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排头兵”这样养成 ——随州乡镇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稳居全省第一方阵的背后
  • 发布时间:2023-08-29 15:36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黄振忠
  • 审核:黄振忠
打印


曾都区万店镇生活污水处理厂。  
  

骄阳似火。  
  7月26日上午10时许,随县唐县镇双丰村四组公路旁,生活污水管网施工如火如荼推进。  
  “正在建设的是唐县镇镇区三期污水管网项目,总长度约26公里,已完成了15公里。”唐县镇有关负责人介绍。  
  看着新建污水管网从自家门口经过,居民吴梦洁心怀期待:“都说城乡一体化发展,以后污水管网建好了,环境卫生肯定比以前好。”  
  解决好乡镇居民生活污水排放治理“最后一公里”,关系美好环境,关系群众幸福生活。  
  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长江大保护十大攻坚提升行动和省流域综合治理工作部署,全面开展乡镇生活污水治理提质增效行动,不断擦亮绿色发展生态底色。  
  日前,省住建厅印发《2023年乡镇生活污水治理工作考核情况通报》,我市曾都区位列全省县(市、区)第1位、随县位列第12位、广水市位列第17位,随州市整体居全省第一方阵,无一座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厂进入被通报的负面清单。  
  这是继2020年以来,我市乡镇生活污水治理考核又一次位居全省第一方阵。成绩的背后,有哪些秘诀?记者深入基层一线进行了调查探访。  
 

   补短板,办好群众身边事  

  浑浊的污水通过收集管网输送到处理厂,经泵站提升进入相应处理单元处理后,变成汩汩清水达标排放。  
  这是7月25日下午在曾都区何店镇污水处理厂看到的情景。自2019年下半年建成以来,该污水处理厂持续稳定运行,镇区居民生活污水告别直排,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何店镇污水处理厂设计日处理规模800吨,管网覆盖率达90%以上,目前满负荷运行。我们正在实施污水处理厂二期项目建设。”曾都区住建局副局长邱拥军介绍。  
  随州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17年,全市乡镇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全面启动,该局指导各县(市、区)因地制宜,科学建设镇级污水处理设施。目前,全市37个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厂,除随县柳林镇正在恢复重建外,其余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均实现了稳定运营,污水处理设计总规模近6万吨/天。  
  “过去,各家各户生活污水通过门前的暗沟散排。一到夏天臭气熏人,苍蝇蚊子也多。”随县尚市镇尚市店居委会村民周成凤说,“建设污水收集管网后,生活污水实行集中统一处理,村湾环境卫生面貌好多了。”  
  在周成凤所居住的村湾看到,每家每户门前都有一处污水管网检修井盖,居民生活污水经由此接入主管网,并输送至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后,达标排放。  
  尚市镇镇区所在的尚市店居委会党支部书记池勇说,之前,镇区居民生活污水自然散排至河道、堰塘,污染了水体和环境,经过治理后,环境面貌大为改观,居民生活品质得到极大提升。  
  探访中看到,一处处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稳定有序运行,补齐了乡镇基础设施建设短板,擦亮了生态文明底色。  
   

严考核,建管并重提质效
 

 打开湖北省乡镇生活污水在线监测系统,随州市各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厂的实时进水、出水各项指标参数一目了然。  
  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得好是基础,用得好是关键。  
  在尚市镇污水处理厂看到,每天设备运行情况、指标参数等都建立了详细台账。管理员申涛介绍,他每天驻场值守,定期检查各设备运行情况,确保安全稳定达标运行。  
  探访中了解到,各县市区按照《湖北省乡镇生活污水治理项目绩效管理工作指南》要求,开展全生命周期绩效管理,保障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规范运营。其中,曾都区、随州高新区分别组织第三方对项目运营开展月度考核。随县、广水市成立排水服务机构,专人负责考核工作。各地还依托省乡镇生活污水治理信息平台,充分利用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逐步实现“一网统管”。  
  随县住建局排水服务中心主任陈长江介绍,该县制定了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运营管理考核试行办法,将考核绩效作为政府方付费的依据;对运营单位弄虚作假、处理不达标、被上级主管部门通报的,严肃处理。  
  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点多面广,随州市住建局结合平台数据,多次不定期直插各项目现场明察暗访,督促运营单位履职尽责,压实各方责任。  
  今年至目前,全市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厂累计处理生活污水951万吨,COD消减量1444万吨,平均负荷率89.42%,出水水质综合达标率96.13%,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总体趋稳,减排效能持续提升。  

