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涢水街道风光社区—— “五微工作法”将治理答卷写进群众心坎
  • 发布时间:2024-08-15 09:55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黄振忠
  • 审核:黄振忠
打印

“岁数大,腿脚不方便,也不会用手机缴费,社区网格员到我家里帮我缴纳水电、燃气费,服务太贴心了!”近日,家住曾都区涢水街道风光社区碧桂园小区的独居老人陈耀霜连连感谢。
  陈奶奶75岁了,因为不会使用手机缴费,每次缴纳水电费让她很发愁。社区网格员在得知情况后主动上门帮助老人完成“微服务”,给老人带来了暖心和方便。
  风光社区党委书记张艳深有感触:“社区成立时间短,基础弱。近年来,在推动共同缔造活动深入落地的具体实践中,社区想了很多办法,结合群众需求和社区实际进行了大量探索,依托‘五共’理念延伸出了‘五微工作法’。”
  “五微”工作法是以网格为单位共同开展微党建、微治理、微文化、微服务、微典型,以“微”字把脉,打通社区治理“神经末梢”,不断激活“党建+治理+服务”新动能,促进基层精细化治理水平全面提升。
  “如果‘五共’”理念是打开群众幸福生活宝箱的金钥匙,那么社区的‘五微’就是解锁群众幸福生活的二级密码。”张艳解释道。
  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只有解决群众最困难、最现实、最关心的问题,以“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原则切实做好为人民服务,才能使得基层治理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群众利益,丝毫皆大。风光社区从群众身边小事入手,找准“小切口”,用好“手术刀”,用一个个“微创手术”,逐个切除各个片区的“病灶”,解决了一大批民生问题,在基层治理实践中走深走实。社区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多方联动体系,组织物业公司、业主代表、社会组织、辖区商企参与社区共建共治共管,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以“邻服务”构建“邻体系”,推动民生问题、矛盾纠纷处置在早,化解在小。
  近年来,该社区联合下沉单位、物业企业、业委会等多方力量开展公共设施、小区绿化升级,累计解决居民最关心的道路破损修复36处,南山叠翠小区加装路灯10座,建设停车棚22处,每个车棚可停车60余辆,并设置充电等配套设施,今年计划再新增4处,缓解了小区停车难这一现实问题。清理毁绿种菜占用公共绿地12处1.3万平方米、补植复绿1.04万平方米,根治环境卫生顽疾4处,新增毒饵站220个,对云山竹语D片区人工湖安全隐患进行治理,增设邻里守望、红色精神等宣传栏,引领党员、楼栋长认领公共绿地28处,持续开展架空层、邻里客厅、口袋公园等微更新,以“邻空间”优化“邻生态”,营造“以邻为伴、与邻为善”的社区氛围。
  激发参与热情,打造邻里互助的平安家园,让大家管起来。开展特色志愿服务,创建“风光有我”邻里志愿服务品牌,打造“邻里安、邻里帮、邻里乐”等7类15支志愿服务队,将下沉党员、楼栋长、红管家、居民志愿者纳入其中,常态化开展便民服务、惠民活动、文化沙龙、文艺汇演等群众喜闻乐见的社区活动,不断汇聚更多力量参与小区治理、社群服务、志愿活动,以“邻聚力”推动“邻治理”,进一步提升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
  社区居民王庆娥笑着说:“老百姓最需要的就是安居,现在环境改善了,邻里和谐了,特别是社群活动也多了,社区把工作做到了我们的心坎上!”
  美美与共,社区大同——美的力量、善的温度,犹如投入风光社区中的一颗颗石子,激起了千层浪,激荡出了更多的同心圆,绘就共同缔造美好风光的新画卷。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