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广水市关庙镇铁城村处处景色美
  • 发布时间:2021-08-26 09:50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涂小丽
  • 审核:系统管理员
打印






一湾一户皆美景,美丽乡村入画来。8月20日,记者穿行在广水市关庙镇铁城村,一幅美丽乡村画卷徐徐展开:山峦层林尽染,田野蓝绿交融,村庄鸟语花香……如此美景,是近年来铁城村打造美丽乡村书写的时代答卷。
  铁城村位于关庙镇西北部,总人口2800人,总面积1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980亩,以传统种植农业为主,曾是广水市重点贫困村之一。
  昔日交通闭塞的贫困村,缘何一跃成为全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近年来,铁城村围绕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思路,坚持规划引领、高点定标、突出特色、有序推进,切实将铁城打造成为现代版的“富春山居图”样板地。
  来到村部文化广场,76岁的张婆婆正坐在广场旁的廊亭长椅上乘凉。见记者来采访,她高兴地说道:“铁城‘脏、乱、差’现象已成为过去。如今,这里像公园一样。你看看,这里的道路铺了沥青,又平整,又清洁;绿化带修剪得齐齐整整,一年四季有花有草。住在这里,真舒适啊!”
  “不仅是环境变漂亮了,村民的文化生活也丰富了。这里每天都有村民跳广场舞。”铁城村党支部书记邢明旺提到村里这些年的变化,喜上眉梢。他向记者介绍,铁城村是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在人居环境整治中既抓村容村貌,又树文明新风。
  “昔日茅草地,如今别墅多;村容村貌美,百姓乐呵呵……”村民自编的顺口溜,正是铁城村人居环境持续向好的真实写照。邢明旺说:“村容村貌变美了,村里更加重视精神文明建设。每年都开展如‘改陋习、讲文明、树新风’从我做起、文明卫生家庭评比、秀美庭院评比等活动,村民参与积极性都很高。”
  行走在铁城的生态大道上,漆黑宽敞的柏油路面向前延伸,道路两旁栽植的樟树、桂花、红叶石楠和太阳能路灯格外吸引人眼球,小花坛里栽植着各种花草,那些常见的柴草垛、垃圾堆不见了踪影。
  铁城村联系点负责人、关庙财政所所长熊涛告诉记者,近年来,铁城村整合财政专项资金600多万元,撬动社会资金1200万元,大力推进人居环境综合治理。对11公里乡村公路进行提档升级,全线刷黑,绿化、亮化全面配套;整修当家塘2口,改造清水塘9口,铺设污水管道2000米;建景观台、凉亭3处,建休闲广场1处,建公厕7座,建停车位40多处;栽种各种景观树6000多株,拆除房屋10户20余间、废旧猪圈30处。如今,“人人爱铁城、人人建设铁城”已蔚然成风。
  漫步在铁城村,1500亩苗木基地、300亩油茶、600亩彩叶豆梨……一个个特色农业基地“争奇斗艳”,不仅为大地增添了色彩,还为村民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土地流转有“租金”,做工可以挣“工资”,入股能够获“分红”,一个产业就成为撬动农民增收的一个引擎。
  铁城村立足村情,探索出“短中长”三线产业致富模式。短线重抓香菇种植、艾叶种植、基地务工等短平快项目,实现当年致富;中线抓光伏发电、风力发电、花卉苗木等环保生态林果业,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多赢”;长线重点发展乡村旅游,实现长远可持续。
  2020年,该村成功引进浙江苗木商人流转土地1500亩,注册成立湖北禾禾苗木,并与铁城村合伙成立鸿瑞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既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又给村民带来了常年稳定就业岗位,更让全村呈现四季如春的美好景色。2020年5月,因特色农产品销售火爆,广水市将第一家村级“邮乐购”选址落户铁城村。
  一墙一风景,一画一主题,当墙绘遇上美丽乡村,村庄就越发显得韵味独特。
  走进铁城村湾湾组组,但见白墙黛瓦、水清岸绿,犹如一幅山水画。而农家院落墙壁上一幅幅生动反映当地民风民俗和农耕生活的壁画,更是让人心旷神怡。
  “在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上,我们对全村5个村民小组开展房屋风貌提升和庭院景观打造,在保持乡村原有风貌的前提下进行美化提升,壁画给这些村落增色不少。”邢明旺表示,这些艺术壁画让村庄文化与现代文明有机地结合起来,为铁城村的乡村振兴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产业美、田园美、生态美。铁城村正在努力绘就更加美丽富裕的乡村画卷。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