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种出幸福新生活 ——广水市广水街道驼子村发展大棚蔬菜见闻
  • 发布时间:2021-10-28 11:20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杨文明
  • 审核:杨文明
打印

    

     10月22日,走进广水市广水办事处驼子村记者看到,一个个塑料大棚依势摆开,布满田野。蔬菜大棚里,一根根藤蔓墨绿冲顶,绿油油水灵灵的蔬菜散发着蓬勃的生命力。
  来到杰宏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工人们正在摘菜、装箱、打包,一派繁忙景象。驼子村党支部书记、杰宏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黄艳峰高兴地告诉记者:“近年来,在街道办事处的大力支持下,村‘两委’把蔬菜产业作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主导产业来抓,通过土地流转,成立合作社,并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推行‘合作社+基地+农户+品牌’的现代农业模式。如今,菜市红火,一个棚能挣一万多元,大棚成为村民的‘聚宝盆’!”
  说起驼子村靠种植大棚蔬菜致富的事,在当地可算是小有名气,种植的无公害蔬菜不仅规模大、品种优,而且以其独有的区位优势和品牌效应,倍受市场青睐。
  为摘掉扣在村民头上的穷帽子,驼子村充分利用发展农业无污染的优势,瞄准设施蔬菜产业,唱响了一曲产业致富之歌。全村已建成绿色设施蔬菜基地1100多亩,建起蔬菜大棚近300个,设施农业已成为村民脱贫致富的“加速器”。
  大棚建起来了,关键还要看收益。针对个别农户思想观念落后、经营管理不到位,导致收效甚微的实际问题。该村让一些有经验、会管理的农户,用反租倒包的流转形式,把已建成的大棚又反租回来经营。一组村民张金元租赁20个大棚,通过实施标准化、集约化生产,今年种菜纯收入可望突破20万元。村民黄五也种有20多个蔬菜大棚,他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种植品种,截至目前已收益近20万元。黄艳峰告诉记者,今年以来,全村已销售优质蔬菜700余吨,收入达200多万元。
  如何引导村民共同致富?说一千道一万,最终还是要靠强有力的产业带动。二组困难户黄国裕,老伴体弱多病,家里生活困难,杰宏种植合作社安排他在合作社打“短工”。
  “栽苗、除草、喷水……一年四季不同时节干不同的活,都不算重。”黄国裕介绍了自己在合作社的主要工作,问及工资,他毫不含糊,“一天保底130元,一个月能领到3000多块的工资。”黄艳峰说,目前合作社已吸纳11个困难户常年在合作社务工,季节性务工达70余人。
  蔬菜种植让村民尝到了甜头,但基础设施不配套,在一定程度上会挫伤蔬农的种菜积极性。“现在种菜和以前可不一样。”黄艳峰说,“过去道路设施不完善,蔬菜收获后需要手提肩扛,如今车辆开到田间地头,省工省力。灌溉系统也不断健全,村里修建泵站,管道直通农户菜地,改变了全村接几百米抽水管从河里取水的困境。”
  在朱家湾蔬菜交易市场,但见运货车辆来来往往,新鲜的蔬菜被运往武汉、大悟等地。黄艳峰介绍,交易市场投资近70万元,于去年建成。村里蔬菜借助交易市场,销往各地大型商场超市,每天能卖出约3000公斤。
  一业兴,百业旺。驼子村大力发展特色大棚蔬菜,有效拉动了全村农业经济发展,促进了农民持续增收,大棚蔬菜已成为村级经济发展的优势产业。
  如今的驼子村,每个村民都在你追我赶比生产,用不懈奋斗换来了更加滋润的生活,也赢得了追求更好发展的信心。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驼子村定会走出一条幸福、美好的康庄大道。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