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市人社局落实“六稳”“六保”之责全力以赴稳就业保民生
  • 发布时间:2020-08-12 16:06
  • 信息来源:随州市人社局
  • 编辑:杨文明
  • 审核:李发兵
打印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六稳”“六保”工作要求,把“稳就业”“保居民就业”作为 “六稳”“六保”之首。市人社局积极履职尽责、担当作为,采取多种措施组织务工人员返岗复工,促企业复工复产,支持企业稳定岗位,全力以赴保我市居民就业,牢牢守住我市“稳就业”基本盘。

一是千方百计组织务工人员返岗复工保就业。针对疫情防控期间外出务工人员返岗复工受阻的问题,市人社局早部署、早行动,成立由人社、公安、交通运输、卫健等相关部门组成的农民工返岗复工“点对点”服务保障工作专班,在摸清返乡人员外出就业意向和具体就业去向基础上,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等30余地人社部门对接联系,发送《关于协调做好务工人员返岗工作的商请函》,及时掌握我市务工人员集中地疫情变化、复工时间、企业用工需求、返岗复工要求等信息。为确保务工人员安心返岗,企业放心接回,按照“一车一方案”的原则,组织专车“点对点”输送,让外出务工人员“出家门进车门、出车门入厂门”。全市通过“点对点”直达输送模式,组织专车736车次,输送23719名农民工返岗就业,离鄂公共交通恢复后组织乘火车返岗37978人,外出务工人员自驾返岗96408人,累计帮助返岗复工15.91万人,其中帮助10288人贫困劳动力外出返岗复工。截止6月底,我市外出务工总人数达到54.94万人,已经恢复到疫前水平。贫困劳动力外出实现就业5.41万人,超过去年外出贫困劳动力就业人数5.04万人的8.3%,年度目标任务完成率居全省第三。

二是千方百计促企业复工复产保用工。为应对疫情,市人社局积极做好政策支持,应对新冠疫情对我市就业工作的影响。相继开展了复工复产企业用工需求情况、劳动力就业意愿情况等数据调查,在此基础上报请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激励回乡人员就业创业工作的措施的通知》(随政办发〔2020〕4号)、《关于积极应对疫情有序做好企业复工复产用工保障工作的通知》(随政办发〔2020〕5号),激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就业,鼓励企业招用本地人员就近就业。把服务企业复工复产当作头等大事,实行全员上阵,对40多家重点企业实行包保,提供“一对一”的个性化服务;建立重点企业24小时用工保障机制,开通“我要就业”服务热线,搭建随州就业APP、网上“云招聘”等服务平台,发布就业岗位1.54余万个。在常态化开展“网上招聘会”的同时,组织乡镇巡回、入企招聘、专场招聘等小微型现场招聘会20余场次。截至6月底帮助46家重点用工企业员工返岗18365人次,组织招聘解决企业用工2486人次,全市实现新增就业7529人。市域内开工企业复岗率达到99%,复工复产指数居全省第三。

三是千方百计援企稳岗保稳定。市人社局坚持“稳企业就是稳就业”的工作思路,多向发力,减轻企业用工成本,让企业轻装上阵,稳住企业吸纳就业的主阵地。迅速落实企业职工失业保险费减免政策,2-6月份为全市参保单位减免失业保险费732万元;放宽企业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简化工作流程,实行岗上申报、不见面审核、不打烊服务的方式,确保稳岗返还资金及时拨付到位,上半年全市拨付稳岗返还资金2039万元;及时发放企业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一次性交通补助、高校毕业生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等补助资金,全市就业补助资金、失业保险基金两项资金共支出5500多万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690万元,较好地发挥了就业资金促就业、稳就业的作用。

下一步,市人社局将继续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决策部署,围绕稳岗、留岗、增岗、拓岗,统筹市内、市外两个就业市场,通过“扩增量、稳存量、保重点、促匹配、兜底线”等多种措施,努力确保我市就业大局稳定。

一是多渠道拓岗“扩增量”。坚持“向内挖潜”与“向外找岗”并举。加大市内企业用工岗位征集力度,继续通过网站、公众号等媒体发布用工信息,宣传稳就业政策,做好企业与求职者信息对接,引导劳动者就近就地就业。合理引导,加快推进餐饮、商贸、娱乐、教育培训等服务行业的复工复产,鼓励开展“夜市经济”、“马路经济”,吸纳更多人员就业。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的意见》,拓宽灵活就业渠道,引导劳动者从事个体经营、非全日制以及新就业形态等灵活多样的就业方式,鼓励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同时,发挥政府在“找岗位、稳就业”中牵线搭桥的作用,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劳务输入地的对接,建立长期的劳务协作对接机制,有组织的开展劳务输出,努力把疫情对就业的影响降到最低。

二是落实惠企政策“稳存量”。紧扣“免、减、缓、返、补”五方面政策,支持稳企业、保就业。加大市政府办4号、5号文件落实力度,激励回乡人员就业创业,鼓励企业多渠道招人用人。进一步研究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确保重点企业用工、支持企业稳定岗位、促进多渠道就业等多项具体措施。继续落实好对中小微企业减免社会保险费到年底和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实施期限延长至2021年4月30日等政策,加快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就业补贴等政策落地见效,减轻企业负担,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稳企业、稳岗位。鼓励企业和职工同舟共济、共克时艰,指导企业和职工通过协商,采取调整薪酬、缩短工时等方式,稳定劳动关系,使企业不裁员或少裁员。加强对疫情影响较大的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企业风险监测,做好失业应对预案,防止出现大规模失业。

三是做好就业服务“保重点”。紧紧围绕高校毕业生、农民工、贫困人员等就业困难群体强化精准帮扶。切实做好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服务工作,公布就业政策,明确服务事项,落实实名制登记,开通求职热线,开展线上线下招聘,推送岗位信息,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加大农民工外出务工服务力度,深化6+1劳务协作措施,组成专班开展劳务协作对接,充分发挥中介组织和劳务经纪人作用,收集用工需求信息,开拓新的就业岗位,帮助有外出意愿的返乡农民工外出务工就业。

多渠道帮扶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业和有组织输出就业,发挥政策效应,鼓励企业招用贫困人员就业;加大外出务工交通补贴落实力度,促进贫困人员稳定就业;加快就业扶贫车间认定进度,吸纳贫困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通过因地因人施策,精准帮扶,多措并举保障重点群体就业。

四是搭建供给平台“促匹配”。积极搭建各类就业服务平台,优化就业服务促进“稳就业”。持续开展线上线下招聘活动,统筹做好“我要就业”服务热线、6+1劳务协作工作,有组织开展务工人员转移就业。发挥公共就业服务职能,深入推进“互联网+就业”服务,优化线上失业登记、线上失业保险申领、线上就业补贴申办平台,提供方便快捷服务。支持企业以训稳岗、以训待岗,做实线上线下培训平台,开展急需紧缺工种的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能力,让更多劳动者长技能、好就业。

五是加强就业援助“兜底线”。落实就业援助实施计划,及时将受疫情影响的就业困难人员纳入就业援助范围,针对疫情防控需求开发一批保洁环卫、防疫消杀等临时公益性岗位,对难以就业的通过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进一步扩大失业保险的保障范围,对因疫情影响失业人员,及时发放失业保险金、失业补助金和落实医保报销待遇,保障群众的基本生活,切实兜牢民生底线。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我们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面强化稳就业举措,使每一项政策、举措落地见效、开花结果,尽最大努力帮助老百姓端稳“饭碗”,端好“饭碗”。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