   数据是枯燥的,但其背后有关绿色高质量发展和改善民生的意义却是沉甸甸的。  
  随州市住建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未开展乡镇生活污水治理前,各镇区生活污水自然散排,各类黑臭水体严重影响了集镇卫生和人居环境。通过建设和不断完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这一状况得到了根本性好转。  
  乘势而上。我市在巩固现有工作成效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乡镇生活污水管网覆盖面。  
  随县在完成二期管网延伸的基础上,谋划生活污水收集管网向镇区周边村庄延伸,开展唐县镇等14个乡镇生活污水收集管网三期建设项目;广水市投入近9000万元对13个镇开展管网延伸项目;曾都区投入4000万元开展厂区扩容和管网延伸项目,不断扩大污水收集管网覆盖面。  
    

谋长远,让利民工程长受益 

 30余座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和配套收集管网系统,体量庞大,运转如何支撑?  
  随州市住建局负责人介绍,当前,全市乡镇生活污水治理项目运营经费主要由使用者付费、财政支持和省级奖补等三个方面构成。自2019年起,省政府在过渡期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乡镇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同时要求各地落实污水处理费征收工作,确保污水处理设施长期稳定运行。  
  “前几年,省政府引导资金极大地解决了运营费用问题。2023至2025年,省政府将按‘逐年降档’的原则继续安排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引导资金,之后将不再列支专项引导资金。后期项目运维经费主要来源为污水处理费和县级财政预算的保障方式。”随州市住建局负责人表示。  
  我市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费征收情况如何?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各地以乡镇征收为主,先期将机关、行政事业单位等纳入了征收范围,但居民层面尚未全面展开。  
  “城市居民生活污水处理费随水费征收,既很好地解决了征收问题,又体现了‘谁使用、谁付费’的原则。我们希望借鉴这一模式。”市住建局负责人表示,因我市乡镇供水体制改革尚未完成,同一县(市、区),存在不同的供水主体,随水费征收存在一定难度。  
  今年,市住建局、市财政局、市生态环境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强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费征收工作的通知》,指导各地加强政策宣传,引导群众树立污水处理费缴费意识。  
  办好群众身边事。随州市住建部门将充分发挥行业优势,围绕设施完善、管网配套、在线监测、运行稳定的乡镇生活污水治理体系要求,多措并举确保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平稳运行,持续惠及广大群众,助力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  

短评

建得好更要用得好

乡镇生活污水治理,是一项打基础、管长远的大事,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我市把乡镇生活污水治理提质增效工作,作为推进流域综合治理、改善集镇人居环境的重要抓手,科学谋划、统筹推进、建管并举,建设形成“设施完善、管网配套、在线监测、运行稳定”的乡镇生活污水治理体系,主要考核指标稳居全省第一方阵。一处处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厂,见证了乡镇生活污水变清水的美丽“蜕变”。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既要建好,更要用好。我们要在前期已取得良好成绩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循序渐进,进一步推动管网延伸,扩大乡镇生活污水收集覆盖面。强化行业管理,加强运营考核,根据绩效评价综合考核结果,支付污水处理费用,确保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高效运转。按照“谁受益、谁付费”的原则,科学制定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费征收管理办法,合理制定付费标准,加大宣传引导力度,赢得广大群众支持,筑牢生态底色。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