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随州“一朵菇” 打通“双循环”
  • 发布时间:2022-10-08 09:58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黄振忠
  • 审核:黄振忠
打印

9月16日,第十九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广西南宁开幕,随州香菇惊艳亮相,一朵香菇牵动海内外万千味蕾。
  随州是闻名遐迩的“中国香菇之乡”,每年香菇制棒达到3亿棒,共有30万人从事香菇制棒、种植、加工和销售,全产业链产值达到300亿元。目前,随州建成全国最大的食用菌交易集散地、全国最大的食用菌出口基地,实现了“买全国、卖世界”,出口额稳居全省第一。
  近年来,随州持续推进香菇产业转型升级,产业链由初加工向精深加工延伸,自主品牌知名度不断提高,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科技研发水平再上台阶,实现了由单纯外贸为主向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的质变。
  做强品牌,“一朵菇”香飘海内外
  9月13日,位于随州高新区的品源现代农业有限公司车间一片繁忙,智能叉车在两个发货区域间来回穿梭。
  国内发货区里,30多个工人正核对来自各电商平台的订单,将产品打包后快递发往全国。另一边,印着外文和中文“菇的辣克”的出口产品,按不同国家地区分类摆放,等待转运至集装货柜。
  两个市场都能“菇”香四溢,靠的是“随州香菇”不断增强的品牌影响力。
  创新成就品牌,品源公司就是最好的例证。2016年以前,品源公司以干香菇出口为主,因当时市场饱和、同质化竞争激烈,倒逼公司创新升级产品。经研发团队精心设计,2017年,品源推出“菇的辣克”香菇酱产品,主打清香即食,包装时尚,令消费者眼前一亮。第二年,“菇的辣克”首次出口到东南亚地区。仅两年时间,“菇的辣克”出口值就达到1.2亿美元。
  2021年,品源在全省食用菌加工企业率先通过海关AEO认证。“我们不以贴牌代工的方式降低成本,每件出口产品上都印着我们自己的商标。”品源副总经理张涛介绍,企业通过培育品牌逐步打开了海外市场,今年根据国内消费者口味,品源公司又新推出了香辣酱系列产品。
  “我们在现有万吨级自动化生产车间内,投资100多万元,增设了一条新产线。”张涛表示,新产线将在今年年底完工并投入使用,产能比现在翻一番,能同时满足国内外市场的供货需求。
  随州市商务局副局长龚峻介绍,为支持企业扩大品牌效应,开拓海内外市场,随州市先后出台了《随州市食用菌产业链实施方案》《随州市品牌提升专项行动方案(2020-2022)》等扶持政策,深化“两品一标”创建,加大对区域公共品牌的使用管理维护力度,发挥“区域公共品牌+企业自有品牌”的组合优势,进一步擦亮价值16.88亿元的“随州香菇”品牌。
  文旅融合,“一朵菇”能吃还能玩
  “香菇从点种到采摘需要经过这样几道工序……”9月14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走进位于曾都区的湖北宝蕈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公司总经理靳明兵正在给游客讲解一朵菇的成长历程。
  宝蕈农业由随州乐鲜菌业与原华中农业大学菌种实验中心技术团队组建。起初,公司经营以育种、种植和粗加工为主,产销流程简单,附加值低,发展受限。
  2020年,宝蕈投资建设了4000多平方米的智能化大棚,建成“随州香菇品种繁育基地”;2021年引入净化车间及新产线后,年生产销售各类菌种达108万公斤。
  “一朵菇,如何能吃、能赏,还能玩?”稳住了市场之后,靳明兵开始探索农旅结合的新路径。
  从四季皆有的采摘体验,到废弃菌渣作肥种出的有机蔬果,还有亲眼可见的珍稀菌种标本……宝蕈打出创新组合牌,将菌种研发、示范种植、研学科普、观光采摘集于一体。
  “不仅吸引游客,带来了人气,带走了商品,还提升了企业知名度。”在随州,像宝蕈这样积极探索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多领域抢占国内消费市场的企业越来越多。
  以5A级景区标准打造的裕国香菇工业旅游园区,日均接待游客500余人次,每年约10万游客走进裕国体验“好菇粮”的旅程。
  随州香菇产业与休闲旅游、文化教育、健康养生等领域碰撞出新的火花。
  仅随县,就有三里岗“香菇小镇”“百里画廊”香菇主题农家乐、香菇采摘、香菇品尝、香菇种植等观光景点,“神农药菌谷生态科技旅游园”等观光项目。
  副市长徐锋表示,随州市大力支持励香菇企业走农旅融合、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之路,对通过评审的国家、省级“两化”融合贯标试点示范香菇企业,由市财政给予补贴。
  科技赋能,春风十里菇香浓
  湖北长久菌业的专用冷藏箱里,一排排存放菌株的玻璃试管整齐码放,试管内隐约可见白色的菌丝。
  “随州香菇好,得益于优越的地理条件,但要长久好下去,菌种就一定要好。”公司总经理龚长久介绍,作为随州市唯一食用菌一级菌种生产资质企业,长久菌业已有300多个食用菌种质资源菌株,其中三分之二都是香菇菌株。
  近年来,长久菌业与华中农业大学、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共同开展食用菌新品种选育、标准化栽培技术等科研工作。龚长久介绍,企业建立了“院士专家工作站”,完成和正在进行的科研项目有4个,每年开展的香菇新品种试验菌株超过30个,参与选育和筛选的香菇新品种已占公司菌种销量的60%以上。
  不仅是育种,科技创新贯穿着随州一朵菇的成长始终。
  逸村、隆兴、庆丰等16家食用菌生产设备制造企业,拥有发明专利50余项,掌握着育菇“密码”;炎顺、塔儿山等90多家香菇生产企业建成智能化生产基地,遮阳、浇水等环节都可在手机上操作完成。
  2021年,随州市《关于促进香菇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十条意见》中,“打造服务全国的菌种研发推广中心”被放在第一条的重要位置。
  随州市农业农村局局长胡建鄂表示,将进一步支持市内企业与国内知名的菌种研发机构深度合作,用科技为“春风十里菇香浓”注入长久生命力。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