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好风凭借力梧高凤来栖 ——随州高新区优化营商环境助力建设“创新高地、产业新城”纪实
  • 发布时间:2021-06-06 10:02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黄振忠
  • 审核:杨文明
打印

初夏时节,随州高新区发展步伐铿锵——
  齐星集团生产车间里,一台台汽车驾驶室顺利下线;品源现代农业公司车间内,各种口味的香菇酱产品打包装车,出口到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铁北片区,黄鹤楼酒业搬迁扩能项目一期建设进展顺利,中南地区最大的酿酒车间已经落成。淅河片区,随州建市以来单体投资量最大的项目,随州电厂建设朝着既定目标稳步推进。
  以一流的营商环境增强吸引力、提升竞争力、扩大影响力,为打造“创新高地、产业新城”提供最有力的支撑,为建设“汉襄肱骨、神韵随州”作出应有贡献。近年来,随州高新区坚持“优化营商环境就是提升竞争力”理念,对标先进地区,从服务项目落地、提升审批质效、落实惠企政策、做实要素保障等方面发力,不断提升企业和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影响,全区实现外贸不降反升,外贸出口总额实现2.45亿美元,同比增长13.1%。主要指标增幅全市领先。良好的营商环境,成为高新区在日益激烈发展竞争中脱颖而出的重要砝码,为进一步巩固高新区特色增长极地位、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保障。
有呼必应 一线服务解难题
  汉丹铁路以北,淅河镇樊冲村,随州建市以来单体投资最大的项目随州电厂建设正酣。当年核准、当年落地、当年开工,该项目建设刷新了重大项目建设的“随州速度”。
  随州电厂属湖北省“十三五”规划重点煤电项目,因相关原因曾一度搁置。2019年11月,国家能源集团与湖北省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重启了随州电厂项目。
  根据相关政策,作为“十三五”项目,随州电厂项目2020年内必须开工建设。然而,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留给项目开工前的“时间窗口”所剩无几。用地报批等各项开工前的手续能否到位,给项目顺利推进蒙上了一层阴影。
  “重大项目,错过即是罪过!”在市委、市政府的指导下,随州高新区坚持以干求助,主要负责同志亲自上阵、协调指挥,破解难题。
  疫情防控应急管控期间,交通通行受阻。该区通过线上视频会形式,始终与项目建设单位以及市发改、自然资源和规划等部门保持密切联系,推进做好项目核准、用地报批等工作。随州火电项目作为推进疫后重振的重要突破口,党工委、管委会领导多次现场办公,推进解决施工进场道路等问题,为顺利开工建设扫清了障碍。
  高新区是随州工业经济的主战场,是建设专汽之都、现代农港的排头兵。牢牢抓住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高质效服务项目建设,随州高新区建立健全项目建设包保工作机制,印发《关于对重点项目和企业实施包保服务的通知》,全区副处级以上干部和区直有关部门带头包保企业和重点项目,实现对全区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包保服务的全覆盖。
  当好服务企业金牌“店小二”,党工委主要领导坚持周六现场办公,带领相关职能部门深入随州市青春化工工业园、随州电厂、能源物流园、随州市大数据产业园、铁北医药食品产业园、城东汽车电子产业园等现场办公,协调解决项目用地、企业生产经营、征地拆迁、融资、要素保障等问题。2020年,该区副处级以上干部深入企业、项目一线调研220余次,共帮助企业解决具体问题百余件。及时协调解决黄鹤楼酒业搬迁项目、正大熟食项目、东风马可迅铝制车轮等重大项目推进中的具体问题。
  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推动全区发展的“着力点”,牢固树立“项目为重、项目为大、项目为王”的理念,高新区抢抓中央支持湖北一揽子政策重要“窗口期”,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全面加大项目建设力度。近年来,新引进招商项目24个,其中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6个,实现招商引资156.4亿元,当年完成投资17.49亿元。全年共开工项目95个,其中省市重点项目28个,亿元以上项目16个,全市单体投资最大的国能长源随州电厂项目全面开工启动,品源智能制酱、中车楚胜高端装备制造、康美电子高精密多层线路板、犇星新材料产业园、健民智能制造基地等项目顺利投产,大项目、好项目不断实现新突破,为全区疫后重振奠定了坚实基础。
