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人水和谐,美丽随州谱写新篇 ——㵐水梁家桥水生态连通工程建设探访之三
  • 发布时间:2022-01-04 10:03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涂小丽
  • 审核:系统管理员
打印

64.5米!2021年12月24日上午,㵐水梁家桥水生态连通工程闸坝枢纽现场,红蓝相间的水位标尺,清晰地显示着当前蓄水位。引水闸口,河水奔涌一路欢快前行,过花溪闸进入城市内河。
  “补水流量约为每秒2.5立方米,花溪河和东、西护城河有9公里长河道得到补水,平均深度有50公分。水流动起来后,对河道环境改善有着重要作用。”12月27日上午,市城市防洪排水管理处管理所所长黄宏亮一边由花溪闸向东、西护城河方向巡河,一边介绍。
  这条熟悉的巡河道路,黄宏亮以往走过很多次。这几年,他看到曾经淤积的河道,经过治理逐渐变得通畅。这一次,㵐水梁家桥水生态连通工程试通水,将上游拦蓄的河水引入花溪河和东、西护城河,更是一下子让“沉寂”多年的随州城市内河“活”起来了。
  花溪闸是梁家桥生态引水进入城市内河的第一站。过去,为解决内河缺水问题,我市曾在这里修建花溪泵站,通过抽调㵐水河水向花溪河和东、西护城河补水。如今,梁家桥水生态连通工程试通水,引水通过重力自流经花溪闸进入城市内河,可实现一年四季不间断补水。
  流动的河水沿花溪河一路向东,流至花溪闸时分作两路,其中一路穿过闸门南下进入西护城河。流淌300余米后,一路经埋设的暗管引入东护城河。
  70岁的陈宝桃老人在东护城河西岸住了近三十年。这几年,她先是看着门前的东护城河示范段治理完工;现在又建设水生态连通工程,实现了引水入城。陈宝桃说:“看着清澈的河水流动起来,感觉格外舒服。”
  市住建局副局长、东护城河治理改造建设指挥部办公室主任王伦建介绍,这几年,我市克服困难完成了花溪河和东、西护城河治理工作。治理过程中,通过埋设截污干管,将沿线生活污水收集接入,告别污水直排入河,为引水入城奠定了基础。城市内河治理强力推进,构建和谐的人水共生关系,提升了神韵随州品质。
  㵐水梁家桥水生态连通工程试通水前,市排水处组织人力,对10.9公里长的城市内河进行了全面疏浚,清理河道淤泥和垃圾,新建花溪河铁树学校段防护栏480米,树立安全警示牌、讲究卫生提示牌等,落实常态管护措施,维护良好的河道环境面貌。
  市排水处副主任周红军说,过去,随州城市内河缺乏流动水体,主要靠抽水和降雨补水。存蓄的少量水体大部分时间处于静止状态,导致青苔、藻类等大量繁殖,并且死亡后沉积在河床底部,腐烂发酵产生异味,影响了内河环境。通过生态补水,让城市内河水系流动起来,改善水生态环境。
  东、西护城河承载着随州城市历史文化记忆。在花溪河和东、西护城河沿线看到,亲水平台花岗岩护栏上,雕刻了编钟等随州文化符号元素,让随州古城更添厚重之感。
  “随州城市内河是生态的河、文化的河、安全的河。等到今年春天,河底及生态挡墙上种植的净化水草植物长出来后,花溪河和东、西护城河两岸将别有一番韵味。”周红军说。
  采访中了解到,㵐水梁家桥水生态连通工程闸坝枢纽段、曾都区㵐水河东岸生态环境提升工程PPP项目正在紧锣密鼓谋划中。建成后,将极大地改善城区上游河岸人居环境面貌。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