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随州曾都:检察公益诉讼助推革命史迹“换新颜”
  • 发布时间:2022-08-01 09:32
  • 信息来源:人民网
  • 编辑:杨文明
  • 审核:杨文明
打印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近日,在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何店镇谢店村“随南县抗日爱国民主纪念碑”下,一群党员干部正在缅怀先烈英勇事迹,重温入党誓词,而经过精心修缮保护的“纪念碑”已经旧貌换新颜。

实地走访革命史迹,发现公益诉讼办案线索

2021年6月,高检院、退役军人事务部联合开展全国县级以下烈士纪念设施管理保护专项行动,根据部署曾都区检察院院公益诉讼办案人员迅速走访排查了曾都区洛阳镇九口堰村黄春庭烈士墓、邱畈村何少敏等九名烈士墓以及“革命烈士纪念碑”、何店镇“随南县抗日爱国民主纪念碑”等革命烈士纪念设施,发现上述烈士墓及革命烈士纪念设施存在碑文脱落严重、碑基布满青苔,墓碑破损、四周长满杂草等问题,与英烈纪念设施庄严、肃穆的环境氛围不相协调。办案人员立即对此公益诉讼案件线索进行分析研判,决定立案监督。

调查核实,理清职责边界寻求共赢

曾都区是革命老区,1939年12月,李先念、陈少敏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领新四军第五师进入了曾都区九口堰地区,在这片红色热土上开辟了抗日根据地,黄春庭、何少敏等多名革命先烈在战斗中牺牲,位于何店镇谢店村的随南县委、县政府及当地军民为五师提供了大量的物质保障和军力保障,是新四军第五师打击日本侵略者、挫败国民党围剿的重要后方根据地,当时被称为“随南的中心,中原的后方”。

经过近一个月的走访调查,办案人员先后实地查看了三处烈士纪念设施、五处烈士墓,均存在管护不力问题,急需修缮保护。曾都区检察院以支持和引导相关部门综合施策为目的,先后到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区文化和旅游局以及所在地乡镇政府了解烈士纪念设施背后的英烈事迹、历史背景及保护存在的问题。通过上门座谈“问诊”,办案人员迅速厘清了各部门职责,并以明确的法律依据引导相关职能部门分工协作,形成监督合力。

检察建议,督促修缮烈士纪念设施

在充分调查核实的基础上,曾都区检察院向相关行政主管部门以及所在地乡镇政府发出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督促各职能部门依法全面履行职责,对烈士墓、烈士纪念广场等烈士纪念设施积极采取保护措施,做好管护工作。行政主管部门和所在地乡镇政府收到检察建议后,立即成立工作专班现场督办,共同制定修缮方案,先后投入资金5万余元对烈士纪念设施、烈士墓进行修缮,并在路口醒目位置配置文字说明,沿着山路合理种植100余株塔柏树,更加增添庄严、肃穆氛围。同时经过协商,后期管护由乡镇政府设立公益性岗位,聘请退役军人专门负责烈士墓及纪念设施日常清扫、苗木修剪、义务宣讲战斗历史。

现如今,再次来到“随南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我们听着老党员讲述着那一段峥嵘岁月,看到了碑体破损的部位得到了妥善修缮,周围的绿植修剪整齐,纪念设施整体面貌修葺一新,旧址得到了有效保护。曾都区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王宝剑由衷地说道:“曾都区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沉淀,用法治方式守护好、传承好红色文化资源是检察机关义不容辞的责任。”(桂华生  王毅)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