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全域创建结硕果 水库建管上水平 ——我市全面完成“深化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省级样板县”创建
  • 发布时间:2023-04-07 09:20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黄振忠
  • 审核:黄振忠
打印








  
  

随州位于桐柏山与大洪山之间,是长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百川出境,无客水通过,是湖北省出名的“鄂北旱包子”地区,历史上素有“十年九旱”之称。
  新中国成立以来,为改变“靠天吃饭”的困境,勤劳的随州人民在9636平方公里的辖区面积上建成了700多座水库。这些水库在农业生产灌溉、防洪、水产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对全市农业高产稳产、农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防洪抗旱等作出了巨大贡献。
  从市水利和湖泊局传来好消息:近日,湖北省水利厅印发《关于2022年度水库工程标准化管理评价结果的通报》,我市随县、广水市、曾都区全部成功创建“深化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省级样板县”,全市小型水库建设管理水平迈上了新台阶。全域成功创建的背后有哪些奥秘?全市水利部门做了哪些努力?本报记者进行了深入探访。
  

夯实底板“去病险”筑牢“硬支撑”
  

随州是水库大市,全市注册水库705座,其中大型7座、中型21座、小型677座。近年来,随州水利工作者一直秉持着前辈的优良传统,把确保水库安全稳定运行作为水利工作的重中之重,坚守“水库工程安全、下游生命安全”的底线,狠抓水库除险加固和日常管理,最大限度发挥了水库效益。
  我市小型水库大多建于20世纪50至70年代,经过大半个世纪的运行,工程老化失修,水库病险严重。2008年以来,全市水利部门抢抓政策机遇,组织开展水库除险加固工作,利用2010-2015年持续干旱库容腾空的时机,完成了所有水库除险加固建设任务,比中央要求提前了三年。同时,对所有水库安装了水雨情自动测报系统,为水库运行安全可控创造了良好条件。水库除险加固完成后,针对水库运行工况变化,组织全面修订了水库调度规程和大坝安全管理应急预案;2020年底前完成了所有水库划界工作。
  2020年以来,我市推进新一轮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十四五”期间,我市计划实施15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其中大型水库1座、中型水库1座、小型水库13座,目前已完成13座小型水库脱险。为进一步提高水库信息化管理水平,2021年以来,我市启动“十四五”小型水库雨水情提升和大坝安全监测设施建设,对我市677座小型水库开展水库雨水情监测设施进行提档升级、新建200座水库大坝安全监测设施。
 

持续用力建机制管理上水平  


我市一直高度重视水库管理和安全运行工作。阳春时节,在随县丁家垭水库、广水市陈家棚子水库、曾都区花湾水库等地看到,清新翠绿的草坪,碧波荡漾的库水,让人心旷神怡。
  水库管理水平直接体现在坝容坝貌上。2019年以来,为提升水库管理水平,我市组织开展为期三年的小型水库“清稞挖蔸”专项行动。2021年,在继续推进“清稞挖蔸”专项行动基础上,总结经验,深入开展了小型水库雨后“拔蒿扯根”专项行动,水库面貌焕然一新。各县市区将水库坝容坝貌纳入绩效评价,在小型水库维养资金分配时兑现奖惩。
  坚持治早治小,排除安全隐患。针对水利部、省水利厅暗访发现问题,全市坚持举一反三,进行全覆盖排查。同时结合汛前、汛后水库排查、日常巡查、安全生产检查等,对发现问题实施清单化管理,督促迅速整改,治早治小,绝不让“小隐患”发展成“大问题”。
  建立长效机制,促进规范管理。2014年,市水利部门出台了《随州市小型水库管理细则》。2020年以来,为进一步做好小型水库管理工作,市水利和湖泊局根据现行法律法规和小型水库管理新要求,组织对《随州市小型水库管理细则》进行修订,并以政府规范性文件正式印发。各县市区水利部门细化水库管护任务和考评标准,建立长效机制,小型水库管理规范化水平不断提升。
  

全域创建对标一流争当样板
  

水库在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加快推进水库工程标准化管理,能有效改变水库工程粗放管理模式,保障工程安全运行和效益持续发挥,是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水利部和省水利厅先后下发了《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开展深化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示范县创建的通知》和《省水利厅关于开展全省水库标准化管理工作的通知》,力争在提升水库标准化管理能力水平上取得新成效,在擦亮水库标准化管理品牌创建上取得新突破。
  我市对照水库标准化和样板县评价标准,以“深化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样板县”创建为抓手,指导各地结合小型水库安全运行管理标准化工作要求和自身特色,建管并举发力,持续加大投入和监管力度,小型水库面貌和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初步建立起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小型水库工程管理体制机制。
  随县按照工程产权明晰化、责任主体明确化、管护经费稳定化、管护制度规范化、管护维修专业化、巡查监测智慧化、隐患治理全面化、业务培训定期化、安全管理常态化、形象面貌美观化的要求,探索走出一条水库管理规范化、现代化之路;
  广水市在全面推进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的基础上,针对小型水库点多面广,部分镇办“重建轻管”、不愿管、不会管的局面,结合农村小型水利设施管护机制改革契机,多措并举、综合施策,明晰管理权属、明确管护主体、压实管理责任、落实管护经费,着重推进水库“管养分离”,推进社会化、市场化和专业化管护,小型水库管理体制进一步深化;
  曾都区创新管理模式,在小型水库管理中建立了明晰的工程管理体制、规范的工程运行机制、高效的工程管护经费保障机制、专业化的工程管护模式和科学考核的工程管理监督机制,保证了主城区及周边乡镇汛期安全,保证了7万人农村饮水安全和30万亩农田生产灌溉用水需求,小型水库建设和运行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扬优成势“小水库”发挥“大作用” 
  

从风光迤逦的大洪山,到莽莽苍苍的桐柏山,随州大地,一座座秀美的水库,如颗颗珍珠撒落人间,成为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水库管理工作,着力深化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小型水库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撑作用越来越明显:
  ——小型水库已成为农业灌溉的重要依靠。全市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全面煞尾,增加了有效蓄水,恢复了灌溉面积。据统计,全市小型水库设计灌溉面积79万亩,实际灌溉面积57.6万亩,渠道总长2276公里;小型水库加固后新增库容1242万立方米,恢复了灌溉面积12.4万亩,新增渠道硬化336公里,农业灌溉对小型水库的依赖更强。
  ——小型水库已成为农村重要饮用水源地。全市大部分小型水库分布在村庄或小集镇上游,是农村居民高位引流的首选水源地。随着全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全面实施,很多小型水库成为农村和集镇居民的重要水源地,解决了农村安全饮水问题。
  ——小型水库已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满足生态、防汛、抗旱的基础上,村集体、个体业主、乡村合作公司等在守牢生态底线的前提下,合法合规利用水库水面、库区山场进行立体开发,通过“水利+”,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小型水库已成为农村重要的旅游休闲场所。全市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后,水库枢纽工程面貌焕然一新,部分地区以水库枢纽工程景观为依托,以山、林、水立体开发为载体,发展特色观光旅游,逐步成为农民、集镇居民首选的旅游休闲场所。
  小型水库建设运行管理永远在路上。市水利和湖泊局将不断巩固提升创建成果,继续深化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各项任务,努力走出一条水库管理规范化、现代化之路,为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和建设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提供坚实的水利基础支撑。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