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暴戾的洪流——泥石流
  • 发布时间:2016-05-17 16:21
  • 信息来源:湖北应急管理网
  • 编辑:广水市人民政府
  • 审核:李发兵
打印

  泥石流的特性

  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且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一旦发生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甚至村镇等,从而造成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

  泥石流流动的全过程一般有几个小时,短的只有几分钟。这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国一些具有特殊地形、地貌状况地区的自然灾害。泥石流是山区沟谷或山地坡面上,由暴雨、冰雪融化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介于挟沙水流和滑坡之间的土、水、气混合流。泥石流大多伴随山区洪水而发生,与一般洪水的区别是洪流中含有足够数量的泥沙石等固体碎屑物,其体积含量最少为15%,最高可达80%左右,因此比洪水更具有破坏力。

  泥石流的种类

  按照物质成分划分:由大量粘性土和粒径不等的砂粒、石块组成的叫泥石流,以粘性土为主、含少量砂粒、石块、粘度大、呈稠泥状的叫泥流,由水和大小不等的砂粒、石块组成的称为水石流。

  按流域形态划分:标准型泥石流,流域呈扇形,面积较大,能明显的划分出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河谷型泥石流,流域呈有狭长条形,其形成区多为河流上游的沟谷,固体物质来源较分散,沟谷中有时常年有水,故水源较丰富,流通区与堆积区往往不能明显分出;山坡型泥石流,流域呈斗状,其面积一般小于1000平方米,无明显流通区、形成区和堆积区直接相连。

  按物质状态划分,泥石流又可以划分为粘性泥石流和稀性泥石流。

  泥石流的防灾自救

  泥石流的形成条件是:地形陡峭,松散堆积物丰富,有突发性、持续性大暴雨或大量冰融水的流出。因此,泥石流虽然破坏力巨大,却比其他自然灾害更为有迹可寻一些。

  所以,当我们发现有泥石流迹象时,应立即观察地形,向沟谷两侧山坡或高地跑。逃生时,要抛弃一切影响奔跑速度的物品。千万不要躲在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陡峭山坡下面,更不要停留在低洼的地方,也不要攀爬到树上躲避。

  至于泥石流发生前的迹象,一般是河流突然断流或水势突然加大,并夹有较多柴草、树枝,深谷或沟内传来类似火车轰鸣或闷雷般的声音,沟谷深处突然变得昏暗,并有轻微震动感等。

  由于泥石流多发于山地,因此,去山地户外游玩时,要选择平整的高地作为营地,尽可能避开河、沟道弯曲的凹岸或地方狭小高度又低凸岸,切忌在沟道或沟内的低平处搭建宿营棚。而一旦遇到长时间降雨或者暴雨时,就应该格外警惕泥石流的发生并及时逃避。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