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贯彻落实全省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大会精神系列评论
  • 发布时间:2024-03-06 09:53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黄振忠
  • 审核:黄振忠
打印

2月19日,全省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大会召开。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蒙徽出席会议并强调,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湖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和省委十二届历次全会部署,全面推进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的四化同步发展,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
  本报今日转载《湖北日报》近期刊发的“贯彻落实全省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大会精神”系列评论,帮助广大党员干部更好地学习领会会议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目标,真抓实干,不断以新气象、新业绩为中国式现代化增光添彩。 
扛好以湖北所能服务国家所需的使命担当
  我省甲辰龙年“新春第一会”,聚焦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进一步明方向、定任务、抓落实,释放出振奋龙马精神、续写发展新篇的鲜明信号。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不断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和本质的认识,概括形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初步构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使中国式现代化更加清晰、更加科学、更加可感可行。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我们要从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中,深刻领会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是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是新时代最大的政治;深刻领会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国情的中国特色;深刻领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深刻领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探索性事业,还有许多未知领域,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大胆探索,通过改革创新来推动事业发展;深刻领会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进行伟大斗争。
  湖北作为经济大省、科教大省、生态大省、农业大省,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必须扛好使命、展现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中,不同区域承担的任务不同,不同地区发展水平也存在一定差距,不可能齐头并进”“各地区各部门要结合各自具体实际开拓创新,特别是在前沿实践、未知领域,鼓励大胆探索、敢为人先,寻求有效解决新矛盾新问题的思路和办法,努力创造可复制、可推广的新鲜经验”。把湖北工作放在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中来谋划和考量,立足深入分析湖北的优势、存在的短板等省情现实,深入思考湖北该做什么、能做什么、要做什么,我们就要深刻认识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农村现代化是现代化的共性要求,以绿色低碳为底色的四化同步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色,推进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的四化同步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的具体形式。
  任何事业的发展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近年来,我们一步一个脚印,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统筹推进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以供应链体系建设为抓手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以城镇和产业“双集中”发展为切入点推动新型城镇化,以信息化赋能推进四化同步发展,以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为载体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创造的一些模式和做法,取得的积极成效,为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积累了现实基础。我们要咬定青山不放松,接续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稳中求进、循序渐进、持续推进,不断以新气象、新业绩为中国式现代化这条“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增光添彩。 
明确一个目标定位
  牢牢把握目标定位,就有明确的前进方向,就有坚定的发展脚步。
  聚焦着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由试点先行转向全面铺开,建立完善省级发展调控机制,推动发展单元由市县为主体向省市县统筹转变,全省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大会明确提出了五个“一”的要求。其中,“明确一个目标定位”居首。
  这个目标定位就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湖北的重大政治责任和光荣历史使命:努力把湖北建设成为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既饱含厚爱,又寄予厚望,为湖北发展把脉定向、指路领航。十多年来,荆楚大地、荆楚人民栉风沐雨、感恩奋进,锚定这一目标定位不动摇,一步一个脚印勇敢探索、勇毅前行。
  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党中央作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部署,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习近平总书记曾讲,“找准在全国大局中的战略定位”。这揭示了不同地方如何发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层逻辑。我省为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明确一个目标定位,就是把湖北工作置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中予以审视,让“努力把湖北建设成为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不断写续篇、开新篇。
  站在这样的角度回望,对于一些重大谋划和行动,我们能看得更真切。去年,省委进一步细化明确了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五个功能定位”,即建设国内大循环重要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枢纽、国家科技创新与制造业基地、国土安全保障服务基地、国家水安全战略保障区、国家优质农产品生产区。去年底,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再次强调,要坚决扛起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政治责任,把支点建设的“五个功能定位”全面贯彻落实到湖北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这样的部署,凝结着湖北牢记嘱托,因应时代变迁,顺应发展大势,把国家所需、湖北所能、群众所盼、未来所向有机结合起来的长远考量。
