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香菇撑起“富民伞” ——记耀兴大海(随州)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秦京
  • 发布时间:2022-04-22 08:51
  • 信息来源:
  • 编辑:涂小丽
  • 审核:杨文明
打印

【编者按】
  随县是炎帝神农故里,相传唐宋时期,香菇作为“八大山珍”之一,开始作为养生食物走上餐桌。1996年袋料香菇进入随县,香菇种植规模和产量成倍增加。近年来,为将香菇产业做大做强,与国际接轨,打响品牌,随县县委、县政府利用地区优势,加快招商引资,进行资源整合,促进优势企业强强联合。随县人社局、县劳动就业局充分发挥职能及政策作用,积极鼓励能人创业就业,扶持了一批龙头企业,促进了随县食用菌产业的快速升级。截至目前,该县已建成全国首家省级香菇产业技术研究院和全省唯一的食用菌种子检验检测中心,拥有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件、著名商标3件、集体商标1件、境外国际商标9件,获评“中国香菇之乡”“中国花菇之乡”荣誉称号。本报今天刊发随县香菇种植能人秦京的创业故事——
  4月18日,记者来到“中国花菇之乡”——随县草店镇食用菌工业园,走进耀兴大海(随州)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们正熟练地对香菇采摘、品检、装箱,一派忙碌。货运区内,3辆大卡车装满15吨精品“天白花菇”,正准备运往福建、上海、浙江等地。“今年花菇品质好,产量也高,现在正是销售旺季,每天能外销香菇10万多公斤。”公司总经理秦京喜笑颜开地告诉记者。
  情系菇农
  1983年4月,秦京出生在随县草店镇檀山村。2006年7月,秦京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他主动放弃多家知名公司开出的优厚待遇,毅然决然地选择返乡跟随父亲从事香菇种植,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成为了一名乡村“新农人”。
  从科学栽培、日常管护到市场开拓,秦京从零开始摸索,随县人社局及劳动就业局积极提供创业就业政策帮扶,并协调专业人员提供指导,帮他解决了不少难题。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近两年的经营,秦京打开了市场,发展了一批固定客户,逐渐成为当地有名的香菇种植“专家”。
  在创业就业政策的支持下,秦京进一步扩大生产种植规模,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带动周边村民一起发展香菇产业。
  为了让乡亲们尽快掌握香菇栽培技术,秦京免费到各地讲课,共培训技术骨干1000多人,并结合自己的生产实践,与华中农业大学罗信昌教授合编了《羊肚菌有机栽培技术》等技术资料,免费赠发给广大菇农,累计发送一万余册。
  多年来,秦京走过全国很多地方,帮助各地建设种植示范基地,以点带面,手把手地教农民掌握种植技术,并派技术人员长期跟踪服务,使菇农的疑难问题能够在现场得到及时解决。目前,草店镇90%以上农民都掌握了袋料香菇种植技术,香菇产业已成为随县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昔日贫穷的山村依靠食用菌生产迅速走上了致富道路。
  “一年种菇盖新房,两年种菇娶新娘,三年种菇存银行,再种香菇奔小康”是随县菇农生活的真实写照。在秦京等一批香菇种植能人的带动下,随县几乎村村办菇场,家家种香菇。全县有10多万户农民直接从事香菇种植,100多家加工企业就近转移农民就业近6000人,香菇产业创造的相关就业岗位超过30万个。农民人均收入中香菇产业贡献1000元以上。
  搏击菇海
  为了节约资源和成本,提高综合效益,秦京针对香菇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进行了不懈探索与创新,通过多年努力,建立了自己的食用菌研究所,从食用菌菌种的培良选优上打开创业和创新的突破口。成功探索出利用花果树、杨树、柳树等速生杂木代替栎木类资源培育新型袋料菌种的技术,让许多材料变废为宝。
  几年来,秦京把大部分精力放在菌种培良选优上,在生产实践中摸索出香菇、羊肚菌等10余种食用菌的实用栽培技术。筛选出的适合本地气候的香菇6号、7号菌种,肉质厚、花菇率高,产菇率比以往提高了30%,大大增强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其产品不仅抢占国内市场,还打入澳大利亚、新加坡、台湾等国家和地区。
  秦京还在改进生产设备上狠下功夫,牵头发明了“香菇催花、烘干两用机”,提高花菇率25%以上,彻底解决了香菇在生产和烘烤过程中二氧化硫的污染问题,有效降低了菇农在菇棚内烘烤香菇发生煤气中毒事故。这项成果不仅获得了国家专利,还得到省农业厅领导的充分肯定。
  2004年,由秦京牵线搭桥,随州大海菌业有限公司成为“华中农业大学教学实习基地”。在与华中农业大学“联姻”中,大海菌业有限公司投资50万元建立了高标准的菌种研究实验室,所筛选出的菌株在出菇率、单菇率、花菇率等重要指标上有了明显改善。
  2007年至2009年,秦京先后承担了一个农业部食用菌项目子课题和一项湖北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的研究,承担了省种子管理站在随州的食用菌品种区试项目。他还被聘为华中农业大学植科院校外实习教师,辅导并多次参与了华中农业大学本科生及研究生在随县的食用菌项目的试验。
  2015年,秦京与原中国食用菌协会顾问、华中农业大学博导罗信昌教授合作,在随县试种羊肚菌获得成功。2016年建成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300多亩,吸引了全国26个省市的300多名专家学者前来参观。近年来,他累计投入300多万元,致力攻克羊肚菌栽培技术,获得成功。今年3月,由秦京牵头指导,与上海农科院的3位博士在青海省果洛州斑玛县率先试种高原反季节羊肚菌获得成功,得到了青海省政府的高度重视。该项目和他个人还分别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全国优秀农民工”的奖励。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目前,随县拥有120多个香菇专业村,85家香菇种植合作社,2万袋以上香菇种植大户300多家,有30余万人从事香菇产业,年种植香菇2.5亿袋,干菇产量6万余吨,全产业链产值200余亿元,出口创汇近5亿美元。全县拥有农业产业化香菇龙头企业26家,出口企业及备案基地21个,相关配套企业130余家,食用菌全产业链被列为全国农业全产业链重点链和典型县。
  反哺社会
  秦京一直热衷于公益事业。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公司对口帮扶草店镇金锣山村,他和公司先后捐献现金4万元,捐赠钢管大棚价值10余万元,并免费培训技术人员50多人,免费提供菌种2万多斤。该村30多个贫困户因种香菇,年均户平增收近4万元,实现了带动贫困农户增收致富、企业发展与脱贫攻坚双赢目标,被随县人民政府扶贫开发办公室、随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认定为“扶贫车间”。
  2018-2019年,公司承接十堰市的精准扶贫项目,为该市提供6000万棒香菇菌种。两年来,秦京跑遍了十堰市郧阳区的几十个乡镇,现场查看菇农的香菇生长情况和提供栽培技术指导,按时圆满完成了该项目。他带领的团队在随县新发展的“春栽花菇仿椴木”栽培技术,种出来的香菇非常畅销,价格高达50—120元/斤,最好的可以卖到140元/斤。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他捐款35000元。他还每年还义务资助当地家境困难的大学生入学,至今总金额达10余万元。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为实现到2025年,随县香菇种植规模达4亿袋、干菇产量8万吨、产值500亿元、人均增收2500元以上、解决40万农村和城镇劳动力就业问题的目标,秦京怀揣着乡村振兴的梦想,正奋战在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第一线,为随县香菇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书写无愧于时代的人生答卷!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