  有呼必应,不断提升服务项目质效。该区对重大项目,从企业开办至竣工投产全部审批环节实施无偿帮办代办,精准服务“一对一”,保障项目建设进度。今年来,已协调解决了武桥项目征地拆迁、中环路施工环境、蕙兰居土地补偿、余家畈自建点还建等项目实际问题,有力推动了高新区重点项目建设进度。
深化改革 审批服务提能效
  一瓶香菇酱,触发人们对随州香菇新的味蕾,也是随州香菇产业向高质量发展方向的成功探索和实践。位于随州高新区的品源现代农业公司香菇酱生产车间内,各种口味的香菇酱产品源源不断下线,搭船出海,再创随州香菇外贸出口辉煌,在“现代农港”建设中勇立潮头。
  瞄准市场需求扩产能,2019年品源现代农业启动新建3万平米香菇酱自动化生产车间。在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指导下,高新区国土、规划分局提前介入,在准备工地阶段指导企业提前开展工艺流程和建筑方案设计,确保摘地后第一时间上报规划方案进行审批,为项目建设赢得时间。品源现代农业公司3万余平米的自动化生产车间,从办理用地手续,到建成验收、投用,前后不到半年时间,实现了“拿地即开工、完工即验收”。
  “按照常规方式,企业拿地后再开展工艺流程和规划、建筑方案设计、审批,需要耗费一定时间。我们巧打‘时间差’,提前介入,推行土地供前规划方案深度定制,为项目建设赢得时间。”高新区国土、规划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通过制定管长远、有适度、惠企业的用地规划方案,推行“标准地”出让方式,推动了全区项目“拿地即开工”。
  优化营商环境,推进“放管服”改革,就是要敢于打破常规、突破瓶颈,破除各种体制机制藩篱。
  高新区借鉴省内外高新区先进做法,打通政务服务“堵”点,积极承接审批和服务事项,在审批上做减法,在服务上做加法,依托市行政服务中心高新区窗口,实现了企业开办、投资审批、政策兑现、项目管理、企业服务、政务办公等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事项全部“一网通办”,企业开办时间缩短至1个工作日,重点工程项目全程代办、帮办,工业项目“先建后验”,企业“拿地即开工”,50个工作日内就可以取得施工许可。
  高新区对规划审批流程进行梳理,对工业项目压缩规划审批必要性前置条件,确保审批“流程最优、程序最简、时限最短”,提高审批质效。推动“先建后验”经验在工业项目上运行,工业项目规划方案审批后,允许先放线、开工后再办理规划许可手续。对重点工业项目,采取周调度、月讲评、旬通报和书记周六现场办公会、每周视频调度会,倒逼各园区、各工作专班在一线解决问题,帮助项目加快推进,真正让企业满意。
  推动行政审批提质增效,高新区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以群众办事“少跑腿”为目标,全力推进“四减”(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跑动),实现行政许可“最多跑一次”及“零跑动”事项占比达100%,所有审批事项的办理时限减少了75%,即办件比例达到16%。
  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目标,该区聚焦工业项目,梳理120项需市政府下放的经济管理事项,推动机构改革工作,释放工作活力。统一规范乡村两级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编制乡村两级政务服务事项办事指南,提升基层政务服务水平。目前全区55个村(社区)已基本完成事项认领发布工作。办件覆盖率100%,月均办件3000余件,一网通办完成情况较好。
助企纾困 落实政策放红利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全力助企纾困,加速疫后重振,展现工业发展“排头兵”的责任与担当,高新区精准施策,建立完善防疫发展协调机制,坚持问题导向,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发展,强化政策、交通物流、资金、供应链等保障,助力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早日走出疫情影响。
  千方百计突出供应链保障。会同市直部门下沉党员干部驻企开展防疫服务,重点推进东风车轮、齐星集团、泰华电子、华龙车灯、健民叶开泰药业、品源食品、黄鹤楼酒业等多家龙头企业及其在高新区的16家核心供应商和物流服务企业联动复产。组织专人专班、主动靠前服务,打造项目复工复产全过程服务链。协同有关部门,先后为企业解决水、电、气、交通物流等困难30多次。
  该区主动对接落实中央支持湖北一揽子政策和省、市减税降费政策,有效降低企业用地、用人、融资等生产运营成本,充分发挥扶持政策的“杠杆”作用和“叠加效应”,推动招商项目加速落地。
