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为疫情防控插上“隐形的翅膀” ——市大数据中心筑牢疫情防控数字防线
  • 发布时间:2022-11-07 08:41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黄振忠
  • 审核:李发兵
打印

做好疫情防控,落实“四早”原则,关键在数据。卫健部门的健康监测数据、通信部门的人员活动轨迹数据、公安部门和“网格化”管理的实有人口数据、大数据中心的人员健康码(场所码)数据能否协同共享应用,是实现精准防疫的关键。
  为实现数据协同共享,市大数据中心提出盘活“数据池”、打造“安全盾”、编制“防疫网”的融合协作机制,精准打通数据堵点,大幅度提高数据流转效率,让数据跑得比病毒更快,从而实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为精准防疫奠定了坚实基础。
  盘活“数据池” 推进数据共享共用
  数据是信息化防控的基础,该中心积极打通多方数据汇聚通道。推进省汇聚平台向市汇聚平台回流核酸检测、计划免疫、健康码、重点人群信息等5套涉疫系统数据,对接3个(国垂系统)数据回流接口,回流数据量超3.5亿条。持续汇聚全市疫情数据,目前已汇聚市级涉疫系统1套,数据量超过170万条,同时汇集疫情期间独立数据源共8张数据表,汇聚数据超过1500余万条,及时发挥大数据在区域协查、流调排查方面的“找人、管控”作用,为疫情防控各项决策部署提供精准有力的数据支撑。
  打造“安全盾” 强化外防输入保障
  大数据比人跑得快、跑得远,甚至还能跑到事情发展的前头,借助信息化平台,可以在实现高效率疫情防控的同时,让数据多跑腿,让群众少走路。该中心组织开发了“随州市信息响应大数据平台”(入随返随小程序),统一了全市境外入随网上登记入口,在全市43个交通卡口推广使用。根据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对平台进行了多次扩容升级和功能调整,增加地址模糊匹配、来源地展示等功能,并实时向所在村(社区)推送人员信息。据统计,自4月29日以来,全市大数据平台累计登记170余万人次,其中中高风险地区人员12万余人次、货车司机信息26万人次。在充分应用中实现“数战数决”,推动疫情防控更加科学化、精细化和智能化。
  编织“防疫网” 助力精准高效防控
  该中心对收集的大数据进行滚动式动态管理,及时分析出示报告,为疫情防控插上了“隐形的翅膀”,提供了“硬核”支撑。通过比对“网格化”管理人员数据、健康码人员数据、外地来(返)随人员数据、“四类药品”购药人员数据、核酸检测人员数据等各类数据1500余万条,匹配去重后与通信部门基站定位信息进行关联,精准核对出核酸未检人员数据,迅速锁定重点涉疫人群,提升区域协查、流调排查工作效率,实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累计筛查出全市外地来(返)随人员中“五天四检”未检人员24193人次、“四类药品”购药人员中“三天两检”未检人员信息29781人次;曾都区、随州高新区全员核酸10月18日至20日三天未检人员信息16020人次,由各县(市、区)指挥部通过短信或电话方式提醒未检人员进行核酸采样,推进“应采尽采”工作目标落实。
  “在疫情防控大数据的支撑下,通过对疫情防控中的数据进行监测、查看、统计和分析,有效地破解了疫情判定不准、底数不清、管控不细等难题,用大数据为工作赋能,让防控决策更为精准。”市大数据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不同阶段的防控政策要求,将进一步完善升级‘数据共享平台’‘入随返随小程序’等各系统的功能,助力精准高效防控。”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