  从共性上看,“五个功能定位”都是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知重担责;从差异性上看,“五个功能定位”突出了湖北在重要领域所积累的基础、具备的优势、形成的条件。重要节点和重要枢纽、基地、保障区、生产区,从根本上讲,着眼的是重大功能作用的发挥。全省各地都要结合自身实际,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下实功、出实招、见实效。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各方面,脑中要有全景图,自觉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放大各自优势潜能,汇聚全省发展势能,合力做实做强“五个功能定位”,充分发挥湖北在中部地区崛起中的支撑、服务、链接等作用,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中切实展现湖北担当、作出湖北贡献。 
建立一个规划体系
  福建厦门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先行实践地。近日,媒体高度聚焦“鹭岛蝶变厦门实践”,其中,关于规划的故事,是生动篇章之一。
  带相关同志到北京向有关部门和专家请教;组织专家、教研人员、实际工作者做专题研究;深入基层,深入实际,了解各方面情况……谋长远之势、行长久之策,习近平同志当时领导编制的《1985年—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成为中国地方政府最早编制的一个纵跨15年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成为指导厦门城市中长期建设发展的战略蓝本,为经济特区的永续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坚持规划引领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重点推动的工作。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各地、各行业、各领域百舸争流、千帆竞进,各方面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调动,为湖北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积累了有利条件。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随着时代变化,经济社会发展的要素条件、组合方式、配置效率发生深刻改变,面临新的约束、新的挑战。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以湖北实践贡献于这项事业,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就是抓好规划先行、谋定后动,进一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与国土空间布局相协调、相匹配,提高各类要素资源配置的精准性和利用效率,确保我们在中国式现代化康庄大道上走得稳、走得实、走得远。
  全省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大会提出“建立一个规划体系”,这有深刻所指。2018年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统一规划体系更好发挥国家发展规划战略导向作用的意见》明确提出,建立以国家发展规划为统领,以空间规划为基础,以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为支撑,由国家、省、市县各级规划共同组成,定位准确、边界清晰、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国家规划体系。
  就省域来说,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反映在规划引领上,就要形成一种系统化、有机的整体结构,在下位规划服从上位规划、下级规划服务上级规划、等位规划相互协调中,让规划科学产生最大效益。过去,规划领域存在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规”出多门、相互掣肘,一些地方习惯用突破规划的方式来寻找解决方案,“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导致底图不能叠合、政策不能整合,在单兵突进、各自为战中影响了发展的整体性、系统性、生长性。建立并用好一个规划体系,就是强化目标协同、部门协同、区域协同、政策协同,保障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扎实推进、取得实效。
  推进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的四化同步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的具体形式。去年我省“新春第一会”,明确部署实施《湖北省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纲要》。《规划纲要》围绕湖北发展目标构建的理想空间形态,确定的统筹发展和安全的正面清单、负面清单等内容,承载着对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的基本原则、主攻方向、重点任务、方法路径的谋划和考量。我们要进一步细化实化《规划纲要》,坚持统筹规划和规划统筹,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省市县贯通的规划体系。各地各部门要结合自身实际,在“建立一个规划体系”中明思路、谋举措、重实干,确保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目标一致、步调一致,“一张蓝图”绘到底、干到底。 
建设一个管控平台
  全省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大会明确提出,“建设省域规划综合信息平台,推动‘多规合一’,建立全省‘一盘棋’的管控机制”。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多规合一”问题。2018年,在武汉召开的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按照‘多规合一’的要求,在开展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抓紧完成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科学谋划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建立健全国土空间管控机制,以空间规划统领水资源利用、水污染防治、岸线使用、航运发展等方面空间利用任务,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格局、城镇空间布局、产业结构调整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做好同建立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的衔接协调,确保形成整体顶层合力。”
  “多规合一”是保证规划科学性、权威性、可行性、实效性的重要支撑。随着改革深入推进,各地都在努力开展规划综合信息平台建设,不断探索“多规合一”信息化技术创新方法,以适应新的改革发展需求。我省立足实际,把“建设一个管控平台”作为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的重要内容,不是机械地将各类规划简单叠加,而是衔接“建立一个规划体系”,把各类规划落到一个信息互联互通、数据归集共享、过程有效管控、成果深度应用的平台上去,着力解决规划内容冲突、相互缺乏衔接等问题,充分发挥规划引领发展的作用。
  建设一个管控平台是推动构建和用好“一张蓝图”的重要载体。从过去的情况看,规划领域存在的内容交叉重复、“打架”,管控手段各异等问题,极易导致管理效率降低,成本增加,进而影响规划的公信力和效力。建设一个管控平台,集成“一张蓝图”,有助于及时检测并防止多规冲突、促进多规数据共享管理、推进各类要素同步联动。“多规合一”是一个动态过程,建设省域规划综合信息平台有利于共同编好、管好、用好规划,是优化治理能力、提升治理水平的有力依托。从全国看,无论是多源数据融合、打造“数字底座”,还是以平台统一赋能为基础,实现规划实施全过程监督,一些地方建设规划综合信息平台的相关举措,都指向对各领域、各部门工作机制、流程进行重塑和改造,用“一张蓝图”统筹发展。
  建设一个管控平台是建立全省“一盘棋”管控机制的关键抓手。各地实情不同,因地制宜十分必要,但也要把握一域和全域的关系。建立了规划体系,如果缺乏有效的、整体性的管控机制,就会带来规划形不成合力,资源浪费,发展与保护缺乏统筹等问题。建设一个管控平台,既是让“一张蓝图”可见可感可知,也是让全省“一盘棋”的管控机制可操作可落地。从加强综合协调、专项规划统筹,到提高资源配置效能、全链条实施监督,规划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在平台上开展、推进,不断打破部门界限、条块分割,推动建立健全统一协同、上下贯通的工作机制,能够保证目标的一致性、行动的协调性。
  去年,《湖北省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纲要》编制实施。其中第六部分是规划实施,对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完善规划体系、建立评估机制、推动共建共治共享等作出了安排部署。规划的生命力在于实施,规划实施的效果要靠有力有效的管控来保障。我们要在建设一个管控平台上持续发力,不断促进数据共享、部门协同、全域联动,不断提高规划管理水平和效率,合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不断取得新突破、新进展。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