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长桥飞架碧波上 曾经天堑变通途
  • 发布时间:2021-07-01 10:08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涂小丽
  • 审核:系统管理员
打印

  

㵐水一桥

  
    

㵐水一桥旧桥

  

涢水一桥旧桥

  

桃园大桥

  

㵐水二桥

  

编钟大桥

  

青年路大桥

  

舜井大桥

  

府河大桥

  

涢水一桥

  

鸟瞰编钟大桥、府河大桥、舜井大桥

桥梁是空间的延续与扩展,也是城市发展的见证。  
  㵐水与涢水在随城汇合成为府河,继而漂水在城东汇入。解放前,随州交通被河流阻隔,互通两岸需撑船或是过漫水桥。据《随州交通志》,㵐水一桥、涢水一桥,是随城最早的大型钢筋混凝土桥梁。  
  㵐水一桥1967年开工,1969年5月建成通车,承担起随西南乡镇及南郊等区域居民进出随城的重担。1970年,在随城西南与㵐水汇合处的涢水河上,涢水一桥建成通车,取代了跨涢水河的原竹筋混凝土板式漫水桥,成为沟通随南随北公路交通的重要桥梁。当年在缺资金、缺物资、缺技术、缺环境条件下,桥梁建设主要靠肩扛背驮,随州人民用智慧、汗水和毅力将天堑变通途。  
  改革开放后,随州城市快速发展,随州城区的桥梁越来越多。  
  1987年,随州城区西出口的昼夜交通量达5800辆次,经常堵车。1991年8月,在㵐水一桥上游1.8公里处,㵐水二桥破土动工。至1992年9月,该桥建成通车,为随州中心城区重要出入通道之一。  
  1995年,出于调蓄、防洪、生态保护的目的,我市开工建设白云湖大坝,拦住府河水,形成碧波荡漾的白云湖。白云湖大坝即舜井大桥,连通城南新区与主城区,为随州城市向南发展奠定基础。2010年,围绕白云湖的“一湖两岸”风光带,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2012年,我市水利部门对白云湖大坝进行了除险加固,使其更安全,也更漂亮。  
  2000年,地级随州市成立,随州城市建设迎来发展新机遇。  
  2002年,随州市政府办公楼在城南开工建设,开启了城南新区建设的大幕。府河大桥随后于2004年开工建设,2005年建成通车。彼时,该桥是汉十高速随州连接线的“咽喉工程”,直接接通了汉十高速与随州火车站,是当时的随州第一大桥。  
  2006年,在白云湖大坝下游约8公里处,新建白云湖下坝,即望城岗大桥,集防洪、发电、蓄水、桥梁功能于一体。该大坝启闭机房外立面为编钟造型,充分融入了随州历史文化符号。  
  为加强随州两张“名片”——“炎帝神农故里”和“中国编钟之乡”的空间连接,炎帝大道2007年建设启动,2008年底建成通车,其跨越涢水河的桥梁即为涢水二桥。  
  编钟大桥原名波导大桥,于2009年8月开建,2011年5月建成通车,成为连接随州高新区和城南新区的重要通道,有效分流了城区车流,形成随城交通新枢纽,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如今,编钟大桥与麻竹高速连接。今年5月,府河编钟大桥至府河大桥段的白云湖园林景观提升工程竣工,以清新秀美的姿态喜迎海内外宾客。  
  随着城西的快速发展,㵐水一桥和㵐水二桥堵车成常态。为畅通交通循环,青年路大桥于2012年10月开工建设,2015年1月建成通车。该桥位于㵐水一桥与㵐水二桥之间,东起青年路与沿河大道交叉口,西至南郊擂鼓墩大道与青年路交叉口。  
  2016年11月,已是危桥的㵐水一桥爆破拆除。历经一年半的建设,2018年4月3日,新的㵐水一桥试通车。新㵐水一桥全长268米,桥宽32米,为双向六车道,两侧各修一条2.5米人行道和景观带,设计时速为40公里,使用年限为100年。该桥是随州城区第一座斜拉景观桥,远观如翩翩起舞的蝴蝶。新㵐水一桥的建成通车缓解了城西方向交通压力,方便了南郊及城南乡镇群众出行。  
  2017年7月,涢水一桥改扩建开始封闭施工——在老桥上游新建一座桥梁,与老桥拼接为一体,桥面总宽由8米拓展至25米。2018年6月寻根节前,大桥试通车,打通了城西南与主城区互通的“瓶颈”,也带动了南郊片区发展。目前,㵐水二桥拆除重建项目正有序推进。  
  2020年7月24日,位于㵐水二桥上游的桃园大桥正式建成通车,桥面全长322.5米、宽26米,为双向六车道,一级公路兼城市道路标准,连接交通大道与擂鼓墩大道。该桥为悬索桥造型,是随州城区第二座有特色的景观桥,城市路网结构进一步优化。  
  十几年间,府河大桥、舜井大桥、编钟大桥、青年路大桥、桃园大桥等纷纷在㵐水河、府河上飞架。随州城也随之向南、向西拓展,快速“长”大。  
  一座座大桥横跨碧波两岸,见证了随州城市的历史变迁与腾飞。


文字:随州日报全媒记者 陈晓林 陈云 摄影:随州日报全媒记者 李文军 徐斌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