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随县三里岗镇香菇大棚“种”出美好新生活
  • 发布时间:2023-02-07 12:22
  • 信息来源:随州市政府网站编辑部
  • 编辑:杨文明
  • 审核:涂小丽
打印

2月6日,随县三里岗镇,街头巷尾、满山遍野的空气弥漫着香菇的馨香,山坡地头的一座座香菇大棚内暖意融融、温暖如春、菇朵生机盎然。村民们正忙着采摘香菇,丰富武汉、广东、深圳等城市市场供应。

采摘、精选、剪菇角、装袋、外运……

2022年,三里岗镇设施香菇产量约8000万吨,其中约有2000万吨直供武汉、广东、深圳等大城市超市。

大棚菇朵旺,群众生活甜。“菜篮子”是最基本的民生,事关千家万户居民的生活。数以千计的大棚不仅丰富了城市“菜篮子”供应,更为三里岗镇农民带来了甜蜜的日子。

种香菇鼓了群众的口袋

有着中国香菇产业第一村美誉的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三里岗镇吉祥寺村,有859户3869人,其中有609户4200人从事香菇种植。建成香菇种植园、香菇产业园,新建智能化大棚 120个,年种菇500万棒,年产鲜菇1200万斤,产值7500万元,有香菇购销个体户120户,年香菇销售额近 15亿元,出口公司11家,年出口创汇5000余万美元,被群众称为发家致富强村的“金朵朵”。202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5000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80多万元。

早上7点,位于三里岗镇吉祥寺村200余亩的香菇产业园内,120余台自动卷帘机同时启动作业,60座香菇大棚的棚顶处,原本紧紧覆盖在棚膜上的保温膜被一齐缓缓卷起,整齐划一,场面蔚为壮观。随着保温膜被掀起,阳光风狂地透过棚膜一缕缕照射到菇架里,洒落在甜睡的菇棒上。大棚内暖阳如春,好一派盎然生机。

背上竹篮,61岁的沈其国走进大棚,顺手麻利地采摘菇朵。“菇朵8成熟就可以采摘了,这样既可保证质量,又便于保管和运输。不然,菇朵过大,不易保管,而且质量和口感大打折扣。”沈其国边采摘边介绍。邻近菇棚里都有不少人也在忙着采摘鲜菇。

沈其国夫妻俩是吉祥寺村村民。“过去1亩多责任田就种一茬水稻,一年到头脸朝黄土背朝天,顶多挣个三五百元,回忆道。”近些年,镇里鼓励发展数字大棚种植香菇,夫妻俩便把土地流转出去,现在一年的租金收入就有500元。夫妻俩还应聘成为大棚管护员,月月都有工资拿。“每人每月管两棚,基本工资1000元。我和老伴儿身体好,一共管着6个棚,两个人加起来一个月工资就能有3000元。”说起收入,沈其国夫妻俩笑得咯咯响。这几年,老两口不仅在村里建起了新房,还在城里为儿子购置了新房、买了新车。“这日子是越过越甜美了。”沈其国说。

“三里岗镇地处大洪山北麓,版土面积318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226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73%,山多地少。虽然坐拥适宜香菇种植的栎树资源丰富、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自然气候可供食用菌生产的时间长达300多天等独特的地理环境、资源、气候条件,曾端着金饭碗讨饭吃,人们戏称“三里一道岗,年年闹饥荒。”自1978年,华中农业大学教授杨新美在三里岗镇试种段木香菇成功,点燃了香菇产业“星星之火”后,三里岗镇历经45年发展,现已成为“中国香菇之乡”、国家“万吨食用菌标准化示范镇”、 “中南地区最大的香菇集散地”、“湖北省农产品出口大镇”、“全省最具规模的特色产业镇”,三里岗香菇通过了国家“原产地标记保护”认证,牵动海内外万千味蕾。高峰时,香菇年出口创汇3.2亿美元,位列全国乡镇前列。

近年来,在随县人民政府的支持下,三里岗镇加大香菇产业园区建设力度,引入大户、企业在园区发展,通过“企业+基地+乡村合作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不断扩大设施香菇种植规模。目前,全镇种植香菇2300万棒,年产香菇8000万吨,带动2万余名村民就业。

数字菌种促进提质增效

发展香菇产业,菌种是关键。镇政府支持长久菌业与华中农业大学、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合作,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购进现代化科研设备,建现代化的菌种和菌包生产线、设施化培养室、标准化贮藏室、规范化析测实验室、现代化香菇示范基地。利用数字技术,共同开展了食用菌新品种选育、标准化栽培技术等前端技术的研究,完成和正在进行的科研项目有4个,每年开展的香菇新品种试验菌株超过30个,可日产菌种6万袋。成为随州市唯一一家食用菌一级菌种生产供种资质企业,去年,销往全国18个省的26个县(市)菌种8000多万袋,带动农民增收10亿元以上。同时,鼓励香菇企业打造“富硒香菇”品牌,去年初,湖北长久菌业“富硒香菇”经国硒中心检测,成功达到富硒产品标准。在栽培技术上,不断探索和创新,激活新要素、释放新动能。兴建现代化数字香菇栽培示范工厂化大棚,采用物联网Al智能控制系统,科研实验数据云,物联网接口、微信端接口和移动端app等组成的智慧农业系统,通过手机app或操作平台实现菇棚内光照、湿度、温度和通气增氧的自动化、智能化的控制,百万袋香菇由原来37人管理,降到2人管理,轻点鼠标,即可实时远程调控菇棚内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指标。

夜采晨送“鲜” 到市民餐桌

为让市民吃上鲜香菇,必须夜里采摘装箱,清晨5点,杨某驾驶着冷藏厢式货车到达鲜菇销售点。称重、包装,清点货单,挨次装车,核实确认300标箱、重约7.5 吨的新鲜香菇,不一会儿便完成装车。“今天这车鲜香菇上午8点,就会出现在武汉3家超市了,市民便可装进菜篮子。”一边说着,一边利落地踩下油门,拉着满满一车鲜菇,沿着汉十高速直奔武汉。用不了3个小时就能到。运往广州、深圳等地也只要10多个小时 。

三里岗镇,旺季日产“鲜”菇800吨,如何保证这“鲜”味直达市民菜盘子?

“我们鼓励几家现代农业龙头企业发展鲜菇冷链物流,提升产品附加值。近几年,三里岗镇大力支持企业新建储藏量达1000立方米以上的保鲜库,每新建1处争取国家补贴全部费用的40~50%。”镇党委书记沈哓鹏说。

截至2022年底,三里岗镇已建成农产品仓储保鲜设施20座。“随县安达物流有限公司大院内,并行排列的二座保鲜库,总面积达15000 多立方米,库内2万多标箱香菇整齐码放,可储存100多万斤香菇保鲜。”公司总经理杨玉刚介绍说。

“千帆竞发,百舸争流。当此之际,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抢抓发展机遇,等不得,也慢不得。我们将坚定信心、铆足干劲,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撸起袖子加油干。不断加大特色农产品产地数字冷藏保鲜、冷链设施项目建设力度,助力香菇产业在提高香菇品质和附加值的同时,带动乡村振兴行稳致远。”镇党委书记沈晓鹏说(许为 石守京)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