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为乡村注入“数智基因” ——中国移动随州分公司助力乡村振兴纪实
  • 发布时间:2023-05-05 14:12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黄振忠
  • 审核:黄振忠
打印




    仲春时节,芳菲浸染。穿梭在随州广袤的乡村,映入眼帘的是绿郁成垄的田畴、特色鲜明的民居、星罗棋布的产业……“数字创新,智慧赋能”为乡村振兴焕发了生机勃勃的韵致。
    推进‘数字乡村’和‘智慧社区’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行动。近年来,随州移动抢抓机遇,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和‘智慧社区’建设,‘数智引擎’已成为点燃乡村振兴动力之火。”中国移动随州分公司总经理吴勤华对记者说。

数字赋能助力乡村振兴  

“互联网+”是潮流,更是乡村振兴的新引擎。近年来,随州移动公司不断健全的数字化平台,让乡村“聪敏”起来。
    走进随县三里岗镇马家畈村香菇种植合作社,只见连片的香菇大棚整齐排列,孕育着新的“硒”望。
  “点完种,就可以搬进智慧香菇大棚,今年3万菌棒能为菇农增收12万元。”移动驻村第一书记高飞激动地告诉记者。
    马家畈村处于三里岗镇富硒带,以传统香菇种植为主。由于种植技术较为落后,导致菇农收入不高。为改变这一现状,移动公司通过实地考察调研,迅速组建专项技术团队,为该村香菇产业发展研究制定智慧大棚建设的信息化解决方案,并提供帮扶资金30万元,改建2000平方米智慧大棚,实现香菇种植自动化、智能化。
   “之前种植香菇需要大量人工管理菇棚,智能化菇棚建成后,只需一部手机就能完成菇棚的日常管理工作,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马家畈村香菇种植合作社负责人王波告诉记者,有了智能化香菇大棚,香菇收益可比以前提升40%。
    全力推进智慧农业发展,随州移动将“智慧”赋能于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实现了由传统农业“看天”向智慧农业“看屏”转变。
  来到广水市十里街道双塘村果蔬基地,记者在电子大屏上看到,大棚内百亩哈密瓜已硕果累累,由随州移动打造的智慧农业项目,正守护着果枝的健康成长。
  “你看,果园的虫害、光照等随时有平台看管,只要在手机上动动手指,就能采光通风、浇水施肥,真省心!”双塘村党支部书记邱金虎兴奋地告诉记者,去年随州移动公司通过物联网技术,在大棚里布放传感器,实时采集土壤温湿度、pH值、光照等环境数据,通过无线网络上传到后端大屏分析平台。同时采用高清摄像头,在大棚部署“千里眼”,可以清晰拍摄到农作物生长情况,一旦瓜果出现异常状况,后台专家可以远程查看,并分析农作物是否受病、受灾。
  数字赋能,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全市已涌现出“数字乡村”示范村728个。如今,随州通过数字治理跑出乡村振兴加“数”度,让乡村管理有“数”可依。

智慧乡村提升服务效率
  

“智慧乡村”建设使新技术、新业态在村社区遍地开花,应用程度不断提升,经营业态日益丰富,配套支撑逐步完善。
   “现在社区干部的服务越来越贴心了,之前都要跑到政务大厅去人脸识别,现在‘两委’干部不仅上门办理,还耐心教我们用手机下载APP,通过APP我们自己在家就能认证了。”家住曾都区南郊街道擂鼓墩社区67岁居民张祖朝感慨道。
    擂鼓墩社区共有退休职工1700多人,往年人脸识别人数众多,且多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办理速度较慢,便民大厅常常人满为患。现在,该社区向广大居民积极推广手机APP,社区干部不仅当面耐心教导使用,对于行动不便的居民更是上门服务。
    为提升便民服务效率,随州移动公司投资在社区配置人脸识别门禁,通过在小区进出口及单元楼门口安装人脸识别门禁,结合物业管理平台,实现社区门禁权限统一管理,同时支持访客预约、人脸识别、远程开门等功能,实现有序管理、无感通行。
    “来,进来看一会电视,我们的电视机也‘聪明’着呢。”随县三里岗镇马家畈村党支部书记的话语充满了吸引力。出于好奇,记者摁下了遥控器开关,即刻电视机首页上“智慧马家畈”五个大字摄入眼球,原来首页上还有更多惊喜,“美丽乡村”“新闻资讯”等功能区应有尽有。
    随州移动公司投资15万元,以马家畈村为试点,联手推出“智慧乡村”多屏信息化管理平台,围绕智慧政务、精准帮扶、平安创建、文化建设等四大板块展开,为村民发声提供渠道,为共同缔造瞄准靶心,为综治安防筑牢底线,为党建工作铺开坦途。
    2020年疫情期间,随州移动公司党委通过多次走访调研,决定推进双塘村数字化乡村建设,共投入40万元,为该村部署“智慧云广播”系统。通过大数据灵动、云MAS产品为外地返村人员发送疫情防控注意事项,为本村村民免费核酸检测以及最新疫情防控政策等相关内容短信。同时,为村干部配备“和对讲”终端,让村干部更好参与到疫情防控工作之中。

