案、责任清单等标准规范6个,初步建立起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制度规范体系,推动全市垃圾分类工作有序推进。
  示范引领,扩面增效
  我市坚持“试点先行、示范引领、扩面增效”的思路,发挥属地政府主体作用,充分调动街道、社区工作积极性,打造垃圾分类示范小区6个。同时,探索推行绿色积分兑换、精准分类“红黑榜”等激励措施,激发居民参与热情,“家里分好类、按时拎下楼、定点精准投”已成为居民的自觉行动。
  为切实解决居民小区垃圾分类选址布点、设施落地、运行维护等难点问题,市区两级三年筹资近3000万元,采取“以奖代补”形式,加快完善分类设施设备,在中心城区建设垃圾分类收集屋、集中投放棚亭近2000处。针对各居民小区差异性,因地制宜推进居民小区生活垃圾“撤桶并点”新模式,减少垃圾投放点和垃圾桶数量,城区500个居民小区“撤桶并点”工作基本完成,实现了垃圾分类桶精准投放和集中管理。
  强化宣传,营造氛围
  2023年,我市建成运行再生资源回收驿站(垃圾分类宣教中心)。该站集垃圾回收、科普、时尚、互动为一体,成为垃圾分类知识集中宣传普及、精准培训指导、现场沉浸体验的重要“打卡地”,已接待1.6万余人次参观学习。
  丰富垃圾分类宣传形式,举办“践行新时尚,分类我先行”主题宣传活动,开展垃圾分类主题讲座、垃圾分类“体验官”、垃圾分类“五进”等活动。利用城区临街电子显示屏持续播放垃圾分类公益广告,在城区重要点位设置垃圾分类宣传牌、张贴画300余处。举办垃圾分类现场培训等各类宣教活动100多场次,发放垃圾分类宣传手册和彩页2万余份,让垃圾分类的理念深入人心,推动形成垃圾分类由“要我分”向“我要分”转变。
  统筹推进,规范运行
  我市坚持系统思维、通盘谋划,推动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的全程分类体系建设,推进各环节管理标准化、操作规范化。
  在前端,推进生活垃圾分类设施与新建居民小区、老旧小区改造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投入使用;在中端,规范垃圾清运流程管理,做到垃圾日产日清;在末端,持续提升垃圾处理能力,先后投资近10亿元,相继建成垃圾焚烧发电厂、飞灰填埋场、餐厨垃圾处理厂、建筑垃圾消纳场、生活垃圾预处理站等设施设备,为垃圾分类打好基础。
  目前,我市在全省率先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无害化处理全覆盖,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逐步提高。
  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是一场“持久战”,也是一个系统工程。我市将按照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的工作要求,统筹推进、标本兼治、常抓不懈,做好做实这项惠民利民“工程”,让城乡环境更美丽,让群众生活更美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