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曾都区北郊街道汲水湖村 发展特色产业 推进强村富民
  • 发布时间:2024-08-19 09:21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黄振忠
  • 审核:黄振忠
打印

近年来,曾都区北郊街道汲水湖村充分发挥地理和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激活乡村振兴内在动力。
  建强堡垒强动能
  汲水湖村“两委”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提供有力保证。
  建强班子队伍。汲水湖村坚持把加强党组织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扎实提高党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通过开展党课教育、外出培训、交流学习、走访座谈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不断增强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
  完善组织体系。设立十个党小组,40个党员中心户,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以党员联系群众制度将党组织触角延伸到湾组神经末梢。
  发动群众参与。成立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志愿服务队等组织,制定议事规则,提高村民当家做主、管理自身事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搭建议事平台,发动在外党员群众、乡贤能人出谋划策,推进共谋共建共管。
  村企联合兴产业
  汲水湖村营造良好营商环境,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农民返乡,回村创业共发展,构建起“党支部+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的发展模式。
  搭建平台。2018年11月,成立汲水湖村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共流转土地370亩,建成蓝莓基地60亩和全基质蓝莓大棚50亩、泉水柑基地22亩、蔬菜大棚68亩、莲藕基地170亩,合作社每年收益60余万元。以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或村集体主导的农民合作社为主体,发起组建具有法人治理结构的公司。先后成立曾都区汲水湖村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曾都区北郊汲水湖城乡建设有限公司。
  能人带动。村“两委”大力宣传吸引能人回乡创业,2019年底,在外能人刘高潮在村“两委”的邀请下返乡创业,成立随州市鑫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承包村集体产业种植蓝莓。蓝莓基地大获成功,产品远销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
  迭代发展。吸引社会资本,发展蔬菜、泉水柑、莲藕等产业。2020年,村民苏功兵看到了村集体合作社土垒式蔬菜大棚的发展前景和优惠条件,返乡自主发展产业,每年收入达180万元。2022年,村民刘家义也选择了回乡创业,建成莲藕基地,新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制作藕粉,走品牌化路线,注册商标汲水湖村藕粉品牌,年销售额达60万元,其中通过电商渠道销售26万元。
  联农带农促增收
  村“两委”凝心聚力,集思广益,经反复考察论证,合作社计划流转土地。将分散的土地整合起来,让这些抛荒的土地物尽其用、为闲散劳动力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形成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产业提质增效。村集体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带动群众种植葡萄、桃子、草莓、桑葚等水果100余亩,蔬菜70余亩,香稻8570亩,村民增收200余万元。承包蔬菜种植基地的苏功兵种植技术好,一直无偿为村民种植蔬菜提供技术指导,并为其他种植户免费代销蔬菜。
  保障农民利益。由村委会负责流转土地,并代为发放流转费用给村民,为村民提供保障,共流转100余户农民土地500余亩,带动村民年增收40余万元。
  拓宽增收渠道。构建联农带农富农机制,村集体产业优先使用本村村民务工,2023年吸纳100余人实现“家门口”就业,获取劳务报酬80余万元。
  养殖共发展。村委会积极响应号召,通过联农带农方式大力发展养殖业,带领村民共同走上致富之路,已成功培育养殖大户8户。在大户的带动下,全村养殖业蓬勃发展,形成了黄牛、羊、猪、鸡等多个品种的规模养殖,成为了村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