 智慧党建夯实治理根基
  

“过去工作繁忙、时间精力不够,现在有了‘学习强国’这个平台,我可以随时随地汲取党的最新理论知识和政策。”双塘村党支部书记邱金虎说。
    近年来,双塘村在随州移动公司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学习强国”“智慧云”等多个平台,有效整合零碎时间,突破时空、场地限制,不断创新基层党建工作,以方便、快捷、灵活的教育学习方式,打造基层“智慧党建”平台,依托“双争”积分纪实竞赛活动,以全程纪实组织生活为切入点,按时记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开展情况。
    党建平台全面打造涵盖党建宣传、教育、培训、管理、服务、监督、办公等全方位的一体化平台,提供远程会议、党建资讯、党员考评等党务应用,党建平台、智慧屏和手机联动,使无法到场的党员可以通过手机入会,主题党日实现“线上+线下”,组织生活更便捷。
    3月5日,三里岗镇各村(社区)的570名在家党员通过“智慧云”直播收看了“新班子新形象新作为——新春第一课”集中培训课程,会场通过“二维码扫描”与现场签名的双重方式进行签到。
    该镇党委负责人说,“智慧党建”平台使党建工作手段从传统走向现代,很好地解决了以往进村搞督查抓指导时受困于交通、天气或临时事务而不得不取消的难题;实地抽样检查、查看台账等传统机械的工作方式也因此得到改善,为基层党建工作带来极大便利。
    “智慧党建”还拥有村务管理、政务服务等功能,打通农村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真正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
    “智治”已向乡村治理多个层面延伸。提供党建线上学习和管理功能的“智慧党建”,实现基层全覆盖。集体资产监管信息化平台不断完善,目前农村集体财务、“三资”、产权交易等信息已通过手机、电视等多个渠道公开,接受社会监督。“智治社区(乡村)管理系统”通过建立基层信息化平台统一门户,以数字化赋能基层管理、以信息化推动基层减负,提高了乡村综合服务信息化水平,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智慧基因”。
    借助智慧监管、实时监测、积分管理、一键上报等功能,如今村(社区)实现了村务村情“一网知晓”、村务服务“数据跑路”、惠民声音“传进千家”。

监控探头守护万家平安

 走进曾都区南郊街道擂鼓墩社区,在居民余俊华的房屋前,抬头便被房檐上的“四方盒子”所吸引,“这是移动公司给家里安装的摄像头,出门在外随时都可以连通手机APP查看实时监控,别提多方便、多放心!”余俊华高兴地对记者说。
    随州移动公司坚持党建引领发展,以“党建和创”为切入点,党委班子成员带头深入到基层,摸清乡村工作痛点,找准乡村振兴需求,做好做实“数智乡村”拓展工作。
   “幸亏有监控摄像头,我的摩托车这么快得以追回!”看到失而复得的摩托车,李某喜极而泣。去年12月16日,李某停放在家门口的摩托车被盗,民警通过监控摄像头追踪,迅速锁定嫌疑人,3小时内人赃俱获。
    去年以来,随州移动公司积极参与随州市委平安办组织“慧眼看千村·警民护万家”工程建设,以视频监控建设为“小切口”,着力解决老百姓最关心、最忧心、反映最强烈的农村盗窃等案件高发频发“大问题”。
   “平安乡村”项目应用于乡村道路监控管理、家庭院落安全守护、果园农场、鱼塘水库、养殖场防盗等场景,还可以应用到关爱农村留守老人与儿童,投资小、建设快、覆盖广,有效补足了“天网”和“雪亮”工程立体防控网络的空白和不足。
    1月14日,居民陈女士到某镇上买年货时被盗2000元现金。民警通过查看监控摄像头,在案发当日将嫌疑人抓获,第一时间将被盗的现金送到陈女士手中。
   “慧眼”看住了老百姓的家门口,也守护了老百姓的“钱袋子”。随州移动把治安防范措施延伸到乡村群众身边,按照“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的要求,突出“建、联、管、用”四个环节,全力推进“慧眼看千村·警民护万家”视频监控建设。截至目前,全市共建设监控摄像头6.9万户,“党建和创”签订556个村。重点部位基本实现监控摄像头全覆盖,已经成为乡村平安建设的新亮点。
    插上“数字翅膀”,时下数字元素正融入随州乡村生活的每个场景,一幅数字兴业、数字治村、数字惠民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