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民生,幸福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 ——地级随州市成立20周年系列述评之八
  • 发布时间:2020-07-04 13:41
  • 信息来源:
  • 编辑:管理员
  • 审核:李发兵
打印

  
  随州打造城市宜居环境,居民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总投资8亿元新建的市中心医院文帝院区全面投入使用,随州医疗资源分布更趋合理。    
  总投资8000多万元的随州鹿鹤学校建设全面完工,今年9月将迎来第一批学子。    
  持续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提升参保群众获得感,随州企业职工养老金实现15连涨……    
  一项项惠民政策相继出台,一笔笔民生支出相继落地,一项项民生工程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各方力量让随州聚力前行,书写出温暖人心的民生答卷。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地级随州市成立20年来,历届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保障改善民生,抓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社保等问题,让发展成果真正惠及广大群众,努力提高随州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促就业创业筑牢民生之基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是人民群众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径。我市紧紧围绕新常态下城乡劳动者对就业创业的新期盼,把稳定和扩大就业摆在工作的突出位置,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打好稳就业保民生“组合拳”,努力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    
  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就业信息化,“就业服务”便民利民。多年来,我市出台了系列就业创业政策措施,建立健全就业政策体系,积极推进“互联网+公共就业服务”建设,提高公共就业服务水平。除固定的招聘会外,市就业部门还利用LED显示屏、自助式就业信息查询机等现代化服务设施全天候发布求职招聘信息,做到“天天有现场招聘、月月有专场招聘”,方便随州市民随时随地找工作。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市结合劳动力供求双方需求,加大就业技能培训工作投入力度,有针对性设置培训专业,实现培训促就业、就业促增收、增收促脱贫。结合随州“中国专用汽车之都”企业用工实际,开设了汽车装配、电焊、机动车维修质检等专业,制定出“先招工、后培训、再上岗”的培训模式。深入挖掘服务业吸纳就业强的巨大潜力,开设了月嫂、护工、育婴员等特色专业培训,其中月嫂专业由于培训质量高,成为随州一张响当当培训“王牌”。    
  能人创企业,百姓创家业,干部创事业。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中,我市积极引导和支持有创业愿望的劳动者自主创业。随州出台了《支持全民创业的实施方案》,在创业培训、小额贷款、资金补助、平台搭建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形成创新创业集聚区,充分激发各类主体创新创业活力。全市建成了创客空间、随州市人才创新创业超市等7家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累计入驻双创企业达2500余家。    
  就业有岗位、创业有门路、致富有奔头,多渠道多形式促进就业,让百姓的“钱袋子”渐渐鼓起来。据统计,2019年,我市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5.76万元,是2000年的10.2倍。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均实现倍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万元,是2000年的6.3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万元,是2000年的7.7倍。就业稳,收入稳,扎扎实实“兜起”百姓稳稳的幸福。    
  
      同在蓝天下共享公平教育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事关千家万户的幸福,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建市20年以来,我市始终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群众对优质教育的热切期盼。    
  校舍安全直接关系师生生命安全,社会关注度高、影响面广,尤其是农村校舍的建设与安全更是牵动着社会各界的心。多年来,我市把改善教育基础设施作为补齐教育民生“短板”的重要举措,持续加大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为全市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打好硬件基础。    
  2014年随州启动“全面改薄”工作以来,累计投资8.68亿元,项目覆盖义务教育学校265所,使我市义务教育尤其是农村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得到大改善,教育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有力推进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如今,即便是在偏远的农村学校,学生也能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在标准化的操场上快乐驰骋,和城里孩子一样享有丰富多彩的多媒体教学资源。    
  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为出发点,我市加大办学体制改革力度,推进普通高中优质发展,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目前,全市现有普通高中19所,其中省级示范高中4所。随州技师学院被评为国家级示范中等职业学校。随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从无到有,2002年4月经省政府批准设立随州职业技术学院,为培养本地经济建设急需的中高级实用型技术人才提供了基地。成人教育围绕为农业服务、为下岗职工服务,加强以50所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为骨干的各级培训网络建设,各类成人学历教育常年在籍在班学生7万余人。    
  不让一个孩子掉队,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我市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学问题,在全面落实惠民教育政策的同时,不断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目前,全市已经建立了从学前教育到小学、初中到高中、中职,到大学的资助体系,学生资助工作实现“全覆盖”,确保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需求增大,大量学生向城区迁移,城区学校生源激增,“入学难”“大班额”等问题凸显。为解决这些难题,我市着力优化城区学校布局,持续加大教育基建投入,改造扩建提升原有学校,推进新校区建设,城东新区季梁学校、城南新区白云湖学校、随州市鹿鹤学校等先后建成投入使用,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有效缓解城区入学难问题。    
  
      民生大改善提升生活品质   
  住房是民生之要,“住有所居”才能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0年来,随着随州经济实力不断壮大,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居住环境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据统计,2019年,全市居住用地面积43.9平方公里,是2000年的2.3倍;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51平方米,是2000年的2.4倍。“筒子楼”变成了“单元房”,“小户型”换成了“大户型”,无数家庭“住有所居,安居宜居”的梦想变成现实。    
  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始终是党和政府的牵挂。我市大力实施“安居工程”,承载起了许多困难家庭的住房梦想。通过20年的旧城改造、城中村改造、棚户区改造以及新区开发建设,我市先后建设公租房1万多套、经济适用住房850多套,3万多户城市“夹心层”乔迁新居;近3万户城市棚户区和2600多户垦区棚户区得到逐步改造,保障性住房和危房改造惠及10余万群众。与此同时,我市全力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城乡面貌显著改观,人居环境不断优化。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我市着眼于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不断完善医疗基础设施,不断优化医疗卫生资源,推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人民群众的健康有了更高质量的保障。地级随州市成立20年以来,全市共实施建设项目1000多个,累计投入建设资金数十亿元,新建和改扩建了一大批医疗卫生单位。2019年末全市医疗卫生机构1343个,是2000年的4.5倍;卫生技术人员14998人,是2000年的1.5倍;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12232张,是2000年的2.6倍。    
  织密医疗保障网,增强社会稳定性和凝聚力。20年来,我市先后制定和完善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实施细则、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实施办法等30多个医保政策,逐步建立了由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共同组成的医疗保障体系。截至2019年底,城乡居民参加医疗保险人数204.8万人,参保率为92.2%。如今,随州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实现了社会各群体全覆盖,有效缓解了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    
  做好兜底保障,让困难弱势群体生活无忧。我市建立起以低保、特困、临时救助等为主的社会救助体系,落实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有效保障了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加强扶贫信息衔接,随州出台了《随州市社会救助兜底脱贫行动责任清单》,对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人口实行政策性保障兜底。我市还加快发展多元化养老服务、社会福利及慈善事业等,让社会服务惠及更多需要帮助的人群。    
  民生关切,一枝一叶总关情。多年来,我市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具体事项入手,倾心倾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改善城镇水环境、加强治安防控设施建设……随州为民办实事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件接着一件办,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切实解决了一大批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大家持续得到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没有终点,保障和改善民生也没有终点。以地级市成立20周年为新起点,在“品质随州”建设中,我市将持续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为人民群众高品质的幸福生活努力拼搏、不懈奋斗。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