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乌龙观(新集)战斗—— 红四方面军的生死时刻
  • 发布时间:2021-04-24 10:29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张春燕
  • 审核:李发兵
打印
乌龙观(也叫乌头观),是随县洪山镇西南很不起眼的一座小山头。但这个小山头,成为徐向前元帅一生难忘的记忆。1932年10月,红军第四方面军主力部队在这片地区打了一场大仗、恶仗,经历生死时刻。
  1932年秋,由于第四次反“围剿”斗争失利,红四方面军被迫撤离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向西实行战略转移。10月11日傍晚,徐向前、陈昌浩等率红四方面军第10师(师长王宏坤、政委周继贤)、11师(师长倪志亮、政委李先念)、12师(师长邝继勋、政委甘远景)、红25军73师(师长王树声、政委张广才)及少共国际团,共2万余人,从黄安县(今红安)出发,越平汉路,过陈家巷(广水市陈巷镇)、洛阳店(曾都区洛阳镇),于14日到达均川镇南20公里的鲍家店。红四方面军原打算在这里与红三军会师,不料红三军已经转移,鲍家店只剩残垣断壁。17日至18日,第10师、11师从包家巷、陶家楼出发,经药山、汤家畈到达洪山镇双河东;73师和红四方面军总部从包家巷、尚家店、新集(随县境)出发,西进到王家集、鲍家集、朱家集、茅茨畈一带,与10师、11师会合。
  闻风而动的蒋介石调集近9个师共50多个团的兵力,妄图一举把红四方面军歼灭于随县枣阳地区。是时,蒋介石命令卫立煌率国民政府军第10师(师长李默庵)、第83师(师长蒋伏生)及独立34旅(旅长罗启疆)尾追;命令第1师(师长胡宗南)于北面沿襄(襄阳)花(花园)公路,第44师(师长肖之楚)于南面沿京(山)宜(昌)公路实施平行追击;命令原在襄枣宜地区的第65师(师长刘茂恩)、第67师(师长冯鹏翥)、第51师(师长范石生)沿枣阳沙河堵击,欲将红四方面军团团包围,决一死战。 
  19日上午,尾追的国民政府军第83师赶到,红四方面军第11师进行阻击,激战数小时,击退追兵。下午,徐向前命令红四方面军第12师抢占随枣交界制高点——乌龙观。由于国民政府军第10师和34旅抢先占领了乌龙观,致使红军右翼关门山、刀破岭、吴家集等阵地受到威胁。
  20日晨,国民政府军第83师和34旅于右侧向宋家集、吴家集一线发动猛攻,国民政府军第10师从左侧利用乌龙观有利地形向关门山、刀破岭发动攻击。红四方面军第10师、11师扼守宋家集、吴家集一线,12师扼守关门山、刀破岭阵地。下午3时,徐向前集中红四方面军第10、11两师主力向国民政府军34旅进行反击。经过激战,国民政府军伤亡惨重,34旅旅长罗启疆受重伤,仅带百余人逃窜。红四方面军第12师强攻乌龙观未克。黄昏,国民政府军第44师由洪山镇双河赶来增援,红军退回原阵地。
  21日,国民政府军第44师、10师向红军关门山、刀破岭阵地猛攻。激战一日,红军坚守阵地。此时,国民政府军第51师从后侧袭击,红四方面军第73师迎击。国民政府军第1师又沿襄花路压来,对红军形成合围之势。当晚,红四方面军为摆脱包围,向西北突进。
  22日上午双方在枣阳西部的土桥铺一带再次激战,红四方面军于当夜12时许,顺利通过沙河和襄花公路,后经七方岗、双沟,越过唐、白两河,挺进陕南边界。至此,红四方面军胜利冲出了敌人精心部署的重重包围。
  乌龙观(新集)战斗,红四方面军前后歼敌3000余人,但自身也损失惨重,伤亡千余人,其中32团团长林维权、34团团长吴云山光荣牺牲。
  徐向前元帅在回忆这段历史时曾说,新集(乌龙观)战斗,是红四方面军西征途中打得最凶恶的一仗,险些全军覆没。参加过本次战役的王宏坤上将在他的回忆录里,用了“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来形容当时战斗之惨烈。乌龙观(新集)战斗中红军以少胜多(当时我军兵力不足敌方兵力的四分之一),以弱胜强(敌人全部使用新式武器,而我军主要是旧式步枪),在红四方面军战斗史上书写了光辉一页。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