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白云湖水污染防治见闻
  • 发布时间:2019-02-27 09:34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黄振忠
  • 审核:李发兵
打印

  2月25日,在随州印象小区背后的涢水河北岸看到,整修平坦的河滩上,种植了大片的水菖蒲等绿色沉水植物,极具生态之美。
  “这是我们实施建设的水生态修复治理项目,一共沿河滩种植了约4万平方米的水菖蒲等水生植物和沉水植物,可有效净化水质。”白云湖水利工程管理局负责人曹永亮介绍,“以前,该处河滩被周边居民占用种菜,河道呈现出脏乱差现象,且污染水质。项目实施后,河滩面貌及白云湖水生态得到极大改善。”
  白云湖被喻为随州人的“母亲湖”,宽阔平静的湖面,赋予了随州城市以灵动和秀美。建于1995年的白云湖大坝,起着景观蓄水、防汛调度的重要作用,也是市民休闲的场所。然而,近年来,白云湖库区淤积现象日渐严重,库容量大幅缩减,加之居民生活垃圾、污水随意堆砌、排放,库区生态和水环境持续恶化。
  保护“母亲湖”。在市委、市政府和市水利局的指导下,近年来,白云湖水利工程管理局积极行动,他们广泛争取项目资金支持,大力开展白云湖水污染
  防治,通过实施水生态修复、水库清淤、水面保洁、鱼苗投放、截污管网建设等工程,持续改善、修复库区水质和生态环境。
  在涢水河齐星桥下游涢水北岸,一道新建的混凝土挡水墙顺着河堤蜿蜒,挡水墙前方建设了沉砂带。白云湖水利工程管理局工程科科长陈磊介绍,未建挡水墙及沉砂带前,沿河两岸农田和生活用水直接流入河中。建设挡水墙后,通过拦截、过滤,污水直排的状况得到了有效改善。
  2015年,管理局争取项目资金1050余万元,启动实施了白云湖水生态修复与保护工程。该工程包括在涢水王福窑保护区上游设置一个前置库区,建设1公里的防护堤坝;在防护坝下游建设沉砂带,对保护区范围内的河流两岸进行生态改造,建设了生态湿地,种植水生植物、沉水植物,培育放养鲫鱼、鲢鳙等底栖动物,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目的;对水段实施清淤疏浚,两岸草皮护坡,改善两岸生态环境。目前,工程建设基本完毕。
  泥沙淤积严重,是导致白云湖水库功能下降的一个重要因素。
  白云湖水利工程管理局党支委员李相付告诉记者,白云湖上游承雨面积大,水土流失日积月累,库区淤积非常严重,原本2800余万立方米库容量缩减近五分之一。2012年,管理局实施完成了㵐水二桥至梁家桥段、白云湖拦河闸至实验高中段、涢水一桥至健民桥段的库区清淤疏浚任务,清出泥沙50余万方。去年,管理局利用项目资金清出水二桥上游右岸的菜地和淤泥约2万方,在湖岸建设了泥沙转运通道和码头,全面启动库区清淤工程,以增加水库容量,提升水库净化功能。
  据介绍,围绕改善水质和生态环境,近年来,白云湖水利工程管理局还协同有关单位,重点对白云湖㵐水、涢水沿岸的排污口进行整治,2016年底,白云湖沿岸73个排污口全部封堵,彻底告别污水直排。每年向库区投放100余万尾鱼苗,以净化水质。此外,管理局每年还投入资金20余万元,设置入湖口拦网拦截上游水草及各类漂浮物,组织两支保洁队伍进行日常巡回保洁,对各类水面漂浮物进行打捞清洁,保持库区水面干净。
  宣传也是白云湖水污染防治治理的一个重要方面。行走在白云湖库区发现,水库范围内的桥梁两端、重要路口、堤防地段分别设立了100多块水功能保护区宣传牌,标识水功能区保护范围,对市民进行宣传教育。
  “我们还利用每年的‘世界水日’‘中国水周’进行水污染防治宣传,以提高广大市民的认识。投资在库区重要部位安装监控设备,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曹永亮说,“白云湖水污染防治是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方面,与每一位市民的生活相关,希望全体市民支持和参与这项工作,共同保护随州城市‘母亲湖’一湖碧水。”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