  2020年,高新区累计向企业发放引导资金6500万元,园区内企业共争取上级资金950余万元,累计为企业减少税费1.3亿元。供电、供水单位全力保障企业需求,共为企业降低生产成本2000余万元。大力实施稳企金融支持。强化对重点企业融资保障,积极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在推动、落实金融惠企政策落地等方面狠下功夫,园区七家银行机构共为企业发放贷款较去年同期增长10.7%。
  高新区市场监管分局深入开展“大调研、送政策、解难题”活动,搞好动产抵押工作,帮助品源(随州)现代、随州众诚达汽车销售有限公司等企业解决资金困难问题,为湖北鲁班环境产业有限公司解决经营难题提供法律知识和政策咨询,帮助因疫情原因未及时换证的药店进行延期换证,第一时间联系随州特检分院对因疫情超期未检特种设备做好监督检验工作,确保企业安全复工复产。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围绕夺取首季“开门红”、以开局漂亮助全程精彩,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高新区通过发行企业债券、收益债券融资,缓解企业项目建设资金短缺问题。一季度该区6个重点项目获得金融机构授信49亿元。
整体联动 构筑发展大气场
  好的营商环境,就像阳光、水和空气,无处不在,一样不能缺少。随州高新区强化区域联动,推动部门履职尽责、担当作为,奏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大合唱”。
  高标准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园区承载力,为项目入驻提供良好环境。初夏时节,走访随州高新区城东、淅河、府南等片区发现,项目建设如火如荼推进中。位于淅河片区的大随新城是推动随州高新区园区扩容,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完善新区服务配套的重要项目,目前盈瑞学校项目瞄准秋季开学正紧张建设中。
  在随州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指导下,随州高新投公司抢抓政策机遇做好融资,积极推进漂水东路、季梁大道淅河段建设,为项目建设投运创造良好环境。今年,高新投公司将全力推进316国道随州高新区段改扩建工程、漂水东路、季梁大道、中环路随州高新区西段等42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启动蕙兰居安置房项目,加快推进望城岗安置房等民生项目建设。同时,在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指导下,启动农业产业示范园一期和大数据产业园建设,加快推进应急产业园项目(一期)建设,为助推园区产业提档升级、加速高质量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坚持严管与厚爱相结合,高新区市场监管分局优化审批流程,对所有涉及市场主体准入的行政审批事项,按照“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审批服务”四种改革方式全部纳入证照分离改革范围,降低市场主体准入门槛;进一步简化企业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条件,激发了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业热情。与此同时,严格重点领域价格监管,开展稳定农资价格、规范4S店明码标价行为、疫后复学价格检查、转供电检查、药品价格检查等5项价格专项检查;组织实施电动车、摩托车及专用汽车、无证无照经营、长江“禁渔”、传销违法活动排查、反不正当竞争、虚假违法广告宣传等7项清理行动,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氛围。
  聚焦要素保障,高新区生态环境分局拓展深挖总量减排渠道,集合区重点项目建设计划及总量指标需求,建立指标清单,对重点项目建设涉及的新、改、扩建所需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实行统筹,实现应调尽调、应保尽保,优化配置。
  坚持企业利益无小事,高新区税务局在推动减税政策落实的同时,强化与企业联系沟通,大力开展防诈骗提醒,通过发布预防诈骗小贴士、上门政策辅导和实地走访等,切实维护好纳税人、缴费人的权益。
