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十年探出致富路 ——安徽老乡张坤在随县的创业故事
  • 发布时间:2021-05-20 09:23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涂小丽
  • 审核:李发兵
打印

从千里之外的安徽亳州来到随县,扎根山区一干就是10余年,终于摸索出理想的产业新项目。5月11日,记者来到随县草店镇金锣山村,探访安徽老乡张坤和他的生态产业园。
  一片生态林绿意葱葱,种满各种新奇植物,木瓜、海棠、桃梨已经挂果,银杏、五角枫摇曳生姿,菊花、芍药花枝招展……树荫下,业主张坤正在招呼村民种植天麻。“以前,这里是一片荒坡地,如今种下经济作物300多种。”张坤擦把汗说,“来这里一干11个年头,自己成了‘山大王’,总算摸索出一些新门道。”
  今年65岁的张坤来自安徽亳州的中药材世家。2009年,他想创办一座中药材种植基地,跑遍大半个中国,最终落户金锣山。“随县是中医药始祖炎帝的故乡,文化底蕴丰厚,生态环境好,适合药材种植。”他当即流转山场400亩,开启创业历程。
  他最初的想法是,试种各类中药材,找到合适品种扩大面积。然而,创业之路并非如想象中那样顺利。“买到假苗子,亏了30多万;遭遇大旱,苗子旱死一大片;错估行情,产品无人问津……”提到这些年的艰辛,张坤感慨万千。年年投入,不见收获,亲朋好友苦口婆心劝他放弃。“就算耗上一辈子,也要把这事干成!”张坤就是不服输。
  接下来,他迅速调整思路,采取“广撒网”的办法,种植的中药材从几十种增加到一百多种,还套种了花卉、果树、景观树等各类经济作物。各类品种合理搭配,形成“地上有苗木、地面有花草、地下有药材、林间有家禽”的丰满格局。
  辛勤耕耘,定有收获。在张坤的精心打理下,满山花草树木一年一个样,放眼望去,生机盎然,“本想办个中药园,没想到种出了一座花果山。”这片花果山,还成为金锣山村发展乡村旅游的新亮点,赏花采果,游客不断。
  300多种作物,总会冒出意外惊喜。去年,他的五角枫卖到2000元一棵,樱桃树的价格也突破1000元一棵。张坤最看好的,还是中药材,经过10余年探索,他发现这里种植的芍药、丹参、结根、黄精、天麻等10多种药材,有益成分含量很高,总体质量明显优于其它地方。“炎帝故里真是一块风水宝地。”张坤更加坚信,他当初的选择没有错。
  今年,张坤在林下套种30多亩天麻,扩大了芍药、丹参、黄精、菊花的种植面积,还给金锣山村提供种子、技术支援,帮助村里种植天麻20多亩。“这些,还只是一个开头。”张坤说,“在乡村产业振兴的道路上,我甘愿当个探路人,愿把确定能致富的项目奉献给大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