  环境锻造影响力,梧高自有凤来栖。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该区将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主动作为、奋发有为、担当善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提高审批效能;突出问题导向,落实惠企政策;加强要素保障,加快项目推进。兑现落实好关于引进专业技术人才的支持政策,增强专业技术人才在高新区生活工作的获得感,帮助企业引进、留住人才,为高质量发展奠定人才基础。常态化推进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领导包保联系制度,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发展、项目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进一步提高服务意识,树牢“店小二”式服务意识,完善“店小二”式服务机制,持续开展暖企行动,坚持“打开前门”主动服务,“摆上台面”支持帮助,真正把优惠政策送上门、奖补资金给到位,确保企业有所呼、政府有所应。以一流的营商环境,加快推进“三区四基地”建设,着力打造“创新高地、产业新城”,为建设“汉襄肱骨、神韵随州”作出高新区贡献,体现高新区担当,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一地一策”强保障当好金牌“店小二”
  随州日报讯(全媒记者张清、通讯员徐全国)土地是支撑产业发展的要素,是制约项目落地的关键。随州高新区国土、规划分局积极参加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组织的周六办公会,认真开展“大走访”活动,及时了解企业用地需求,建立了建设用地“批、征、供、用”全流程保障机制,推进“标准地”出让,推行土地供前规划方案深度定制,为项目落地提供一流的用地、规划保障。
  分局成立专班,坚持项目在哪里,专班走访到哪里;企业需求在哪里,服务就跟进到哪里。2020年共上报省政府批回用地9个批次,面积1376.2亩,批回用地总量分别为前3年的3.4倍、2.6倍和1.7倍。3个省级重点项目用地全部批回、全部开工建设。
  推行土地供前规划方案深度定制,实现项目拿地即开工。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常规方式,在企业取得土地使用权后再启动规划编制、报批工作,即使各环节衔接到位,往往也要耗费一定时间。分局打破常规,在工业项目与管委会签订投资协议后,在办理土地手续期间提前介入,指导企业开展规划和建筑方案设计,确保工业项目摘牌后第一时间上报完成规划审批,为项目开工节省时间。
  近年来,高新区入驻企业不断增多。一些早前落地的老工业项目在生产经营中针对市场需求,需要对原审批规划设计做局部调整。针对这一情况,分局及时组织现场踏勘,对局部微调,在满足消防安全的条件下,采用图文并茂的“规划意见”简易审批模式,减少“规划调整”次数,提高审批时效。
  积极宣传贯彻“告知承诺制”“先建后验”等“放管服”改革政策,既保证了项目建设的高效率、快速度,同时通过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确保项目建设不走样、建好后能够顺利通过规划验收,让企业轻装上阵,跑出服务发展“加速度”。 
随州高新区“三贴近”助力项目建设提速增效
  随州日报讯(通讯员魏建业、蒋翔)为打造优质的营商环境,随州高新区推出项目服务“三贴近”工作法。
  贴近项目。坚持一线服务,对重大项目,从企业开办至竣工投产全部审批环节实施无偿帮办代办,精准服务“一对一”,保障项目建设进度。已协调解决了武桥项目征地拆迁、中环路施工环境、蕙兰居土地补偿、余家畈自建点还建、黄鹤楼酒业扩能、湖北正大用电、青岛啤酒用水等项目实际问题,有力推动了重点项目建设进度。
  贴近企业。坚持有呼必应、无事不扰,当好金牌“店小二”,高新区党员干部深入企业一线走访调研,解决具体问题29件;搭建平台,帮助企业破解融资难题,化解瓶颈,开辟绿色通道,简化贷款审批流程。目前,协调金融部门已为182家企业发放贷款23.348亿元。
  贴近群众。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制度的刚性约束,提高办理和审批效率。严格落实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告知承诺制、容缺受理等制度,将网上申报审批事项的承诺办理时限压缩至法定办理时限的25%。
  通过“三贴近”工作法,高新区的项目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其中,建市以来单体投资最大的随州电厂项目,从选址论证到取得用地批复全程不超过5个月,展现了重点项目建设的“随州速度”。全年完成工业技改投资9亿元,推进健民叶开泰智能制造、犇星新材料产业园、湖北正大亿元熟食等重点企业升级加快实施,科迪雅科技、华联热浸锌等5家企业申报认定高新技术企业。随州武汉理工大学工业研究院获批省级应急产业技术研究院,商启·蒲公英孵化器获批省级众创空间,16家企事业单位与11家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用合作,6家企业在研项目被列入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